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過去了,八大山人的書畫世界留下一個又一個謎

300年過去了,八大山人的書畫世界留下一個又一個謎

八大山人 墨荷圖 紙本墨筆 185cmx91cm 安徽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書畫里都是謎

在江西文化史上,隱逸著一位亦僧亦道、亦畫亦詩的人物,他的名號三百多年來為世人驚嘆不已。他就是開一代畫風,獨步古今的藝術大師——朱耷。

八大山人 荷花圖冊頁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朱耷,號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第九世孫,他少年時就聰慧過人。在家庭的影響下,受過良好的文學、藝術的熏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還能懸腕行書。朱耷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儒家教育,讀的是「四書五經」。少時的朱耷滿腔熱血,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國家,但明朝的《國典》規定,明宗室子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為了參加科舉考試,朱耷放棄了爵位,以布衣身份應試,在大約十五歲那年便考取了秀才,這在眾多宗室王孫中無疑是一個創舉,贏得了族人和師長的稱讚。然而,正當他滿懷信心參加下一輪考試時,他矢志效力的明王朝迎來了滅頂之災。也正是這一年,朱耷的父親病逝,隨後他的妻兒也跟著相繼離世,國破家亡的殘酷事實,沉重地打擊了八大山人,更為嚴重的是,他這個末路王朝的子孫隨時都有著被殺頭的危險。為了躲避滅頂之災,朱耷隱姓埋名,遠逃江西奉新縣山中藏身。

八大山人 松石牡丹圖 旅順博物館藏

就這樣躲了三年,朱耷看明王朝大勢已去,復國無望,於清順治五年,在奉新縣耕香庵落髮為僧。到了三十六歲那年,朱耷棄僧入道,在南昌創建了青雲譜道院,並在此隱居,過著「一衲無餘」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從而得以專心從事書畫創作,這段時期也正是八大山人朱耷後來取得非凡書畫造詣的一個關鍵時期。

康熙十七年(1678),八大山人朱耷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朱耷大名,便以修《臨川縣誌》之名將其召入府中,意圖誘使他為清王朝效力,但他仍一心忠心於明室,於是整日佯裝瘋癲,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大哭。一天傍晚,他突然撕裂自己的僧袍,投入火中燒毀,獨自走回南昌。六十二歲那年,他把青雲譜道院交由他的道徒塗若愚主持,獨自居住在章江門外一座陋室里,靠賣畫為生,孤寂貧寒地度過了他的晚年。公元1705年,這位藝術大師溘然長逝,享年八十歲。

八大山人書法作品 弗利爾美術館藏

祖先寧王是奇才

八大山人詩、書、畫都擅長,是個多才多藝的奇才;同時,他性格孤傲,行事狂誕,不屈己奉人,更不曲意媚世,是個特立獨行的人。說起來這一切都是有淵源的,往前追溯200多年,八大山人有個同樣博學多才的祖先,名叫朱權。八大山人是朱權的九世孫。

八大山人 芝蘭清供圖 水墨紙本

朱權(1378年—1448年)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年輕時自稱「大明奇士」。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於大寧(今屬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故稱寧王。燕王朱棣起兵前,脅迫朱權出兵相助。朱棣即位後,便將朱權從北方遷至江西南昌,削去其兵權,但封號未變。

朱權在經史、醫學、釋道甚至茶道等方面都有造詣,其他姑且不說,僅在文學藝術方面,他精通音律,擅長鼓琴,創作雜劇12種,流傳下來的有《卓文君私奔相如》等兩種。尤其是他撰寫的《太和正音譜》,是一部重要的戲劇理論著作,僅此足以讓他在中國戲曲歷史上聲名不朽。

八大山人 荷花圖冊頁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從朱權開始的寧王封號,只傳到第四代、即朱權的玄孫朱宸濠就終止了。朱宸濠於弘治十二年(1499年)承襲了寧王封號,但他不甘於做王爺,以皇帝荒淫無道為名,於正德十四年(1519年)從南昌起兵,打算奪取皇位。然而這場鬧劇只進行了43天,朱宸濠就被俘,第二年被殺,自此寧王的藩國被撤,封號也被取消。但是朱權的後代一直生活在南昌,所以,八大山人是南昌人。

國破逢家變

從出生到青年時代,八大山人一直過著平靜的生活。他生長在一個充滿文化藝術氛圍的家庭,祖父和父親都擅長書畫。身為貴族子弟,他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資聰穎,八大山人8歲時就能作詩,能懸腕寫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小楷,11歲能畫山水畫,顯示出非凡的藝術才能。

八大山人 湖石雙鳥圖軸 136×48.7 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因為自家的藩國、封號被撤,八大山人早年曾醉心於科舉,希望通過仕途而顯達。他熟讀儒家經典,十幾歲時就順利考中了秀才,接下來,參加科舉、踏上仕途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巨大的變故在他18歲時突然發生,一切都改變了。

那年3月19日,崇禎皇帝自縊,延續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終結。改朝換代,對每一個傳統文人來說,都是一次難以言說的精神重創,而對八大山人來說,又多了一層更為內在的心理傷痛——他是朱明王朝的直系後裔,雖然早就沒有了藩王的身份,但血緣關係是抹不去的,血濃於水,甚至八大山人和崇禎皇帝同是「由」字輩的人。

明亡第二年,八大山人的父親去世。國家劇變加上家庭變故,原先無可置疑的科舉道路,對八大山人來說已經無法走下去了,他決定皈依佛門。清順治五年(1648年),22歲的八大山人在江西奉新的耕香院落髮為僧,在山裡一住就是數十年。

八大山人 荷花圖冊頁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時瘋時啞是遺傳

八大山人有「癲疾」,一生中曾多次發作。有人說他行事癲狂,有人說他是裝瘋。史書中還常說他啞不能語,也有人說他是裝啞。人們大都認為他裝瘋裝啞的原因是國亡家破,令其鬱憤填胸,不能自已。但是實際上,作為明王后裔,八大山人有遺民心結及故國情懷不假,但他也有困擾其一生的疾患。

八大山人的瘋和啞屬於家族的遺傳病。據記載,八大山人的祖父就有著狂狷的性格,他才華超群,但行為卻異乎常人。只要內心有感觸,就當眾歌唱、哭泣,令在場的人覺得莫名其妙。他喜歡遊覽名山大川,常常獨往獨來,應景寫詩,並刻在石頭上,說要讓後世知道曾有過他這個人。

八大山人 秋林亭子圖軸 160.6×78 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八大山人的祖父有5個兒子,第四個兒子非常漂亮,且聰慧異常,但是個聾啞人,他就是八大山人的父親。八大山人不像他的父親那樣聾啞,但有「口疾」,常常說話不暢。有記載說八大山人與朋友見面後,握手大笑,然後用手語交談。有時以書代口,在紙上寫字與朋友聊天。但他並非全啞,有時又能說話。

八大山人的「癲疾」發作最厲害的一次,是康熙十八年(1679年)應臨川縣令胡亦堂之邀,在臨川縣衙署作客期間。胡亦堂曾記載,他和八大山人遊覽臨川的東湖寺和多寶寺,八大山人一直默默不語。回家後,開始的十多天,和八大山人說話,他只點頭作答。臘月的一天夜裡,他與八大山人下棋,到了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步時,八大山人突然開口說話了。胡亦堂很高興,為此特意寫了首詩。

八大山人 荷花圖冊頁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在臨川的近一年時間裡,八大山人應邀作畫、下棋,還賞月、看花、賞雨、飲酒等,也外出遊覽。這樣的生活應該是很愜意的,可不知為何,他總會在某一天忽發狂疾大笑,忽然又終日痛哭。一天晚上,他還扯破僧服,將其燒掉。

康熙十九年(1680年)初春的一天,八大山人獨自上路,硬是從臨川徒步走回南昌,而這兩個地方相距120多公里。回到南昌後,最初他每日在街市上徜徉,常常是頭戴布帽,身穿長袍,腳穿露出腳後跟的破鞋,來往於鬧市中。一些孩子跟在他身後圍觀喧笑,他也不在乎。後來,他的一個侄兒認出了他,讓八大山人留住在自己家裡,這樣過了兩三年時間,八大山人才恢復正常。

八大山人 蹲伏的貓 164 x 90.6 cm 弗利爾美術館藏

晚年的八大山人,先後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留居。他與北蘭寺的住持澹雪是好友。澹雪擅長書法和詩文,並有很高的禪學修養,八大山人常與他聚談,或談書論畫,或談禪論道。八大山人對藝術痴迷,但不善於經營自己的生活,常常興之所至,潑墨揮毫,畫出的畫任人拿走,拿走畫的人又往往並不知道畫的真正價值。當時有位名叫程京萼的書畫家,見八大山人年紀大了,常常衣食無著,便讓眾人從八大山人那裡付錢買畫,使他能維持生計。後來,八大山人在離北蘭寺不遠的地方自建了一所陋室,名其為「寤(音同『誤』)歌草堂」,仍是作畫賣畫,過著艱難凄涼的生活。79歲時,孤寂而亡。

書畫作品孤傲不群

八大山人的「癲疾」給他的生活以及關心他的親人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和困擾,但同時,又給他的書畫染上了一種神秘、獨特的色彩,使他的一些畫作進入到一種超越凡塵的境界。這樣的藝術家不僅中國有,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寬到更大的範圍,世界繪畫史上這樣的例子也並不罕見,像荷蘭畫家梵高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

八大山人 秋山圖軸 182.8×49.3 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八大山人的書畫體現著孤傲不群的個性,在怪異誇張的形象背後,既有基於現實的憤懣之情和諷刺之筆,又有超越時空的蒼茫空靈,有的作品還透著神秘詭異的意味。可能因為八大山人曾遁入佛門數十年,參禪修道,這樣的經歷和他曾經的身份,對他的藝術影響巨大,其作品和禪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往往另有深意,或神秘、或空靈、或悠遠,能引發人無窮的想像和猜測。他有一個字款,很長時間人們一直稱它為「龜形畫押」,因為其形狀特別像一隻烏龜。後來才看出,原來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這恰好是崇禎皇帝自殺的日子。

八大山人書法作品 弗利爾美術館藏

八大山人的畫作優於書法,題材十分豐富,花卉、果蔬、禽鳥、怪石、畜獸、山水無不涉及。在他人生的不同階段,對這些不同的繪畫對象也有所偏重,他筆下的禽鳥、畜獸、山石等等,大都以奇特的姿態躍然紙上,自成一格,給人以極大的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

八大山人 孤禽圖

《孤禽圖》歷來膾炙人口。這幅畫著墨不多,卻具有神奇的魔力,讓人看一眼便會被它觸動:一幅白紙,只在下方的中間,有一隻黑色的鳥側身獨腳站立,弓著背,縮著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強之氣從黑鳥的身姿和眼神里透出,有種橫眉冷對大千世界的氣勢。

《眠鴨圖》也同樣著名,構圖與《孤禽圖》異曲同工。大片留白,僅在紙的下方畫了一隻卧著的黑鴨。黑鴨閉眼沉睡,一副世事不問的樣子,也許表現了沉著和從容。

八大山人78歲時畫了一幅題為《楊柳浴禽圖》的畫。這幅畫的畫面是:一個山坡上,一株老樹,樹榦屈曲橫斜,伸向山谷。山坡上斜立著一塊岩石,支撐著橫斜的樹榦。一隻烏鴉站立在樹榦上,仰頭側立,我們甚至看不到它的眼睛,但能感到它寂寞而倔強的心靈。

八大山人 游魚 水墨紙本

類似的畫作還有很多,有的是一幅畫上僅有一條小魚,有的只畫一隻小雞雛,還有的畫中間只有一隻孤獨的貓……這些小鳥、小雞、小魚、貓等動物的神態多種多樣,有桀驁不馴、翻著白眼的;有神情古怪、藐視一切的;也有站在巨石上驚慌啼叫的,還有站在枯枝上恬靜悠然的……300多年來,人們對八大山人的畫做了多種多樣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無論誰都可以從這些畫作中看到八大山人所推崇的人格:孤傲自守、高標獨立;也可以從中體味到他對世事的認識:這個世界充滿了美,什麼都可以入畫,但也潛伏著不安,充滿了不平。

八大山人 荷花雙鳧圖 185×95.8 cm 弗利爾美術館藏

?

這位才華橫溢的僧人畫家,似乎超然世外,實際上對現實人生體察入微。他以避世的心態度過了79年的漫長人生,其實心裡並不超然。他有一首題畫詩,寫的是:「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特殊的身世、家國的變亂從來沒有從他的腦海中離開,他對清王朝心有憤懣,對故國常懷哀思。身在六根清凈的寺院,可他血脈中,流的畢竟還是朱家天子的龍血。

八大山人無法付出性命去恢復家國天下,但他把關於人生和現實的思考,用絕美的、自成一格的方式傳達出來,充分表達了內心。300多年過去後,他的詩、書、畫,以及奇異的名號,既有美妙的形象,又有豐富的內涵,還以神秘莫測的意蘊,令人產生無盡的想像,也留下一個又一個謎。總之,「八大山人」是個說不完的話題。

八大山人 雙雁圖 184.1 x 90.6 cm 弗利爾美術館藏

推薦閱讀:

讀《文化苦旅》侃豫西故事
隆山是南陽卧龍崗舊稱,隆山之上可不可以稱「隆中」?
有哪些知識是在課本上學不到的?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宋體難看所以做ppt不用?
中國古代的墨家組織是如何消亡的?

TAG:八大山人 | 文化 | 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