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級不鏽鋼一定要是304嗎?我們檢測了食品級不鏽鋼的遷移量

食品級不鏽鋼一定要是304嗎?我們檢測了食品級不鏽鋼的遷移量

我們生活中大量的物品都是不鏽鋼的,比如燒水壺,保溫杯,碗筷,盤子等。由於大家安全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不鏽鋼餐具的時候,都會特別留意是不是304不鏽鋼,很多商家都會註明自家產品是304的:

大家的擔心都很有道理——不鏽鋼餐具是直接與食物接觸的,如果不鏽鋼材料不合格,其中的重金屬遷移到食物中就危險了。

其實304是美國的一個標準,是按照美國ASTM標準生產出來的不鏽鋼的一個牌號。304不鏽鋼含鉻18%,含鎳8%,這樣的不鏽鋼耐腐蝕性比較好。而我們國家標準GB4806.9-2016《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製品》其實並沒有規定食品級不鏽鋼的牌號,只是規定與食品接觸用的不鏽鋼必須滿足5項重金屬遷移物指標:

也就是說,不鏽鋼餐具在製作過程中允許加入一些重金屬,但是這些金屬遷移入食品中的量,不能超過上面標準的規定。

從標準來看,食品級不鏽鋼並不能和304不鏽鋼畫等號。那普通牌號的不鏽鋼能否滿足食品級不鏽鋼的要求呢?

▎採購樣品檢測

為了解開這個疑惑,尋找安心的生活,我們在市場上採購了三種普通品牌同時又很廉價的不鏽鋼餐具送往專業機構檢測。

不鏽鋼筷子▲

不鏽鋼勺子▲

不鏽鋼盤▲

我們採購的樣品都沒有標記不鏽鋼的牌號,只是標明了是「食品級不鏽鋼」。我們檢測了樣品中錳、鉻、鎳的含量,這是判斷不鏽鋼牌號的重要指標

同時按國標要求,用4%的醋酸模擬酸性食物來檢測樣品中5項重金屬以及錳的遷移量。國標並沒有規定錳的遷移量,但我們還是想看一下非304牌號的不鏽鋼,錳的遷移量到底有多大。

▎檢測結果

三款樣品的結果基本一樣,下面附上一份報告的截圖:

為方便閱讀,我們把檢測數據放在如下的表格中:

304不鏽鋼要求鉻含量要大於18%,鎳含量要大於8%,所以從檢測出的錳、鉻、鎳的含量看,三款樣品都明顯不是304不鏽鋼

參考國標20878——2007,湯勺和碟子的不鏽鋼牌號可能為022Cr12Ni,為鐵素體鋼。

不鏽鋼筷子的錳含量高達10.2%,明顯屬於高猛鋼

但是我們檢測重金屬遷移時發現:

三款不鏽鋼樣品均未檢測出包括錳在內的重金屬遷移。包括其中的高猛鋼!

回想之前我們也曾經檢測過一款兒童用保溫飯盒,其內部不鏽鋼也是高猛鋼,同樣沒有檢測出錳和重金屬遷移:

▎總結一下

總結這三款不鏽鋼餐具的檢測結果:

  • 鉻、鎳含量不足,都不是304鋼,耐腐蝕性較差;
  • 都符合國家標準,確實屬於食品級不鏽鋼。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食品級不鏽鋼不等於304不鏽鋼!

但是不是說不用選擇304不鏽鋼了呢?當然不是,304不鏽鋼錳含量更少,鉻、鎳含量較多,耐腐蝕性強,所以:

選擇食品級304不鏽鋼更加安全!

▎不鏽鋼,了解一下!

不鏽鋼(Stainless Steel)是不銹耐酸鋼的簡稱,耐空氣、蒸汽、水等弱腐蝕介質或具有不銹性的鋼種稱為不鏽鋼,由鐵鉻合金再摻入其他一些微量元素而製成的。

國標GB/T 20878——2007中對於不鏽鋼是這樣定義的:

不鏽鋼常按組織狀態分為:馬氏體鋼、鐵素體鋼、奧氏體鋼等。

奧氏體不鏽鋼:含鉻大於18%,還含有8%左右的鎳及少量鉬、鈦、氮等元素。綜合性能好,可耐多種介質腐蝕。

鐵素體不鏽鋼:含鉻12%~30%。其耐蝕性、韌性和可焊性隨含鉻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應力腐蝕性能優於其他種類不鏽鋼。

馬氏體不鏽鋼:含鉻量一般在12%~18%範圍內,當鉻超過15%時,常需加入一定量的鎳或適當提高含碳量以平衡組織。

而按照不鏽鋼里所含的金屬的元素的不同,我們也可以把不鏽鋼按照美國的標準粗略的分為200系列、300系列和400系列。我們常見的304不鏽鋼就屬於奧氏體不鏽鋼,200系列也屬於奧氏體不鏽鋼。

中國的不鏽鋼牌號是直接用數字加上不鏽鋼所含主要化學材料元素來命名:

如06Cr19Ni10就是需達到鉻含量(19%)和鎳含量(10%),06則代表其中的碳含量。這個牌號對應的美標即為304。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 International)規定304最起碼得有8%的鎳和18%的鉻。

最後,希望各位都能夠用上健康安全的餐具。


希望大家關注求安生活同名微信公眾號。我們關注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關注兒童用品、生活用品的安全。我們要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老百姓過上安心的生活!


推薦閱讀:

揭露電子鍊金術:電子垃圾的「暴」富之路

TAG:不鏽鋼 | 重金屬污染 | 材料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