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帝都「歪果仁「的-出沒地圖
來自專欄 大地理館
剛剛過去的昨天,最值得紀念的,除了國際五一勞動節,還有一件大事:多明尼加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了!這是截至目前,我國國際「大使級朋友圈」的第176個成員。
對於北京而言,大使館地圖上將會增加一個新成員,這也意味著:隨著使節的入駐,北京的外國友人中,將有更多的多米尼加人加入。
北京的「世界城市」夢,越來越近。
|2018年5月1日上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多米尼加外長巴爾加斯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多明尼加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北京市的「朋友圈」:各大洲國家數量比較|
製圖:大地理館 數據來源:北京市外辦
那是在2004年,北京設了個小目標:建設「世界城市」。目前來看,這個目標越來越近。
剛剛過去的上個月,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GaWC)公布了2018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 ,其中處於「超強一線」的Alpha++級城市有兩個:倫敦和紐約;Alpha+城市有7個:新加坡、香港、巴黎、北京、東京、迪拜、上海。
世界城市測評體系「國際影響力」測評中,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全球500強企業總部數、全球商業樞紐研究指數、聯合國機構及國際組織總部數、大型國際會議數量(ICCA)等方面,北京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全球前列。
|重要世界城市全球商業樞紐指數比較|
數據來源:萬事達卡《全球商業樞紐指數》,北京為2007年數據
|重要世界城市的入境旅遊人數比較|
數據來源:北京市旅遊局,城市統計網站
|重要世界城市的世界500強總企業部數量比較|
數據來源:《財富》雜誌
|重要世界城市的聯合國機構及國際組織總部數比較|
數據來源:北京市外辦
此數據未統計後來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加上聯合國可持續農業機械化中心、國際數字地球學會、世界媒體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國際竹藤組織,目前北京的國際組織總部數量為7個。
最明顯的指標,差在了「常住外籍人口數」。也就是外國人的數量——外籍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被國內外學者視為該城市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外籍人口數量和所佔比例常常作為衡量城市國際化的指標之一。因為這意味著這個城市是否吸引了足夠的世界資本、人才,是否在全球經濟中活躍。世界城市的外籍人口比例通常在10%以上,倫敦的外國人口約是三分之一,巴黎的外國人口約是四分之一。
(語出:據北京社科院發布的《2010北京藍皮書·北京社會發展報告》)
|重要世界城市的世界文化遺產數量比較|
數據來源:世界文化遺產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網站
難能可貴的是:排名前十的世界城市中,北京是建城最早,並唯一持續繁榮的一個。3000多年的建城史,讓它成為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際大都市,這讓北京在「世界城市」評測體系的城市文化指標中,遙遙領先。
北京建城如此之早,元代京城人口號稱百萬,當時城內有多少老外呢?最早到達北京地區的歪果仁,又會是誰呢?
「歪果仁」進京簡史:神秘「大鬍子」是誰
外國人,近代稱「洋人」,古時稱「胡人」,但胡人不完全等於外國人。胡人既指我國偏遠地區的部落族群,也指漂洋過海而來的老外。
—本文提到歷史上的外國人或洋人,以今天國境為界
並不括古代我國境內活躍的、以中原視角稱為「胡人」的族群—
北京與世界對話之早,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外。幾乎就在3000年前建城之時起,這裡就已經與「歪果仁」結緣。當時的北京地區,很可有來自歐亞草原的斯基泰人——出土器物上的斯基泰男人,面部大多長著捲曲的大鬍子,這樣的器物,也出現在北京附近。
|黑海沿岸出土的斯基泰人黃金製品|
來源:大英博物館網站
|戰國燕下都附近出近似斯基泰風格的黃金製品|
攝影:郝建文
|戰國燕三都位置關係圖|
製圖:大地理館
巨大的城址的土層中,發掘文物10萬餘件,多數文物是鮮明的華夏中原風格。但最光彩熠熠的一批器物,則是82件異域風格的金器。
這些金器的造型、裝飾,多為馬、鹿、羊、鹿、熊、虎、狼等動物圖案。雖然考古和歷史學家沒有斷定他們具體出自何方,但能夠肯定,其紋樣風格,並非本土所出。它們的源頭,竟在數千公里外的中亞及俄羅斯南部草原。
在中國春秋戰國(公元前8世紀至前3世紀)時期,歐亞之間的大草原上最活躍的族群被稱為「斯基泰人」。
|藝術家筆下復原的斯基泰人形象|
|燕下都出土疑似「斯基泰人」想像的金製品|
從臉頰到下巴部位,器物以誇張的曲線,呈現人物面部旺盛的毛髮
藏品單位:河北博物院
斯基泰,來自希臘語,古代波斯人稱之為薩迦人(Saka)——這個游牧族群的歷史,多被古希臘、古波斯戰爭史料記載。斯基泰人的東部活動邊界在我國西北部,阿爾泰山一帶,我國《史記》《漢書》稱其為「塞」或「塞種」人。
中國先秦時期,他們 是最合適的溝通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使者。文字毀滅了、馬匹消失了,但不朽的器物成了最後的物證——燕國下都城出土的這批金器,則是其中的幸運兒。
黃金和金器,與斯基泰人如影相隨,就像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約公元前480年─前425年)所說:「他們的手臂覆蓋著黃金或者黃銅。他們從來不用鐵或者銀,因為他們的國家不出產鐵和銀,卻擁有大量的銅和金。"
|草貫穿歐亞大草原的草原絲綢之路|
圖源:中國數字科技館(東南大學)
張騫通西域之前,塞人活動區域到中國之間,已經有一條歐亞草原貫通東西的道路。人類活動早期,相比崎嶇高寒的山地、濕漉的沼澤,坦蕩無阻的半乾旱、乾旱的草原,最容易被開闢為通道,它被許多學者稱為草原絲綢之路。正是這條商道, 將異域的黃金製品或相關紋飾,帶到了燕山腳下的北京地區。
燕下都遺址出土物中,有一組跟斯基泰人模樣接近的的黃金飾品,博物館稱為「胡人頭像金飾件」。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胡人,顯然不同於我國境內的,那些跟華夏同屬羌系的「四夷」,其捲曲的鬍鬚和頭髮,以及裝扮來看——它們很可能就是跟印歐語系的斯基泰人。
按照近代的說法,這裡涉及的「胡人」,遠離我國廣大游牧地區,可視為外國人範疇。
先秦時期,商周及後來的諸侯也有金器及工藝,但主流仍是白玉和青銅。燕下都出土金製品,跟俄羅斯南部斯基泰人使用的出土金器,年代、紋飾、工藝如出一轍。那些帶著牧草芳香遠道而來的斯基泰黃金器物,一進入華夏領地,能夠首先接觸的往往是燕、趙等諸侯所在地——北京所在的燕地最早與這個族群結緣,順理成章。
唐朝的北京,有個影響歷史格局的「半個外國人」,安祿山(父親是中亞粟特人,母親為突厥人,粟特人生活在伊朗高原到中亞一帶,突厥人則活動於蒙古高原到歐亞草原)。安祿山當時作為節度使駐紮在范陽(轄地為今北京、河北交界一帶,治所在今河北涿州)。
|歷代北京位置關係圖|
製圖:大地理館
從斯基泰人的先秦,到安祿山的唐朝,上千年的歷史中,外國人的面孔零星出現。金、元、明、清,是屬於北京的帝都時代,因為外交需要,外來的使者更頻繁地進入。金朝有專門管理使者接待的「四方館」。老外出現在北京街頭,已經是常態了。
元朝文獻提到過,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鄂多立克等到過北京。它們筆下都提到了大都,有各色外國人來往,十分熱鬧。明朝雖閉關鎖國,也有東洋、西洋使者和商人進入京城,以利瑪竇等人為代表。
馬可·波羅,是一位生於克羅埃西亞的義大利人,他在筆記中描述了自己在中國的17年經歷。關於他是否到過中國,存在爭議。且不管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但元朝統治時期外國人過往繽紛,是不爭的事實。
對照當時史料可知《馬可·波羅遊記》,無論來自親歷還是轉述,對北京描寫基本屬實:
「 應知汗八里城(今北京)內外人戶繁多……郭中所居者,有各地來往之外國人,或來貢方物,或來售貨宮中……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每城都有商人來此買賣貨物,蓋此城為商業繁盛之城也。 」
自元代權衡撰編年體史書《庚申外史》記載,當時的元大都,「人煙百萬」。元人黃仲文《大都賦》說,「華區錦市,聚萬國之珍異;歌棚舞榭迭九州之芬。」
當時入中原的中亞、西亞人,得到元朝重用,當時的這些「外國人」,被視為僅次於蒙古人的二等人——色目人之列,地位高於北方漢人、南方南人。
由此可見:元大都當時就已經完全符合今天北京提出的城市戰略定位:「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元大都皇城復原圖|
文獻說元代北京「人煙百萬」,可能有所誇張,但按照城市面積的估計,也應有幾十萬人口。《庚申外史》提到的年代是1340年——那一年:今天的世界級都市是都是啥光景呢?
東京
其前身江戶城還沒誕生,所在地只是一個土豪江戶氏的莊園,一個多世紀之後的1457年,江戶開始建城倫敦此時歐洲大陸處在「黑暗中世紀」,以及黑死病瘟疫的煎熬中,當時倫敦城一片死寂,直到1500年,人口也不過5萬巴黎人口不到10萬,經歷了曠日持久的英法百年戰爭洗禮,百廢待興莫斯科
當時為莫斯科公國的都城,處於蒙古金帳汗國統治下,直到1480年才獨立為沙皇俄國
馬可·波羅之後,他的歐洲迷弟們,一個個接踵而來。近代國門被列強推開,同時中國人也開始外出留洋看世界。清末民國,半殖民地時期的中國,北京舞台上,歐美列強的官兵、傳教士、公使、商人粉墨登場。
|18世紀英國人繪畫:馬戛爾尼使團與清朝君臣|
從一環到五環:使館區的生長地圖
清末民初最大的建築群,位於「馬可·波羅路」——今台基廠大街附近,這也是號稱「國中之國」的近代列強使館區,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常駐使館區。附近的崇文門內大街、正義路,當年也分別有洋名:克林德路。
今天的東交民巷使館群,是近代外國人留下的殖民遺產。這裡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常駐使館區。東交民巷的外交傳統開始於明代的「會同館」,後被清朝繼承。
|清末民初的使館群:當時外國使節及士兵的主要活動區域|
底圖來源:百度地圖 標註製圖:大地理館
「東交民巷」前身,本是元朝大都城外一條衚衕,和今地圖上的西交民巷本是貫通的,最初叫「江米巷」——它跟水路糧運有關,北方將南方的糯米稱為「江米」。明代城牆南擴,中軸線截斷原江米巷,分為西江米巷和東江米巷。東段衚衕,坐落著涉及外交工作的禮部、鴻臚寺和會同館等機構。
會同館,可被視為明代的使館,主要用來接待安南、蒙古、朝鮮、緬甸四個藩屬國的使者。後來,地名由俗變雅:東江米巷變成東交民巷。清代,這一帶坐落著當時的主要部委——五部六府,原會同館仍用來接待外國使者,但當時不像現在的常駐使館。乾隆、嘉慶年間政策規定,外邦人員在此拘留不得超過40天。
到了1860年,這塊與外國人有淵源的區域,攻佔北京後的英法聯軍,先後在此設立公使館。遵照簽訂的《北京條約》,俄、美、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義大利、日本、奧匈9國紛紛圈地,建造各自的使館。東交民巷,改名使館街。
新中國成立之後,象徵著屈辱的東交民巷使館區,成為歷史。但,從這裡開始,一個又一個使館群在二環城牆以東出現了:先是今秀水街、雅寶路一帶,後是三里屯周邊——這裡分別成為各國駐華大使館的兩大集中分布區,分別稱為「第一使館區」「第二使館區」。
隨著建交國家增多,使館區繼續向外擴展:「第三使館區」在亮馬河周邊應運而生。從東郊民巷出發,幾乎是一條向東北的直線,形成今日的第一使館區、第二使館區、第三使館區。2012年之前,三大使館區有館舍185座,我國統一建設104座,國外自建15座。美國舊大使館在第一使館區,後在第三使館區自建新館。
|北京近代以來五個使館區位置圖|
製圖:大地理館
也有例外——俄羅斯大使館像一朵奇葩,開在二環路老城牆內的胡家園衚衕附近,那裡正是北京第一座東正教堂舊址所在。原盧森堡駐華大使館,則低調地駐紮在內務部街的衚衕里,如今則搬進了一座寫字樓,這是唯一設在寫字樓里的駐華大使館。
2012年,「第四使館區」規划出爐,東北五環外的東壩地區將成為近代以來,繼東交民巷和新中國三大使館區之後的北京第五個使館集中分布區。
|各國駐華使館在北京城區的分布|
製圖:大地理館
在中國,使館區是只屬於北京的國際化風景:使館內懸掛各國國旗,歐盟各國則懸掛旗幟兩面,一是本國國旗,一是歐盟旗幟,東盟等其他國際組織國家同樣如此。
有的國家使館面積較大,如俄羅斯,看起來像一座城堡,相當於一個社區大小,而有的地方則聚集著幾十家使館,各色國旗林立,彷彿進入了聯合國大院。這樣的風景在近代北京也有——不同的是,當時是被迫開放、今日是開門迎客。
從昨天開始,原本有175個國家大使館的北京,將會迎來第176個新加入的成員——多米尼加駐華大使館。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隨著駐華使節的入駐,更多的多米尼加人將會來到北京,旅行、工作、經商、留學。
北京外國人地圖:像個縮小的地球
先秦時期,疑似到過燕國的斯基泰人,形象模糊而遙遠。祖上是中亞粟特人的安祿山,是半個歪果仁,他不僅改變了北京的命運,也改變了大唐帝國的國運。
中世紀到近代時期,與北京發生聯繫的外國人有元代馬可·波羅、鄂多立克,明代利瑪竇,清初湯若望、安思文,清中郎世寧,近代蒲安臣、司徒雷登等,這些是代表性的名人。《北京條約》簽訂之後,傳教士、科學家、探險家、軍官、士兵等不同職業的洋人,蜂擁而入——這時候的外國人不僅數量猛增,而且長期居住成為常態。
平等的邦交時代,20世紀50-70年代,在北京最多的是蘇聯人。70年代,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美日籍人士增多。改革開放後,隨著三大使館區的設立,五大洲的世界人民,紛紛來經商、留學、出使、遊歷、探親、工作。
今天北京最多的是美國人,其次是有著文化和地緣優勢的日本人、韓國人,然後人數較多的是傳統的歐洲大國法國、英國、俄羅斯人。西歐的英法德,企業、文化、旅遊機構較多,從而帶動了所在國家的人來北京居留、工作、旅遊。
北京地圖的各個角落,基本都有外國人的身影。他們的分布,基本上體現了各個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
|各國人士在北京的居住、活動地圖|
製圖:大地理館
|在內城衚衕里生活的外國人一家|
一、各國駐華使節及其家屬,活動在位於朝陽區的幾大使館區及其周圍。三里屯、秀水街、燕莎、亮馬橋一帶的酒吧、餐飲、購物等商業街區繁榮,以及附近外國人居住比例較高的公寓,都是在使館區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 第四使館區尚未啟動,周邊房產已經入駐了很多歐美人士——這裡距離市區略遠,但靠近首都國際機場。
二、西歐、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外國人,多居住在南二環以北、東二環以東,沿三元橋、四元橋周邊的公寓及酒店,經常出沒於秀水街、三里屯、後海一帶的酒吧,以及北京各古建築、老衚衕里。
三、各大洲各國家的留學生分布在在海淀區的學院路、五道口一帶,學習漢語的留學生集中在北京語言大學。
四、俄羅斯、東歐人多在雅寶路周邊活動。雅寶路多有皮毛等為主的商鋪商人來自東北、內蒙一帶居多,客戶為俄羅斯人。俄羅斯及東歐陣營國家的商人,在這一帶出沒的頻率較高。
五、東亞日本人和韓國人的分布最為集中——前者在長富宮、將台路,後者在望京地區。日本人,以建國門附近長富宮和將台路的駐華使館地區活動,部分人士活動在中日合作機構和日企駐華辦事處,如中日友誼醫院、各日企駐華機構。望京是出了名的韓國城,一大批韓國人在國內經濟危機時期,選擇來到生活成本更低的中國,北京望京是重要的目的地之一。如今的望京,大部分場合都有中、英、韓三種文字標識,附近學校,基本每個班級都有韓國籍學生。
六、除了使館工作人員,第三世界的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南亞、非洲地區的朋友,多選擇在南城居住。南三環以外到南五環附近的丰台、大興區,畢竟那一帶的生活成本,相對較低。隨著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增多,中科院相關科研機構與沿線合作項目,吸引了許多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國家的留學生,他們主要集中在大屯路到清華東路一帶。
除了使館工作人員,在京外國人主要由這三類群體構成:旅行、經商、留學人員。圍繞他們,我們製作了以下系列圖表(基礎統計數據均來自:北京統計局官網)
旅遊的外國人分布:
按照大洲統計,亞洲外籍遊客最多,佔了將近三分之一,其次是美洲、歐洲。
以國別而論,美國、韓國、日本排名前三,其次是德、英、澳、加、法等歐美髮達國家(澳大利亞雖屬大洋洲,其是英聯邦成員,可歸入歐美),俄羅斯、新加坡、泰國,是因為或地緣、或文化上,跟中國的接近性,所以聯繫密切。
按照城區分布統計,朝陽區、東城區接待人數遙遙領先其他各區,原因有二:北京最著名的名勝景區集中於這兩個區域;大使館、國際化街區集中於朝陽區。
|東城區天安門等歷史文化景區不僅吸引國內遊客也吸引眾多老外|
經商投資的外國人分布:
外商投資區域,百分之九十的數額集中在朝陽、海淀地區;這也是大多數規模較大的外企集中地,其中朝陽區遙遙領先。也就是說,在北京投資經商的外國人,也基本上分布在這兩個城區。
留學受教育的外國人分布:
中小學外籍學生總量5000餘人,數量遠遠少於高等教育留學生,這部分人,屬於在京工作的外國人家屬,多數是因家長工作需要選擇就近受入學。
北京高校的外國留學生一半在4萬人左右,以下是2016年統計數據生成的圖表。來源地而輪,亞洲地區最多,佔了近一半,其次是歐洲、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除此之外,還有少量外國人在媒體、文化,及其他行業組織在北京設立的辦事機構工作。
|發達國家分布圖:47個國家,其中45個在北半球|
總體格局
發達國家人士在北城;發展中國家人士在南城頗類似過去北京的—權貴在內城、平民在外城
全球經濟格局中,有「南北之分」。南,指的是發展中國。北,指的是發達國家。
這一格局同樣清晰地呈現在外國人在北京的分布地圖上。發達國家多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多在南半球。北京的外國人分布格局,大體也是如此。
只不過,地球儀上的南北半球分界線,到了北京地圖上,對應的則是南二環路——此路以北,發達國家外國人居多;此線以南,發展中國家外國人居多。
不僅在線下,還在線上
互聯網時代,除了在現實中出沒,「歪果仁」還入鄉隨俗地出現在中文互聯網上,比如,豆瓣上就有老外網友為主的各種小組,有的小組成員有1000-2000,考慮到老外的基數少,能達到一千成員的小組,已經很是難得。
最熱門的話題是聚會、戀愛、工作——從豆瓣可看出北京地區的老外,已經或正在,深度融入這個異國的城市,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首都。
shiy
|豆瓣小組上聚集了不少北京的外國網友|
圖源:豆瓣網站截圖
END
推薦閱讀:
※全国有多少地级市、多少县级市、多少县、多少乡、多少村?
※為什麼海拔越高溫度卻越低?
※如「溫帶大陸性氣候」這樣的名稱是如何確定的?
※【地圖說】為啥拉登死在了巴基斯坦?
※地理答啦: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