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道歉有幾分誠意?
北大校長念錯字事件大概要翻篇了。北大校長居然在北大120周年校慶的重要場合念錯字,確實挺丟人的,網友們紛紛表示失望。但事後林校長為念錯字道歉,輿論大為扭轉,相當部分網友和評論員為之點贊,認為認錯態度很好,知錯就改「善莫大焉」。環球時報發表一篇題為「北大校長念錯字,道歉應該多深刻」的評論員文章,就認為「他坦率認個錯,事情應該就會過去了」「中國作為一個複雜的大社會,盡量讓放鬆感在社會中滲透很有必要」。
我以為,北大校長念錯字,不能只當笑話看,更不能因為校長道個歉就「放鬆」到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此事有幾個問題需要深究。
其一,北大校長念錯字究竟算「大事」還是「小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可以看成小事,因為「誰沒有念錯字的時候」?是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誰都有不懂或不會念的字。可是,林校長念錯的「鴻鵠」(念成「鴻浩」)、「莘莘」(念成「菁菁」)等字,並不是什麼深奧、孤僻的字,而是平常到連初中生都應該掌握的。但堂堂北大校長還鬧出這樣的笑話,實在不應該,也與北京大學這所百年名校的深厚文化底蘊有些「違和」。
況且,在北大120周年校慶的重要場合發言,林校長應該認真備課才對。無論這篇稿子是不是自己寫的,起碼要校對一遍,發現不懂或不大會念的字就查字典,這可是做老師的基本要求呀。因此,作為堂堂北大校長,林建華在重要公開場合念錯多個常用字,真不是小事,不宜等閑視之。
其二,北大校長的道歉究竟有幾分誠意?相當部分網友認為林校長的道歉很真誠,應該給予理解和讚賞,有人還以北大「兼容並包」的文化傳統為之辯護。是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問題在於林校長是否真的知錯認錯。在林校長道歉信中,雖然坦誠自己「文字功底的確不好」,但把主要原因歸咎於「時代」,強調他上中小學時,趕上文革,教育幾乎停滯,所接受的基礎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統。按這種說法,絕大多數從文革過來的人包括高校老師、領導等,應該像他一樣「文字功底不好」到連一些常用字都不懂,才是正常和理所當然的。誰要是念對了「鴻鵠之志」「莘莘學子」,需「刮目相看」才行。雖然林校長坦誠自己「不是完美的人」,但從這個「完美的甩鍋」看,雖然他「文字功底」不好,但「文字駕馭能力」還是相當不賴的。
其三,北大校長道個歉究竟有多「寶貴」?從廣大網友由批評林校長迅速轉變為替他辯護點贊的神逆轉來看,人們可能普遍認為北大校長道歉是一件非同尋常、難能可貴的事,只要道歉,他的錯就無傷大雅,不值一提。我以為,這是「大人物崇拜」心結的表現,似乎大人物只有犯錯的自由,沒有認錯的義務,一旦認錯,就屬於「超出必要範圍」,可以視作一種額外的「恩賜」,更顯人格崇高偉岸。事實上,林校長的道歉信是在北大BBS寫給北大在讀學生看的,屬於「內部講話」,若不是有人轉載,外人不得而知。所以,如果人們認為林校長是面對全社會公開道歉,就屬於「領錯情」。如果進而對他的道歉表示諒解,則屬於「表錯情」了。
其四,「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之論究竟有啥「價值」?在道歉信的最後,林校長筆鋒一轉,強調「真正讓我感到失望和內疚的,是我的這個錯誤所引起的關注,使人們忽視了我希望通過致詞讓大家理解的思想:『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林校長在道歉的時候,還對自己在北大校慶上的致詞念念不忘,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他的「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之論。坦白說,我以為林校長這句「名言」很有「質疑」的必要。
在校慶致詞中,林校長多次提到北大的精神,比如「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和「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精神,以及「敢為天下先和大無畏的反思與批判精神」。林校長還指出,在當前變革時代,新思想、新技術、新事物大量湧現,探索、創新和實踐成為了時代主題。只有海納百川、兼容並包,才能激活思想,涵育出真正的學術;才能讓學問更有思想的鋒芒,讓思想更有學問的根底。可是,他又提出「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就屬於「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了。
再說,既然林校長「《矛盾論》和《實踐論》當時都讀過,中學政治課又學了一遍。一分為二、對立統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這些概念都滾瓜爛熟,也深深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觀念。」那麼,他至少懂得一點辯證唯物主義,懂得世界是發展的,墨守成規、教條主義不可能培養出獨立思維,不敢「質疑」就不會有創新與進步,「直面現實的勇氣」「直面未來的行動」就成了空話。就拿林校長念錯字這件事來說吧,既然「質疑不能創造價值」,那麼,人們就不應該質疑林校長念錯字,林校長更不必道歉,而應該向他學習,向他看齊,直到所有北大學生都跟著把「鴻鵠」念成「鴻浩」,把「莘莘」念成「菁菁」,豈不荒唐?因此,林校長獨創的「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之論,違背了常識,並無多少「價值」可言。
總之,林校長的道歉沒有多少誠意,不必為之「擊掌叫好」。(文/李蓬國)
推薦閱讀:
※從校長的「錯別字」說起——漫談戰史領域的一字之差
※只是想要個說法,他們卻以為是政制飾件
※【狀元經驗】北大新聞與傳播專碩初試第1小姐姐經驗分享,乾貨滿滿
※北大百廿生快 | 相愛相誇107年,你是唯一的隔壁
※從北大曆任校長演講,看北大精神的時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