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閱讀的思維與技巧

高效能閱讀的思維與技巧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文章首發於豆瓣:book.douban.com/review/

書中最後一部分強調以自己的表達方式對學到的內容進行加工,受此啟發,我嘗試著從高效能閱讀的思維和技巧兩個方面出發,總結了看完本書後的收穫。


一、思維篇

I. 翻身「書」奴做主人

許多人在剛剛翻開一本的書時,往往抱持著這樣的想法——認為一本書必須從頭到尾通讀才算完成任務。對於書的認識,大多數人往往是偏高估了。之所以希望把書從頭都尾通讀,大概是擔心會錯漏掉一些有用信息。而當我們把讀書當作一項任務來進行的時候,讀書本身就變成一種負擔,而這樣帶來的也只能是執著於讀完一本書卻苦苦無法完成的痛苦。

為此,我們要翻身「書奴」做主人,明確我們作為讀者的權利(部分列舉):

  • 不讀的權利
  • 跳讀的權利
  • 不讀完的權利
  • 隨意選讀的權利

II. 強扭的瓜不甜,放下不感興趣的書

讀書是有時機的。有時候,當我們翻開某本書的時候,其實並不一定是我們與這本書相識的最好時機。或許是我們的缺乏相關經歷無法與作者產生共鳴,或者是當下的狀態與書中所敘述的基調不相符,遇到這種情況,與其強迫自己繼續進行下去,不如先放下,等待時機——當某種內在動機湧上心頭時,再從書架上抓出那本書,體會那種久別重逢,相識相知的快樂。讀書應該以好奇心為原點,從感興趣之處入手。

III. 我的地盤我做主,建立思考主場

知識的體系是相通的,知識間也是相互聯繫的。因此,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通過拓展閱讀,積累實踐的方式,養成自己的思考習慣,建立自己的思考主場。遇到陌生的問題就可以將問題回歸到自己的主場,也就是用自己的思考習慣進行分析,從而為解決陌生的問題提供方向和框架。

其次,由於知識是普遍聯繫的,所以當我們設法掌握某一領域的知識時,不可避免的需要與領域外的東西建立聯繫,這其實就是以這一領域為軸出發,向四周發散的學習方式。當我們對一個問題做到足夠深入思考並形成自己見解的時候,再以此為出發點廣泛學習涉獵,我們的認知水平也將因此提高。

IV. 不要因為讀書多而失去自己的思考

讀書多的人,很容易掉入一個陷阱,那就是對讀書產生過度依賴而放棄思考。叔本華曾這樣抨擊讀書,「讀書是讓別人幫自己思考。讀書的我們不過是在反覆追拾別人思考後的殘渣。」 一旦養成對書籍的依賴,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那就本末倒置了。不要忘記思考,因為那我們多讀書的初衷。

V. 讀書只是手段,產出才是目的

我們讀書,投入最多的其實不是買書花費的錢,而是我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而當我們投入這麼多時間和精力而沒有任何產出時,讀書所帶來的效益則大打折扣,畢竟光靠投入就能獲得認可的事情只發生在學生時代。帶著產出的目的讀書,不僅可以讓自己從多個視角去閱讀,而且可以讓我們對書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產出是檢驗我們閱讀效果的最好方式,將自己閱讀所得的產出積累起來成為自己的知識庫,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產出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將所學的知識與人分享,將所學應用於現實生活中,以及將知識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中等等。

二、技巧篇

I. 閱讀前:建立自己的選書體系

在魚龍混雜的書海中,能否選擇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往往是開啟一段美好閱讀旅程的關鍵,為此,書中介紹了幾種選書的方法。

偉大學者的薄書。這些書一方面降低閱讀的門檻,同時也能維持自己的讀書熱情,打開讀書的興趣大門。這裡推薦幾本相對較薄的大師之作(也歡迎大家補充??):

鄉土中國 費孝通 / 2008年 / 人民出版社?

book.douban.com

從一到無窮大 [美] G. 伽莫夫 / 2002 / 科學出版社?

book.douban.com

茶館 老舍 / 2002 / 人民文學出版社?

book.douban.com

我們仨 楊絳/ 2003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book.douban.com

小王子 [法] 聖埃克蘇佩里 / 2003 / 人民文學出版社?

book.douban.com

通過讀書前輩推薦。能力和閱讀量在我們之上的人,往往能夠更好的找到某個領域適合我們當前認知階段的書,通過前輩的推薦,快速定位適合自己的書。

不要受到購書網站的評論影響。購書網站上的評論往往分成兩種,一種是立場客觀的評論,一種是帶著強烈感情色彩的評論。後者往往會對我們作出正確的選擇產生干擾。因此,在選書時明確自己的讀書目的,然後到實體書店確定書的目錄以此判斷內容是否適合。

II. 閱讀時:建立自己的標記系統

標記系統包括特定符號,特定顏色,特定位置。類比齋藤孝《超級閱讀術》的三色圓珠筆法,作者自創了三色便利貼的使用方法,通過顏色對不同便利貼的功能進行區分,紅色為作者強調部分,藍色為與業務相關部分,黃色為寫作上值得參考部分,通過事先賦予不同顏色以意義,這樣在重讀的時候便可以很有效率。

事先賦予特定的符號以特定的含義,也可以提高自己閱讀和做筆記的效率,筆記系統里的符號包括括弧,線條,以及箭頭等。文中作者以自己的習慣舉例,用「?」表示遞進,「?」 表示對立。

此外,標記系統還包括特定的位置。賦予特定位置以特定功能,可以提升筆記整體統一性,同時便於後面整理和回顧。書中有一例非常有意思,作者通常在封面的內側對書中有趣有用的信息分類建立目錄索引,後續若重新翻開本書,便可以迅速定位到書中到精華位置。

原尻淳一在封面內側做的閱讀索引

III. 閱讀後:建立自己的資料庫(筆記)

將自己學習,工作,生活的產出進行收集,結構化,建立便於檢索和管理的個人知識資料庫,形成自己的思考主場。

首先是收集。收集的內容,包括平時冒出的想法,偶然邂逅的靈感,讀書筆記,以及每一個項目結束之後對該項目的反思和總結(文中成為「模式集」)等一切對自己思考有助益的信息。而收集的工具,書中推薦了Evernote。通過雲筆記的功能,對筆記進行統一的收集,便於後續的加工和管理。

其次是關於數據內容的結構化。主要是確定內容的主題,將原始收集內容進行分類,分析各個內容之間的關係,並將信息按照一定的結構進行編排整理。

完。


推薦閱讀:

打破快速閱讀的神話!
《如何閱讀一本書》——方法總結
美國孩子一年讀100萬字!看看他們的英文閱讀力是怎麼提高的
讀書的捷徑

TAG:閱讀 | 讀書方法 | 閱讀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