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不是防禦板塊/巴菲特只愛買股票

醫藥不是防禦板塊/巴菲特只愛買股票

來自專欄 月風投資筆記


大家好,這是【周日不遛娃】的第十三篇。抱歉這次因為一些原因推送延遲了一天,寫時事是基於一腔熱血,主業依然是投資。

周日、晚八點、隨筆、觀市,我會努力保證這個專欄的定時更新,歡迎大家的評論、點贊和轉發。——第十三篇寫於2018月5日14日,周一,推送於20:00。


(一)

2018年以來,最強的板塊是醫藥板塊,年初至今的漲幅為11.36%,接下來的是餐飲旅遊(9.74%)和計算機(9.27%),石油石化漲幅(2.46%)靠前主要是因為油價的持續上漲,在這之後的板塊則都表現平平。

如果再看更精細的二級行業指數的話,83個二級指數里,只有17個板塊的漲幅為正。其中生物製藥(17.4%)、醫療器械(12.9%)、景區(12.5%)、軟體(11.9%)、IT服務(10.7%)、化學製藥(10.2%)的漲幅大於10%。

以公募基金為例,整體的業績表現也是符合指數漲跌的,目前2018年排名前15的開放式公募基金,基本上都是醫藥的風格指數基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以排名第一的國泰國證醫藥為例,上周五醫藥股整體回調時,它的單日回撤達到了5.19%,一定程度上形象的闡釋了盈虧同源本質。

對於醫藥板塊而言,防禦性是非常明顯的。2000年以來,醫藥指數有4次明顯跑贏大盤指數,分別是(2008.1-2008.10)、(2009.10-2010.11)、(2013.1-2014.10)、(2018.2-至今)。——都是市場出現震蕩及回調的時候。

不過這裡我需要澄清一點,醫藥板塊的熊市防禦性有點像薛定諤的貓,說不清楚下一次還在不在。A股是一個典型的「牛短熊長」的市場,當出現單邊的回調行情時,僅有2008年那一次,是醫藥股跑贏指數的,這裡還考慮到2007年醫藥股是明顯跑輸指數的背景。而(2000-2005)/(2011-2012)/(2015H2-2016H1)這三輪單邊熊市,醫藥指數該跌也是照樣跌的,不含糊。

——所以,醫藥的防禦性和超額收益,僅限於市場出現震蕩(但並未向下破位)、熱點渙散的時候,2010、2013-14、2018年初都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所以,醫藥與其說是熊市的防禦品種,不如說是震蕩市的特定進攻品種更為恰當

從邏輯上看也非常的清晰,除去當年醫改、仿製葯等幾輪特定行情帶來的業績爆發以外,醫藥股的估值從來沒有便宜過,過去十年的PE BAND中樞一直在40倍左右。而且醫藥股的業績確定性其實是沒有傳統消費股那麼確定的,醫保、醫改、補貼等政策頻頻動蕩,外界干擾極強,並不像白酒、家電那樣可以用訂單、消費習慣等因素精準判斷。

估值不便宜、業績干擾大、預測門檻高、估值模型複雜——所以醫藥股無論是估值還是業績確定性,都不算特別純的防禦性品種,喝酒吃藥也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經驗總結

如果你能理解這一點本質的話,那麼為什麼醫藥股過去10年更像一個震蕩市的進攻品種,包括為什麼2017年只喝酒不吃藥,許多問題都能一下子迎刃而解。——醫藥股既然沒有估值的絕對安全邊際(一直40倍左右)和業績的高度確定性,如何能定義為熊市的防禦品種呢?家電、白酒、公共事業的估值和業績穩定性明顯和醫藥不是一個層級的。

在美股,醫藥確實在有些分類里被歸為大消費,但主流的標普指數分類里,則是分為能源(Energy)、材料(Materials)、工業(Industrials)、非必須消費品(Consumer Discretionary)、日常消費品(Consumer staples)、醫療(Health Care)、金融(Financial)、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電信(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公共事業(Utilities)10個大類。醫藥本質上和日常消費品(必須消費品)還是有點區別的,而且美股的大醫藥企業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研發—銷售體系,現金流和利潤已經遠比國內的醫藥公司更為穩定。

(二)

那麼,如何界定近期醫藥板塊的漲幅呢?既然醫藥板塊在過去幾年主要承擔了震蕩市的進攻選手的角色,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也許能以管窺豹,一探究竟。

震蕩市的出現,往往伴隨著一輪反彈的結束、熱點接力不足、情緒的退潮,2018年的實際情況應該是白馬股的退潮、創業板的反彈後勁不足、中性貨幣政策壓低大家的預期,這樣的一個大環境。這種環境下,往往會導致賺錢效應的降低,資金優勢(次新股、高送轉)和業績的無法證偽(醫藥、晶元)變得更為重要。

另外,由於創新葯這個板塊,同時具備了成長(高估值,一旦成功則業績爆發)和價值(仍處於「喝酒吃藥」的消費股範疇)的兩種因素,它在這一輪行情中,是各種風格的資金方都可以基於自己的理由買入的,這將形成一種明顯的合力推動上漲,而這種持續的上漲,在震蕩市的背景下,又更容易形成「左腳踩右腳」的自我強化作用

另外一個推動醫藥股上漲的邏輯可能有點超出大家的預期,就是——醫藥股的業績,依然在扎紮實實的釋放。這倒不是醫藥股的整體業績有多麼的亮眼,兩票制的餘威仍存。關鍵竟然是:正是因為兩票制的悲觀預期,壓制了醫藥指數2017年的整體漲幅接近於0,同時也把大家的預期打到極致悲觀,結果到最後實際出業績的時候,市場發現:啊,原來也沒那麼的差啊。

這一點,看過去5年醫藥指數的PE BAND就特別的明顯,其實醫藥指數的PE BAND已經降到25%分位的位置了。——業績在追上估值,2017年一年不漲,則尤為明顯。

不過如果讓我評價2018年接下來的醫藥股行情的話,我的觀點偏向於:放棄醫藥股會是下跌市的防禦品種的幻想,樹立醫藥股是震蕩市(除非純醫藥主題牛市)的進攻品種的理念,理解目前的高估值體系是進攻過程中形成的溢價,這種溢價不會帶來足夠的安全邊際;因此,謹慎對待指數的漲幅空間,但是對於優質個股依然看好,考驗各自的擇股能力和交易能力

——「好的貴、便宜的卻有瑕疵」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很久。

(三)

回到開頭,看完了公募基金今年的漲幅榜,如果再去看看公募基金跌幅榜的話,則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景象:有3隻債券型基金位列跌幅榜前10,霸據倒數第一和第二的融豐純債和穩固添利甚至分別回調了47%和22%,完全和大家想像的債券基金的固定收益/低風險背道而馳。

為什麼會跌的如此慘烈,以融豐純債A為例,2017年底的第一大持倉債是14富貴鳥,持倉比例達到47.20%,不過市值只有1407萬元,這是一隻迷你債基。4月24日,富貴鳥發布公告稱,因發行人前期存在大額對外擔保及資金拆借,相關款項無法按時收回,故無法按期償付「14富貴鳥」公司債券到期應付的回售本金及利息,而且林和平先生未能按照《保證合同》的約定履行擔保責任,「14富貴鳥」公司債券發生實質性違約。

2018年以來,已有17隻債券發生違約,涉及10家公司,包括凱迪生態、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中城建、神霧環保、富貴鳥、春和集團、中安消等10家公司,涉及債券餘額145.64億元。而截至5月10日盤後數據,全市場已有144隻債基凈值在年內出現下跌,共有22隻債基年內凈值跌幅超5%。

這裡我又想起了巴菲特老爺子,他在有一次接受CNBC採訪時曾提到:「如果我面臨選擇,一種選擇是買入標普500指數,另一種選擇是買入10年期美國國債、30年國債,我將毫不猶豫地買入股票,不會有哪怕是十億分之一秒的遲疑。這是因為債券可能會下跌很多的緣故。

而巴菲特在公開場合看多債券,近20年里,只有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他認為「隨著信貸危機的深入,債券市場的機會正在顯現」。除此之外的時間,正如下面的老採訪稿提到的:」WARREN BUFFETT IS IN STOCKS ANYWAY「。

筆者自己的理解,因為債券和股票一樣,其實本質上面對的最大風險,同樣是利率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利率風險撇開不談,非系統風險(個體風險),對於股票和債券都可能會導致全損(股票退市、債券違約),而且風險的暴露概率是一樣的。

但是相對於這種風險而言(「可能會下跌很多」,包括債券),債券能獲得的收益是固定的,但是股票從歷史數據上看,能獲得的收益明顯更多。——這樣會出現債券的收益風險比不如股票的情況,相對於全損的可能性,一年幾個百分點的收益,顯得杯水車薪

歷史上,由於國內市場的剛性兌付,讓大家對於這種信用風險的預估,一直不到位。但是隨著這一輪資管新規的出台和違規信貸的清理,市場彷彿從夢中醒來,發現原來中國的債券也有全損的可能性,信用利差應聲擴大。

其實A股也有類似的情況,你以為的低風險,其實並不是低風險:比如在PPP的熱潮期,大力鼓吹環保和基建股業績爆發的研究員,可能沒有想過,一旦PPP政策收緊和新規出台,這些研究員以為在利潤表上體現,但是實際上應該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PPP項目,會把這麼多的企業壓的透不過氣吧?

2018年以來違約的17隻債券里,很大一部分,就是環保與基建公司。

——股票、債市、資管產品、政策等等,在以大家無法察覺的方式,快速的凝聚在一起,相互交雜,互相影響,同生同滅,這是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的外在表現。金融正在逐步回歸它的本源:收益、風險、流動性的重組和再分配。

歡迎來到這個,對於大家提出更高的跨領域和跨品種的投研能力的新時代,你準備好了么?

全文完,感謝您的閱讀,請多多點贊、評論和轉發。

我們下周日繼續在【周日不遛娃】主題下聊點別的!

推薦閱讀:

替你讀財報:華夏幸福
12.15 午評:AI崛起晶元倒?
延華智能002178中短線分析
炒股入門知識,如何炒股?
怎麼看待最近搜房股票的大漲?市值為什麼會是搜狐的兩倍多?

TAG:股票 | 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 | 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