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了多哄幾次媽,就懂小時候她哄我們的心情了
來自專欄 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我成年後,離開無錫,去上海讀大學。初去時,父母自然放心不過。我媽一度念叨過:
「我就該去上海你學校旁,租個鐵皮棚棚,每天給你做飯也好!」
我大二時出了本書,擅自用版稅在學校外租了房子,收拾停當之後,才告訴我媽:她隨即攜我爸一起來視察,從房間大小光照到出門離菜市場多遠,一一過目,臨了數出一大堆莫須有的毛病——我自然明白,不是她多討厭這房子,只是,孩子翅膀硬了,要飛了,她還不太能接受這事實。這跟婆婆總要挑兒媳婦的不是、岳父看未來女婿不順眼,是一回事。
給她打電話,媽媽日常生活里粗聲大氣的豪邁,到電話里就夾雜著點怯生生。我也知道,媽媽在努力接受孩子大了的事實,自己也知道分寸,這很矛盾:既希望孩子多回來,又有點怕孩子煩自己嘮叨。
我媽說,每當她想我回無錫了,就去菜場買一隻體格壯碩油頭肥厚的雞,洗乾淨了,放水裡煮。雞很生氣,吐了許多浮泡兒,颳了。為了讓雞服氣,她下了點姜和酒,放下鍋蓋慢火悶,把雞隻吃不鍛煉的油都熬出來,濃黃的浮成一片一片。又拿一個鍋,加點兒水,把一塊塊的五花肉擱進去,煮得五花肉見灰白了,去了水,下醬油、糖和黃酒,放下鍋蓋慢火悶,讓肉慢慢變紅。她自己一旁繼續掃地、逗狗、收拾沙發墊去。
我在上海第一年,每兩周回家一次;後來幾年,每個月回家一次。回去卻也無他事,就是吃喝,睡覺,陪媽媽逛公園。開始時回家,我媽恨不得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開一桌宴席;相送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得親自送到車站才罷休。此後來往勤了,便好些:我拎了行李到門口,「媽我走啦!」媽在樓上邊電腦上跟人打牌邊說:
「一路小心!到了報平安!」
我上大學前,我媽好強,性子急,忙著跟人談生意,打扮,怕發胖,每天嫌我爸隨隨便便、享受生活,「你吃飯還有架子哪,還有姿態哪!」2005年外婆過世後,媽好像卸了副擔子,整個人變溫柔寬和了。但我多少有些擔心,還是得沒事多叮囑爸爸:多哄哄媽媽,她性子急,別跟她吵起來……
爸媽一旦度過了「孩子翅膀硬了要飛了」的落寞階段,也能活泛起來:他們也不想成為那種「兒女不在身邊,日子沒法過啦」的人兒——他們也想活的歡實。用我媽的話說,「我也知道,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你最好的支持了」。
我去巴黎那年夏天,我媽決定當個藝術家。
她每日做十字綉、插花,引得小區眾阿姨登門,投之以綉品,報之以茶葉、桃子和新包的馬蘭頭拌香油加肉餡餃子。
她在iPad里下滿了烏蘭托婭、降央卓瑪、鄧麗君和費玉清,每天連聽帶唱。
她不知從哪學了一套五行健康操,每天下午去小區花園跳,帶得滿小區老太太跟著跳,奉她為徐老師:今天有個老太太說,肩周炎好了;明天有個老阿姨說,腰不酸了;後天一個阿婆聲如洪鐘,說能睡竹席了,不犯竹席風了——大夏天,這可是積了老德了!某日我媽正在家抱著iPad打遊戲呢,咚咚有人敲門。開門看時,是竹席風好了的老太太,送來了親手包的粽子,有糯米,有肉餡,有赤豆餡。老太太臊眉搭眼,大意說一向蒙徐老師照顧,甚為羞赧;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多包了十幾個粽子送給徐老師,大下午人多不好拿出來,特意上門來送。我媽感佩之餘,堅辭拒絕。老太太急了,說徐老師你哪怕不喜歡吃粽子,也體念我一把年紀爬六層樓啊!
當然我媽是個實誠人。人家上樓來送腐乳,她報之以茶葉!足療店老闆的娘要送她VIP卡,她報之以十字綉;汽車打蠟店和藥店的阿姨也都歸附了她;麵館的阿姨更是成了她的擁躉:去吃面,可以不要錢添澆頭,麵筋排骨鱔絲隨便選;吃玉蘭餅和湯圓,可以不用排隊;買梅花糕,肉餡和豆沙餡可以隨便挑。
我上大學後不要家裡的錢,我媽常引以為恨,覺得自己有力無處使,又時刻憂心著,怕我有一天掙不著錢了——自由職業者的家裡都有類似煩惱。也因此,我自己的收入並不太告訴人,卻肯告訴我媽。沒事打個電話,或者微信留個言,「我又有筆什麼收入了」,我媽大為歡欣;雖然她也拒絕要我的錢,總是吹噓「我有錢,我不缺」,除了偶爾接接我的微信轉賬,「用來給姐妹們發發紅包」。
有點像小時候給媽報考試成績似的。媽其實起不到啥作用,但有參與感啊。當然,臨了,我媽還是會用江南小鎮居民的哲學朝我念叨,「咱們不要大富大貴,但不要坑人害人,平安是福。」
這事去年寫過:2017年初,我媽又閑不住,在小區里幫孩子們上輔導課。其中有一對兄弟,大的三年級,小的一年級。父母都是山東來到無錫打工的菜農,收入不低,只是忙。過年期間,尤其忙:眾所周知,春節後一周,大家都休息,所以年三十黃昏至晚,大家都得囤積食物。那對父母忙著年下,沒法給孩子安排年夜飯。我媽便自告奮勇:
「到我家去吧!」
於是年夜飯,是我、我父母,以及那兩個山東孩子在一起吃。兩個孩子穿了新衣,拾掇得整整齊齊,但坐上桌還有些怯生生。我媽給他們舀雞湯喝,挾藕絲毛豆,吃糟鵝,又每碗放了一個肉釀油麵筋,「喜歡吃的自己挾!」
我看著他們吃,吃得狼吞虎咽。小的那個口才比哥哥好,開始說哥哥前幾天考試沒考好被批評的事;哥哥就有些不好意思,跟弟弟拌了幾句嘴;小的就湊著我耳朵說,哥哥不讓說,其實被老師批評之後,偷偷哭鼻子來著;哥哥羞臊了,說小的前幾天還尿床,被媽媽罵了呢……倆孩子互相揭短,嘻嘻哈哈,我爸看得樂呵呵,我媽還得盡教導之責,一面忍不住笑,一面故作嚴肅地批評:
「不要說別人短處!要好好地吃!」
我看著弟弟吃了一個肉釀油麵筋,吃得咂咂做聲;那麼油光水滑一個肉圓,不知怎麼就掉進小肚子里去了;他吃完了,抬頭看看我媽,我媽一揮手:「喜歡吃就再吃!!」倆兄弟都樂了,各挾了一個。哥哥看看我——我正從他們身上看到小時候的自己——說:
「大哥哥,你不喜歡吃啊?」
「喜歡啊。你們喜歡嗎?」
「噢!」
我媽補充道:「吃!就像在家裡一樣!」
弟弟說:「我在家裡也沒吃得這麼開心!!」
當時我只感慨我媽是個熱心腸;後來跟我爸一聊,我爸語重心長:
「你要這麼想……媽媽們,當了媽媽之後,那一切都為孩子們了;照顧孩子,她們習慣這麼過日子了;你走了,她也閑下來了;你現在要她們去自己找樂子,可是她的樂子不就是照顧孩子嗎?所以嘛,現在照顧照顧社區啊,照顧照顧其他孩子啊,也是她自己的樂子了——不是你媽媽不會享福,是她照顧你,習慣了。」
無錫話里說孩子叫老小。老一輩人的解釋是:人老了,就跟小孩差不多。
小時候,出門前,爸媽對我們說:「不要亂吃路邊攤的東西;不要跟不認識的人說話;不要跟陌生人說自己家的地址;放學了早點回家……」
長大後,每次離家,就叮囑爸媽:「不要貪便宜亂吃打折的東西;不要亂點朋友圈的鏈接;不要跟陌生人說銀行卡密碼;出去玩別太累了,盡量早回家……」
「媽,朋友圈裡好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別去亂點;老老實實過日子就沒錯!」
「曉得了呀!」
「媽,真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別信!」
「好我知道了!」
「有什麼說我住酒店被抓了的話也別信!要抓了我,人也不會打電話問家裡要錢呀!」
「好我知道了嘛!」
「還有說我忽然得了急病要你打錢的你也別信,法國的醫生不太會說中文!」
「好啦好啦我都知道啦……」
「還有……還有騙子愛說什麼來著?」
「騙子還喜歡說你開車追尾了……」
「你相信啦?」
「那當然沒有!我就跟他說,放你媽的屁!」
以前聽過個玩笑:許多人在大城市裡工作時一個狀態,回了家鄉又是個狀態——其實吧,回家那個狀態,雖曰舒服,也多少是為了讓媽媽放心,根子里,是為了安慰,「別擔心嘛,你看我不還跟小時候一樣?」
真是長大了之後,多哄了幾次媽,才明白小時候她哄我們時,是怎樣的心情。
推薦閱讀:
※不是所有離家的人都會歸來
※小時候母親給你留下最深遠影響的教育是什麼?
※童年的回憶 變形金剛 橫炮
※113.朝花夕拾28~第一次「走丟」
※有哪些簡單技能別人都會就你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