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靈寶智慧觀身經》與玄奘法師譯《心經》比較

《太上靈寶智慧觀身經》與玄奘法師譯《心經》比較

來自專欄 語林寒舍-Huisje in het Taalbos

《太上靈寶智慧觀身經》全文(輯於《正統道藏》):

靜觀真人於思微中,觀身實相,深達智慧,了見四大、六種根識、及五聚蔭、五印世法皆悉空寂,入無相門。所謂外想、內想,若生想,若滅想,了了照盡,無浄穢法,無生滅法;如是盡處,亦無所盡,究皆是空,空竟升玄。何以故?內想者名境觀空,是空亦空,空空亦空,空無分別空故。是無分別空,亦復皆空,空無二致,故言其盡。若善男女,照法空性,無起滅心,無憍慢心,無恐怖心,無憎愛心,能於世間免種種苦。所謂生死別苦、鬼神害苦、官私口舌苦、水火刀兵饑寒苦,皆悉免離。如是盡利益,非於一人、二人,必於無量無邊、無量數人;非一天、二天,無量無邊、無量數天,其功德力,不可思議。是故此說,名為解脫,名利益義,名無量義,名第一義。如是諸義,若書若寫,若讀若誦,若解說,是為入智慧門,遊智慧室,坐智慧牀,餐智慧食,得智慧真相之體。即於爾時說智慧頌曰:

智慧起本無,朗朗照十方。結空峙玄霄,諸天挹流芳。

其妙難思議,虛感真實通。有有有非有,無無無不無。

智慧常觀身,學道之所先。渺渺入玄津,自然録我神。

天尊常擁護,魔王衛寶言。晃晃金剛軀,超超太上仙。

智慧生戒根,真道戒為主,三寶由是興,高仙所崇受。

汎此不死舟,倏忽濟大有。當此說戒時,諸天來稽首。

《太上》和《心經》逐句對比:

【太上】靜觀真人於思微中,觀身實相,深達智慧,了見四大、六種根識、及五聚蔭、五印世法皆悉空寂,入無相門。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比較〕靜觀真人即觀自在菩薩,「思微」對應「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身實相」又是對「觀自在菩薩」名字的進一步解釋,是「靜觀真人」的補充。佛教各個版本的《心經》中開頭一般只提到五蘊皆空。四大為四大元素,六識為眼耳鼻舌身意,心經中也進行了討論。五聚蔭即「五蘊」的另一種翻譯方法。五印疑為五種手印。

【太上】所謂外想、內想,若生想,若滅想,了了照盡,無浄穢法,無生滅法。

【心經】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比較〕《太上》刪去佛對舍利弗的稱呼。將諸法空相改為「外想、內想」。

【太上】如是盡處,亦無所盡,究皆是空,空竟升玄。何以故?內想者名境觀空,是空亦空,空空亦空,空無分別空故。是無分別空,亦復皆空,空無二致,故言其盡。

【心經】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比較〕境觀空為空,空其空亦空,因為沒有分別空,而分別空也是空的。

【太上】若善男女,照法空性,無起滅心,無憍慢心,無恐怖心,無憎愛心,能於世間免種種苦。所謂生死別苦、鬼神害苦、官私口舌苦、水火刀兵饑寒苦,皆悉免離。如是盡利益,非於一人、二人,必於無量無邊、無量數人;非一天、二天,無量無邊、無量數天,其功德力,不可思議。

【心經】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顚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比較〕《太上》主要講修空對別人的好處,強調的是大乘佛教的菩薩道。《心經》則以敘事為主,表明三世諸佛都是按般若波羅蜜法修行證得無上覺悟的。

【太上】是故此說,名為解脫,名利益義,名無量義,名第一義。如是諸義,若書若寫,若讀若誦,若解說,是為入智慧門,遊智慧室,坐智慧牀,餐智慧食,得智慧真相之體。即於爾時說智慧頌曰:

【心經】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眞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太上】

智慧起本無,朗朗照十方。結空峙玄霄,諸天挹流芳。

其妙難思議,虛感真實通。有有有非有,無無無不無。

智慧常觀身,學道之所先。渺渺入玄津,自然録我神。

天尊常擁護,魔王衛寶言。晃晃金剛軀,超超太上仙。

智慧生戒根,真道戒為主,三寶由是興,高仙所崇受。

汎此不死舟,倏忽濟大有。當此說戒時,諸天來稽首。

【心經】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比較〕《心經》的咒語簡明扼要,就是呼喚人們要用大智慧來渡至彼岸。《太上》的「智慧頌」則較為冗長。

總的來說,《太上》基本反映了《心經》的基本思想。作者並沒有刻意強調道教比之佛教的先進性。最後漫不經心地用較為冗長的「智慧頌」作為結尾,表明這是一篇道教經文。這篇經文的來源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道士為了和佛教僧侶競爭,在學習並理解了《心經》之後進行仿作,以便流行語世、教育未來的道教人才。二是滅佛時期僧團被迫解散,和尚偽裝成道士,將佛教經典偽裝成道教經典,以便繼續進行學習和研究。


推薦閱讀:

佛教的路線圖
無記和禪定的區別?無記和禪定的感受?
永明延壽禪師:真善知識是人中最大因緣
佛法講的是什麼?
如何平議「我」與「無我」?

TAG:佛教 | 佛法 | 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