標籤:

比你窮比你富的人都生二胎了,你到底在想什麼?

比你窮比你富的人都生二胎了,你到底在想什麼?

來自專欄 和毛利午餐

如果說一胎是必需品,二胎就像奢侈品。

奢侈品的功效是,每次出現在別人身上時,都會讓你蠢蠢欲動一下,好比鄰居新買了賓士,朋友背上了香奈兒,你胸中總是會涌動著一股激情:他有,我是不是也應該?

你想了兩下後多半會清醒過來,不不不,想什麼呢。

但是家裡的長輩如饑似渴,我媽每次聽到這種二胎消息,不管是哪個拐彎抹角的親戚,都能迅速把需求拋開我,你準備什麼時候要?

發財的時候。

她開始老生常談,說某鄰居小孩爸爸工資一萬多,媽媽最多五六千,不也生兩個?還有樓上那家剛生了雙胞胎,家裡一共三個小孩的,人家一家五個大人加起來掙一萬多一個月,三個小孩養得白白胖胖。

我媽可能排查了全小區適齡待育人口的工資所得,然後給出簡單的判斷,如果這些人能生,你為什麼不能生?

這是中老年婦女的一種認知誤區,老以為生二胎是一種搶救家庭物資的想法,生個小孩不就多雙筷子嗎?正好家裡每天飯菜根本吃不完。每次換季換衣服,她會對小孩換出來的各種衣服鞋子玩具推車,大發感慨,拿著一雙鞋說,這雙都沒怎麼穿過,作孽啊,200多塊買的。這些衣服真的不要了嗎?留著吧,將來可能會用到的。她一邊翻看一邊嘖嘖,真的,再生兩個小孩,這些東西都夠用了。

我媽惋惜的心情,跟看到小孩剩飯類似,忍不住說養只小狗多好,扔掉多可惜啊。

在她心目中,生第一個小孩溢出來的這些沒用的東西,給第二個小孩消化掉不是正好?

幾年前我一直毫不猶豫一定要生個二胎,因為獨生子女真寂寞。有一次還義正嚴辭跟別人討論,生二胎為了誰?還不是為了讓第一個小孩將來有個伴,啊,一想到自己百年之後,兩個小孩沒準是世界上唯一的血緣聯繫,心中瀰漫起一片悲傷的溫情。

這就是窮人式的多生多養,頻繁的大家族聚會,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永遠都是互幫互助,習慣住在一起或者經常聯繫,親戚小孩常常玩在一起,是我的童年沒錯,也是《不平等的童年》這本書里描繪的工人階級和窮人家庭的現實狀況。

這些家庭的小孩,互相之間有著非常親密的關係,因為爸媽基本不管不干涉他們的活動,於是這些小孩進入純放養模式,會發明各種一群孩子一起玩的遊戲,雖然也會吵架,但很快就和好了,在大部分時候,兄弟姐妹是彼此之間的依靠,特別需要在父母不在的時候團結起來,家裡缺錢困難的時候共度難關。

窮人的小孩之間不會有什麼彼此仇恨的情況,反正都是上一樣的公立小學,去一樣的親戚家玩,收到差不多的禮物,如果其中有一個忽然開竅,讀書特別用功,沒準會改變全家的命運。很多人把優秀的姐姐供養年幼的弟弟,稱之為扶弟魔。這點我覺得並不奇怪,親情是什麼?親情就是不計較付出嘛。

可是中產階級就不一樣了。

在《不平等的童年》一書中,中產階級小孩,大部分跟自己的兄弟姐妹關係緊張。第一組調查對象家裡三個男孩,分別是4歲7歲9歲,這三兄弟之間互相經常會用到「恨」這個詞,恨9歲哥哥會恨到想用球棒打他的腦袋。可怕嗎?

讓我想起國內剛開放二胎時,那些寵溺的獨生子女會寫紙條希望二胎去死,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敵對行為的出現通常是因為,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是圍繞著孩子展開的,不像工人階級,小孩做作業,家長看電視,小孩在小區里瘋玩,家長在鄰居家打麻將。窮人採取放養模式,小孩和小孩是一個世界,大人絕不干涉這個世界。中產需要送小孩去一個個興趣班,需要協同培養每一個孩子。

我兒子現在五歲,據說同齡人都報了三個興趣班以上。

想像一下,如果家裡有個需要上活動課的小學生,和一個需要大人看護的幼兒,你該怎麼辦?書里的美國中產家庭,把全家大部分活動集中在大兒子的各種課外活動上,這讓小兒子很不滿意,他是一個不情願的觀眾,每次都要坐在觀眾席上,還要保證自己不動來動去。

小孩太可憐了。

可是老大不可憐嗎?老大曾經上過一年的私校,後來因為家裡負擔不起三個小孩上私立學校的費用,他只能又回去上公立學校。他很懷念那所私立學校。如果不是他有兩個弟弟,他還可以繼續去上。

你當然可以說,中國的情況不一樣,這種情況下,可以找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幫忙,還可以請阿姨啊。為什麼一個小孩只能給爺爺奶奶帶?另一個小孩就得到爸媽的親自照顧?還有那種一家老人帶一胎的做法,喂喂,說到底,這是一種工人階級育兒法。

是這樣的,最近這幾天我開始考慮兒子該上什麼小學,能力範圍之內,我認為他上一年十幾萬的民辦學校沒什麼問題。學費雖然貴,也沒貴到我需要壯士斷腕的程度,但是,朋友建議說,上之前你最好給他報點課,不需要他太精通,了解一下以後上學比較好。我看著她刷刷發過來的課程,高爾夫,馬術,帆船。

啥玩意?這些不都是貴族運動嗎?

不過謹慎之下,去了解了一下高爾夫,兒子撅著屁股上去,第一個站位就是標準姿勢。

教練誇了一下,我彷彿收到做母親之後的第一朵大紅花,沒想到這孩子的天賦潛藏在這裡啊!

打完一場團購的練習課,只花了兩百塊。丈夫很興奮,說改天帶小孩去高爾夫球場走走,讓他發自內心愛上這項運動。

於是我們打了幾個電話,隨後相繼沉默下來。練習場費用為五萬一年,佘山高爾夫球場入會費235萬,高爾夫夏令營比較便宜,2500就可以去一星期。

不禁跟丈夫正式提出:要不還是讓他忘了這個事情吧。

這件事也點燃了我的熊熊求知烈火,這些小孩的活動到底有多花錢呢?

當年朋友曾經跟我說,知道我為什麼讓兒子選圍棋嗎?

因為圍棋最便宜。

每一樣課外活動,只要長期投入,都是一大筆錢,家長才不希望知道個大概就行,所謂精英化培養,不就是把小孩當成專業人士來培養嗎?一定要精於一樣東西,將來才有衝出來的可能。

高爾夫是個無底洞,那麼網球呢,游泳呢,橋牌呢,足球呢?還有那些人人都在學的各類樂器。

中產小孩都需要學一樣或數樣,怪不得朋友說,不要看民辦學校的學費,隱形消費才是見真章。一個或許還能咬牙堅持,兩個怎麼辦?哥哥去了民辦學校,弟弟難道只能家門口念菜小?

或者對著兩兄弟說:名額只有一個,誰更努力誰就上?

如果是個真正的窮人,連一個十幾萬都出不起,安安心心走工人階級放養路線就好了。

如果是個真正的富人,兩三個小孩一年花百萬根本無所謂,在教育上再多投入,對自己也不過是九牛一毛。

唯獨中產最尷尬,不管哪個檔次,你覺得自己賺了點錢,你的小孩總用實際行動告訴你:這點錢算什麼?協同培養,耗費的不僅是時間和精力,還有大部分的錢。

所以每一次,當別人告訴我,生二胎只要忙過最開始的兩年,就好了,現在的辛苦,是為了將來他們有個伴。

你等等,你確定你的孩子是這麼想的嗎?你確定自己真的能培育出手足情深的兄妹嗎?

中產家庭的兄弟姐妹與其說是家人,不如說是競爭者,從生下來開始,就搶奪著有限的資源,不可能每個人都上最好的學校,不可能每個人都報名參加所有想去的活動。

在書里,有一組住在靜謐富人街區嶄新大房子的親姐妹,調研人員形容她們「她和弗恩都很煩對方,她們兩個經常吵架,一天總要吵上好幾次,這些緊張的場面經常重複出現,一開始倆人總是逗著玩的,但後來就真的生氣了,又動手,又吐唾沫,又揪對方頭髮。」

這一對姐妹都有屬於自己的房間,也有屬於自己的活動,為什麼要吵個不停?

有件事情或許需要習慣一下,跟窮人的大家族式親情不同,中產階級從來都對親戚活動不怎麼熱衷,我小時候大部分家族活動都需要去參加,今天在一次親戚聚會上,有很大可能根本看不見親戚家的小孩,不是a去了培訓班,就是b去了哪裡考試。

小孩的各種事務,遠比一大群親人湊在一起更重要。

中產階級不是那麼注重親情,這個小孩得到什麼樣的發展最重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路線,中間衝突的地方多,交匯的地方少,小孩自己就夠忙的了,哪有空在家培養溫情?

窮人或許真的給小孩生個伴,畢竟在小區瘋跑,有哥哥或者姐姐罩著,比單槍匹馬出去玩,要放心多了,爸媽不在家的夜晚,兩兄妹一起度過,也比一個人好多了。大部分課餘時光,兩個小孩總比一個小孩要好。窮人生二胎,是解放自己的做法,一個小孩難免會纏著大人玩,兩個小孩好辦多了。

中產太難了,即使看到所有人都生了二胎,依然還是要掂量一下自己,難道已經是可以購入這件奢侈品的時刻了嗎?

我只知道現在很難說出,為了給小孩一個陪伴,才要二胎這種話。

不如自私點承認,這一切不過源自人類繁殖的衝動。

而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全世界那些發達國家的中產階層,都正在拚命抑制這種繁殖衝動。

作者 毛利

一位正在拚命糾結生不生二胎的作家,十年時尚情感專欄作家。長篇小說《我在三十歲的第一年》正在熱銷,京東、噹噹、亞馬遜有售。

公眾號:和毛利午餐,分享女性觀點,揭秘育兒生活。

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會不會因為不喜歡公公婆婆而討厭老公?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看到親子鑒定結果是什麼感受?
該怎樣看待親情?
越沒本事的男人,越會犯的5個錯誤!
15萬左右家庭用車到底買什麼車好呢?

TAG:家庭 | 二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