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行培訓師包裝推廣之前,先做考慮清楚四件事
我一位銀行的朋友給我講述了一件糟心事,他們銀行從網上找到了一位頭銜特別高大上的老師前去授課,該老師資料顯示國務院特聘專家、原招商銀行行長,培訓期間大家免不了會上網查詢老師資料,結果有學員發現該老師的頭銜有造假嫌疑,前幾年這個老師的資料與現在的資料除了名字,基本上完全不一樣,連學歷、履歷、職業背景都不一樣,而且無論哪個版本的頭銜均無可考證,領導得知了這件事很生氣,認為他把關不嚴,開始懷疑他的工作能力了,我在網上一查,嚇的一條,初中學歷可以包裝成博士,在一個公司只做過內部講師就可以包裝成副總裁。
我承認,這個行業魚龍混雜,混跡培訓圈的老師,多半靠膽,表現為敢吹、敢講、敢宣傳,畢竟傻子太多,根本不夠騙。但接下來培訓行業一定會洗牌,互聯網時代,再傻也能藉助百度補腦,機會主義,忽悠派、包裝派最終會被踢出局,且越來越難生存。適當的包裝我覺得符合商業規則,可以理解,但你別把自己包裝成一個騙子,年紀輕輕還沒工作幾年,就給自己整一個亞洲XX第一人,你整那麼多虛假頭銜,無疑是告訴別人,自己是個騙子。因此培訓師包裝定位之前需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
1、頭銜匹配
無論你通過什麼渠道獲得什麼頭銜,或者是瞎編亂造的頭銜(當然,我不鼓勵這麼做),一定要與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實際能力匹配,例如:你有過幾家中小企業高管經歷,你說你是中小企業管理問題研究專家是接近靠譜的,如果你說你是中國營銷第一人,結果你只在中小企業做過營銷部門經理,甚至連理論知識都掌握的不全面,年紀還特別輕,那麼你吹牛逼的頭銜不但沒給你加分,反而給你減分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吹牛高手。
2、定位明確
給自己定領域、定血統、定行業、定學員層級、定授課風格、定一句話價值主張,那麼多問題沒法言盡,先來說說啥是一句話價值主張,當別人想到你的個人品牌時,最該記住的不是你的著裝、舉止和口頭禪。而是你區隔其他人,一句獨特的價值主張。例如:中國式管理之父 曾仕強;盈利模式創始人 李踐;國際時尚禮儀專家 周思敏。是一句話精準的描述你是誰!定位越精準,客戶群體才越精準,客戶轉化率才越高。
3、打磨課程
學武術時,我師父告訴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武之人一定要注重基本功,基本功不紮實,學了一些招法很難用的上,有事還適得其反,我一開始不以為然,後來與一個師兄私下切磋時,我上去就是一頓花拳繡腿,雖然打中了對方,對方壓根沒啥反應,也沒反擊我,當我又上前準備攻擊對方時,他突然迎面來一個寸拳,我瞬間被打懵了,栽倒在地上,老半天沒爬起來,耳鳴了個把小時,後來見到他本能的身體顫抖,產生了心理陰影。他跟我的區別是他天天打沙袋,負重彈跳,基本功太紮實了,我只注重花拳繡腿了。
做了培訓師後,才知道其實學武術和做講師都一樣,凡事都講究基本功,否則名氣越大危險越大,你看看培訓界有多少靠包裝炒作上去的大師,最後都聲名狼藉。課程到底是設計出來的還是講出來的一直有爭議,有人說,你沒有課程講,你打磨的課程不就是閉門造車嗎?不經歷市場檢驗你怎麼知道你的課程怎麼樣?所以有課就接,先練練;也有人說你課程設計的不夠好,出去講課就是害人,這是沒有職業操守啊。我的觀點是,不要極端,兩者兼顧,這話跟沒說一樣對吧?非也!我有具體策略,你如果課程沒打磨好就出去講課,容易把口碑搞壞,一旦網上出現你的負面,會對你造成無法衡量的影響,就算網上沒有你的負面評價,線下很多人力資源從業者都有聯繫,相互聊天時也往往會把你當成話題去做負面傳播。有一個辦法,就是整合你的職場人脈圈,大家相互去彼此的公司免費講課,哪怕給一個部門講課也行,講完了做一個學習心得分享會,讓培訓組織者收集相關信息反饋給你,這種小規模的授課既能磨課,也能填補你服務客戶太少的尷尬局面,你服務過的你就寫在你的資料里,沒人會問你有沒有收費,又符合事實。
4、確定課酬
你不確定一個統一課酬,今天這個找你一個價,另一個找你另外一個價,你自亂市場,沒人敢找你合作了。定多少適合?這非一兩句話說的清楚,總的來說根據課量和名氣決定,沒有名氣及課量之前,你一天哪怕只要2000元都可以,等有人請了,有課講了再考慮提升多少適合,別一出道就來個天價,最後有價無市,閑的要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