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假如生命只剩最後兩天,你會怎樣度過?

假如生命只剩最後兩天,你會怎樣度過?

來自專欄 有書

假如生命只剩最後兩天

你會怎樣度過

2018年4月23日,央視的一則視頻在網上被瘋狂轉發,點贊20萬,轉評超5萬。

林俊德是誰?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

在75年的生命中,他參與了45次核試驗,在羅布泊默默工作長達52年。

先後獲國家進步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軍隊級科技進步獎27項。

他是我國爆炸力學專家,總裝基地研究員。

他是國之院士,更是國之戰士!

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

2012年5月31日,20:15

他躺在病床上,一動不動,圍在床邊的親人、學生、醫生、護士卻淚如雨下。

年邁的老伴黃建琴,緊緊牽住他冰冷的雙手:「老林啊老林,這是你第一次握住我的手這麼長時間,40多年來,你一直把家當餐館,當旅館,一心只想著工作……」

匆匆趕到醫院的博士長跪不起,拉起老人冰冷的手放在自己的臉上:「老師,您就像父親一樣,再摸摸我的頭,好嗎?」

護士們強忍著內心的萬分悲痛,默默地為林俊德先生擦洗身體,整理遺容,換上他鐘愛的軍裝。

全體醫生和護士排成兩列,深深三鞠躬,含淚向他告別。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在北京301醫院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

面對診斷結果,他出奇的坦然。

「我的病我清楚,要我活的得質量,就讓我工作,我現在需要的是時間。」

三萬多份研究資料需要歸檔,如不及時整理,頂尖的技術資料和珍貴的數據信息將就此失傳。

2個學生的畢業論文需要親自批閱,如果不及時審核,將影響孩子們的畢業答辯。

醫生建議他進行化療,他怕化療時間太長,影響他的工作。

為了便於工作,他轉入西安唐都醫院。

從這一天開始,生命留給他的只有8天的時間。

同事、學生、親人聞訊紛紛來看望他,他卻說:「我沒有時間了,看望我一分鐘就夠了,其他事問我老伴吧。」

5月26號,林俊德病情惡化,出現了大面積腸梗阻,肚子里充滿脹氣和腹水。醫生建議馬上手術,然而他再一次拒絕了。

「我不做手術,做了手術能延長几天,又不能工作,這樣沒有意義。你們不要勉強我,我的時間太有限了。」

為了減少干擾,他兩次讓醫生拔掉導流管和胃管,他反覆對醫生說:「帶著管子工作不在狀態,我需要的是時間和效率。」

最後,醫生給他拔掉了3米多長的導流管。

他央求醫生允許他在醫院辦公。

他拉著主治醫生的手說:「我是搞科研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醫生不同意,他就央求護士長:「我的時間不多了,我還有工作沒做完,求你們讓我繼續。」

基地領導前來看望,他說:「我只有兩個要求,一是不再做治療了,二是請你說句話,讓他們把辦公桌搬進來。讓我工作,我可能還能多活幾天。」

基地領導含淚同意他的請求。

就這樣他戴著氧氣面罩、身上插著十多根管子,顫巍巍地坐在辦公桌前,對著筆記本電腦,一下一下地挪動著滑鼠。

醫生說,他的上身完全是軟的,他完全是靠著那些醫療器械勉強支撐著的。

2012年5月31日,他的病情再度惡化。

護士抽泣著說:院士說,躺在床上就是病人,起來就是正常人。

他先後9次要求起床工作,醫護人員含淚滿足他的願望。

上午10點,連續工作了2個多小時的他,顫抖地對女兒說,盤,C盤我做完了。

他的手已經顫得握不住滑鼠,眼睛也漸漸看不清了。

他幾次問女兒:我的眼鏡在哪兒?女兒說:眼鏡戴著呢……

此時,很多人痛哭起來,因為怕他聽到,使勁捂著嘴巴。

最後,老伴兒忍不住勸他:醫生想叫你休息一會兒!他則回答:坐著休息!

而他接下來說的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 「坐著比躺著好啊,我不能躺下, 躺下了,就起不來了!」

又工作了兩個小時,他累得再也支撐不住,終於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回到了病床。

他艱難地呼吸,眼神逐漸暗淡下來,擔心他一睡不醒,老伴兒黃建琴一直陪他說話。

可是他太累了,一閉眼就永遠地睡著了。這一躺下後,就再也沒能起來……

5月31日20時15分,林俊德,這位讓羅布泊發出45次巨大轟鳴的將軍,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縣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因為家境貧寒,上完小學就被迫輟學。

後因政府資助,他得以繼續求學。

因為家裡實在貧困,大學5年他沒回過一次家。

靠著勤學苦讀,這個來自山村的窮小子,硬是打著赤腳考上了浙江大學機械系。

畢業後的林俊德,被分配到國防科委下屬某研究所。

上世紀50年代末,西方大國對中國實習的核訛詐核壟斷政策,蘇聯也撤走了技術專家並帶走了全部核心資料。

報到第二天,研究所領導就對林俊德說:國家正在西北建設一個核試驗場,把你挑過來,就是去那裡工作。

深知國防安全的重要性,林俊德義無反顧地走進了荒涼大漠,開始了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生活。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雲騰空而起。這歷史性的一刻被一張黑白照片記錄了下來。

試爆成功的一聲巨響,就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禮炮。

照片中這些研究員們高興地跳起來,相擁喜極而泣,而林俊德就在其中。

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周總理卻在電話里謹慎地問:

「怎麼證明是核爆?」

現場指揮帳篷里頓時一片肅靜。因為當時的中國,對核實驗的實驗數據,幾乎為0。

就在這時,核武器試驗研究所所長程開甲帶著26歲的林俊德匆匆趕到:

「衝擊波的數據已拿到,這次爆炸是核爆炸。爆炸當量為2萬噸。」

張愛萍激動地拍了拍林俊德滿是塵土的肩膀說:你們立了大功。

因為,在核爆炸後的一瞬間,還有一個畫面鮮為人知。

當蘑菇雲還在不斷向上翻滾時,穿著防護服的林俊德,無所畏懼地向煙雲開進,搜尋記錄此次爆炸數據的設備。

從1964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到1996年中國進行的最後一次地下核試驗

林俊德參與了中國的全部45次核試驗

在最後一次核試驗解密視頻中,林俊德激動地說:

這是我們國家進行的一個偉大的事業,自己有幸在一輩子中,為這個工作做點自己微薄的貢獻。

世界核爆史上美國和蘇聯先後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而中國,只用45次便實現了既定目標。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情,可是這件事情卻改變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讓全體國民敢於挺直腰板,大聲說話。

一件事是小,但是做一輩子,就大了。

停止核試驗之後,林俊德便投入國防尖端科技的研究中。

七十歲高壽的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

已經退休的他,日程表被安排得滿滿的,搞研究、做實驗、帶學生幾乎佔去所有時間。

他在意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他為每個學生建立了一個文件夾,裡面詳細記錄著每一個學生的專業特長,培養計劃和實施方案。

當年的畢業生唐博士,現在仍然會常常拿出老師的論文批閱意見,一遍遍地仔細閱讀。

那是林俊德去世前三天,忍著病痛在病榻前讀完他130頁、8萬字的論文後,用顫抖的手寫下來的,也是林俊德留下的最後手記。

雖然只有338個字,卻一筆一划,寫得工工整整,嘔心瀝血。

大漠、烽煙、馬蘭

從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那天起,林俊德就在筆記本上寫下,他的臨終清單:

1、計算機、保密櫃清理

2、****技術(國家機密)

3、家人留言

4、(空)

5、馬蘭物品清理(宿舍、辦公室)

但是,死神留給他的時間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在他的筆記本上,一頁頁詳細記錄著歸檔材料、完善技術方案、學生論文等處理的事項,但是「家人留言」那一項冒號後面卻一片空白。

老伴黃建琴說:「他本來想給摯愛的孫子外孫,一人寫一封信,留一點話。但是最後都沒有時間。」

他把一生獻給了工作,並認認真真地踐行了一輩子。

寧願透支生命,不忘牢記使命。

林老去世後,機關領導人來到林俊德家裡,看到家裡的情況,大家再一次濕了眼眶。

那個破敗的老房子已經悄然佇立在風雨中,長達40年之久;

屋裡沒有多餘的傢具,唯一的沙發還是用包裝箱拆下的木板做成的;

客廳里的一個小木椅子,是林老利用鋪完地板剩餘的木料親手做的;

洗手台上的一個鋁盆,仔細一看已經留下了5個「疤痕」。

他的衣櫃里,除了軍裝,沒有什麼像樣的西裝,兩件毛衣也全是補丁,公文包已經舊得掉色了,他仍然拎著它,出席各種會議。

機關領導眼見此情此景,將10萬元的慰問金送給林俊德的妻子黃建琴,懇請她務必收下。

黃建琴深深地鞠了一躬,婉言謝絕了,隨即她轉身對領導說:「這些錢就當做他最後的一次黨費吧!這也是老林的心愿。」

臨終前,林院士早已安排好了後事,他說:一是一切從簡,不收禮金;二是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三是把他埋在馬蘭。

「驅馳名節重,淡薄素心存」一生守正,一生清白,一生簡樸,林老用他一生的堅持,踐行了他作為一個黨員的追求。

以智殉國,鑄就成中華民族的銅牆鐵壁,至死攻堅,綻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強馬蘭。

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推薦閱讀:

葉秀山:沉思在這片土地上
趙欣:生命有狀態
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的意義?
想到自己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如果人在純氧下生活是怎麼樣的?

TAG:生命 | 林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