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帝國:肆虐五十年(下)
美元帝國:肆虐五十年(上)提到美元帝國的誕生以及其他國家維持貿易順差的重要性,美元作為全球貨幣的利與弊,特朗普險招求勝「以外補內」:對內減稅、對外貿易戰;
(下)則從近30多年來美元帝國真正稱雄全球的奠基人里根談起,聊聊人民幣的挑戰以及特朗普對里根的崇拜模仿,最終看看美元到底會走向何方。
跨過修昔底德陷阱的傳奇:里根
說起曾在好萊塢打拚過的美國加州州長,大家一定會想起阿諾·施瓦辛格,但是不要忘了還有一位: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不僅在好萊塢闖蕩多年、當過加州州長,還參加過二戰、成為美國總統(1981-1989),甚至傳言1941年辭演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的Casablanca(北非諜影),當然這是以訛傳訛,否則就多了一位奧斯卡影帝,少了一位傳奇總統。???
?美元帝國始於約翰遜、尼克松,卻是在里根手裡真正夯實了根基,以至於誕生了以其名字命名的Reaganomics(里根經濟學)。
里根經濟學四大支柱:減少政府非國防支出、降低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減少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與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通貨膨脹。通俗講就是:減少政府管制,使富人更富,然後大量花費和投資,創造就業崗位,帶動經濟增長。潛在問題就是加大了貧富差距。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面臨嚴重的滯脹危機,美元持續貶值,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度考慮用SDR(特別提款權)替代美元,甚至沙特這個曾經的鐵杆也在拋售美國國債,就是在這樣的風雨飄渺中,里根上台挽救了危局,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少目前看是這樣)的「King Dollar」(王者美元,美元指數達到峰值164.72)。?
在穩定了美元、壓住了國內惡性通脹以後,里根的美元帝國還面臨兩大挑戰:蘇聯和日本,可以說是五十年里最大的兩次終極對決,但里根通過「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經濟手段化解了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古希臘歷史學家、思想家,以《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傳世,該書記述了公元前5世紀斯巴達和雅典之間的戰爭,「修昔底德陷阱」來自其語「戰爭不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實力的增長和因此而起的斯巴達的恐懼」,指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之間面臨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多以「戰爭」告終。
對蘇聯,里根於1983年啟用「星球大戰計劃」概念挑起軍備競賽,同時拉攏沙特在1985年做低石油價格,加上當年著名的「廣場協議」使美元大幅貶值,「里根三板斧」摧毀了蘇聯過度依賴石油出口的經濟,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對日本,其實在20世紀70、80年代,美國叫囂的日本威脅論比起今天對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年的暢銷書都在高喊日本第一:
《Japan as Number One》1979
《The Reckoning》1986《Trading Places: How We Allowed Japan to Take the Lead》1988
?但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1985年「廣場協議」強迫日元大幅升值,導致了日本「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不過日本太過莽撞輕敵,出出血就挺過去的事兒,沒想卻弄成了休克。
廣場協議里,日、德、法、意、英、加等國貨幣對美元均大幅升值,日本的失落與其怪罪升值,不如說他們採取了冒失的貨幣政策以及人口結構老齡化才是罪魁禍首。
日本泡沫經濟直到1990年才真正破裂,日本股市的日經指數從近40000點跌落深淵,至今也沒有恢復元氣。?
好比里根在前面挖了個坑,日本自己跳了進去。中國該以此為戒。
美元最大的潛在對手:人民幣
現在,輪到了中國。孫子兵法有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美國不僅在軍事上獨領風騷,在經濟領域更是爐火純青,在日本身上發生過的事情正在中國上演:「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中國經濟奇蹟般的騰飛與外部需求旺盛是密不可分的,貿易順差國家會想盡一切辦法在保證國內物價相對合理的前提下保持出口競爭力,從改革開放以來,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隨著經濟發展需求變化而變化:?
-1979-1993,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從1.68降至5.8,改革開放初期,高匯率有利於產品和原材料進口,期間實行掛牌價和調劑價的雙軌制,黑市盛行(如商場門口的外匯倒爺);
-1994年1月1日,跳貶至8.7,匯率並軌;-1996年開始以8.3盯住美元,尤其在97-98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堅定的維持了人民幣匯率,贏得了外資的青睞;-2005年、2015年匯改,不再僅僅跟美元,而是引進一籃子貨幣作為參考,隨著貿易順差日益加大,最高曾達到6.1左右。
- 人民幣的面子
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產力要素(人、資本、資源),從計划走向市場,加入WTO同時也加大了國企改革力度,極大提升了生產力水平,也增加了貨幣的需求,因此人民幣才在巨大貿易順差下扛住了升值壓力,同時由於順差積累了全世界最多的外匯儲備,為穩定人民幣匯率掙足了面子,樹立起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這個面子是億萬中國人民辛辛苦苦通過出口貿易賺回來的,在美元帝國:肆虐五十年(上)里提到過,多少國家在外匯這條路上步履蹣跚、不進則退,甚至是一擊即潰,別說面子,動不動就大幅度貶值的貨幣誰敢拿在手裡?
2016年10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是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標誌著具有世界第二經濟體量的人民幣開始進入角色:挑戰老大的角色。當然,只是一種標誌,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為除了面子以外還得有里子。
目前SDR貨幣籃子包含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5種貨幣,權重分別為41.73%、30.93%、 10.92%、8.33%和8.09%。但不要跟總的外匯儲備混淆,SDR就是IMF使用的一種特殊貨幣,目前約3000億美元規模,佔全球外儲(已達11萬億美元)的3%左右
- 人民幣的里子
一種貨幣的國際化程度決定了其能否成為全球貨幣的基礎,通常用兩個指標來衡量:全球外匯儲備比例和國際支付比例。
從2016年人民幣被納入SDR以來,越來越多國家(包括英、法、德等)央行開始吸納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來自IMF的最新統計(COFER,2017Q4)表明,人民幣佔全球外匯儲備的比例排第7(1.23%),前6分別為:美元62.7%,歐元20.15%,日元4.89%,英鎊4.54%,加元2.02%,澳元1.80%。?
而根據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統計數據,2018年2月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使用佔比為1.56%,排名第7(2016年2月在國際支付中的使用佔比1.76%,國際排名第5)。?
自2015年「811匯改」匯率跳貶(2015年8月國際支付佔比2.79%)以來,為了防範金融風險,外匯市場日益封閉,貨幣管制趨嚴,同時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也十分有限,人民幣國際化基本呈萎縮趨勢。也從側面說明日元國際化的教訓(1990年日元曾達到全球外匯儲備9%、國際支付14%),韜光養晦才是最好的策略。?
特朗普的「里根模仿秀」
無論你對特朗普是什麼樣的印象,狂、傲、傻、癲、瘋,但千萬不要以為他就是跟中國過不去、專門挑起貿易戰,特朗普作為美國民選總統,尤其是被「We are the 99%」階層選出來承載特殊歷史使命的總統,因此特朗普政府除了維繫全球秩序(安全和貿易),更多是把注意力放在內政上,代表99%階層與1%集團(華爾街以及跨國大公司)進行博弈(並非對抗,特朗普還需要1%集團的力量)。?
我們就是那99%的人(We are the 99%)是佔領華爾街運動的政治口號,這個口號源自於人們的貧富差距日益增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於2011年5月寫了一篇名利場文章《在1%中,由1%,為了1%》(Of the 1%, by the 1%, for the 1%),稱美國最富有的1%人口佔了美國收入的40%(這個數字在2018年又有增加)
所以,為了得到99%階層的更多選票,特朗普採用了競選口號: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但這並不是特朗普的首創,而是來自1980年競選總統的里根。作為里根的超級粉絲,今年2月份特朗普還發推祝賀其誕辰107周年(里根2004年去世),甚至里根的當選總統最大年齡記錄(69歲)也是被特朗普-這個「里根二號」打破,70歲。?
特朗普選擇「對標」里根可謂用心良苦,不僅模仿里根的競選口號,更是希望通過「里根經濟學」再造一個「King Dollar」時代。前面提到過,里根經濟學(減稅、降非國防支出、去監管、降通脹)為美元帝國後30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特朗普的政策咋一看的確有里根經濟學的模樣:減稅、去監管、降非國防支出,但在降通脹上卻存在相當大的麻煩。
- 減稅
特朗普在去年的最大政績: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主要減稅條款2025年到期,表面上看企業減稅1.1萬億美元、個人減稅2000億美元、富人減遺產稅1500億美元,刺激美國GDP平均每年多增加0.29%,其實存在一個權衡:減稅帶來的好處 vs 赤字增加的負擔。
特朗普政府(包括里根)減稅並不減支,即增加預算赤字來支撐減少的稅收(相當於寅吃卯糧),減稅實際效果依賴於產生的經濟增量能否覆蓋增加的債務成本(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算,法案實施後10年內將增加1.7萬億美元赤字)。
- 去監管
這可能是到目前為止唯一能有確定效果的政策。特朗普上台以來強力推行Cut Red Tape(廢除繁文縟節),要求聯邦機構每增加一項新的監管法規時必須廢除兩項舊的(1進2出),其意在放鬆和簡化企業監管,減輕企業負擔與合規成本,激發經濟活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過度監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隱性稅收,對個人和企業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根據George Mason大學Mercatus中心2016年的一份報告表明,長期積累的臃腫法規使美國的經濟增長每年平均下降了0.8%。
加拿大和英國也在採取類似的政策。加拿大降低「行政負擔成本」的規定於2015年被列入國家法律,英國也在2011、2013、2016年分別提出了「1進1出」、「1進2出」、「1進3出」的規定,幫助政府減少監管和企業相關成本。
目前美國聯邦法規(CFR)總頁數超過185000頁,而1960年為20000頁。自1960年代以來,每位總統每年的聯邦公文數都持續增加,但在里根上任後發出的聯邦公文急劇減少,表明了里根對政府管制的反對態度,聯邦公文的數量在里根任內只是小幅度增長,直到里根離任才又開始大量增加。
- 降非國防支出
里根剛上任時堅決執行該項政策,砍掉了近500億美元(折算到今天是數千億美元)政府支出,包括教育、醫保、失業保險等,唯一增加的是軍費開支(對抗蘇聯)。但是,由於各個利益集團對削減支出的鬥爭非常激烈,而社保、醫保也不可能大幅度降低,里根政府最終沒有實現平衡預算(不向未來借債),國債佔GDP比率從1981年的31.7%上升到1989年的50.5%(按今天的標準來看還算是不錯的成績)。
特朗普呢?在新提交給國會待批的美國2019預算案里,完全拷貝了里根上任時的政策,砍公共福利支出、增國防預算,可以看到美國「軍工複合體」(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由軍隊、軍工企業和部分國會議員組成的龐大利益集團)的強大影響力。
此外特朗普還提出加大基建投資,未來10年聯邦政府總投入2000億美元,州或地方政府按至少4倍資金(8000億美元)配套投資基建,這塊內容目前爭議很大,因為目前聯邦與州政府出資基建比例通常為4:1,而在2019預算案里這個比例變成了1:4,在基建領域的明爭暗鬥一定會異常激烈,也不排除是特朗普故意在國會賣個破綻。
- 降通脹
通脹問題應該是特朗普與里根政府面臨的最大不同。1981年里根上任時通脹率高達12.5%,里根通過向美聯儲施壓採取了強硬的貨幣政策:加息直到基準利率接近20%同時減少發行貨幣量,很快就控制了局面,1982年通脹率降到了3.8%。
而特朗普政府一瞧數據還湊合,但核心問題在於通脹漲的太慢,現在才勉強開始抬頭,遠遠沒達到預期(病根在於經濟並沒有真正恢復),導致美聯儲加息也很謹慎,QT(量化緊縮)更是一拖再拖。?
說的直白一點:特朗普拿到的牌面比里根差太多!負債過高,通脹上不去,經濟發虛(GDP增長主要靠信貸負債驅動),沒法通過快速加息、收緊貨幣等手段收穫強勢美元,也就沒法順暢的通過美元「潮汐」收割其他國家。
好在特朗普已經逐漸適應白宮權力的遊戲:
- 在財政政策上,2019預算戰鬥剛剛打響,特朗普識相的拉攏軍工複合體給自己助威,並拋出了基建迷魂陣等著跟國會過招;
- 在貨幣政策上,特朗普已經等到機會提名美聯儲多個理事空缺,有望「特朗普化」美聯儲,讓貨幣政策更符合其施政綱領。
綜上,特朗普的里根模仿秀到底怎麼樣,最終還得看療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拿到一手爛牌的局面下他沒辦法效仿里根直接甩出「王炸」-King Dollar解決戰鬥。
美元,何去何從
美元帝國:肆虐五十年(上)提到美元帝國面臨鑄幣稅與雙赤字的終極矛盾,歸根結底取決於美國的經濟發展火車頭能否拉動全球列車。
美國經濟現在如何?暫時忘掉GDP和失業率,這兩者都在失真的展現經濟狀況:因為GDP增速越來越慢於信貸增速,依靠債務推動經濟發展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更何況可支配收入增長乏力。?從美國信貸市場債務總額(TCMD)可以看出:依靠債務增長對GDP增長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弱。
自從2008年次貸危機以後,美國家庭部門被動去槓桿(負債/GDP比例從接近100%降到了80%左右),只能通過增加政府負債(3次QE)來維持經濟增長,寄希望於「時間換空間」。?
在目前環境下,一旦債務停止增長或者削減,後果不堪設想。可私人部門元氣還未恢復,政府債務勢必不斷增加(同時貿易逆差還在加大),會導致美元呈走弱趨勢(前提是世界其他地區不出現動蕩,比如歐元區再次爆發債務危機、或者貿易戰等等)。
目前美元指數在90左右,歷史最低點70.698(2008年3月),最高點164.72(1985年2月)
特朗普近期與中國的貿易戰其意不在關稅(只佔美國GDP的0.2%),而在加速美元迴流,前面提到過,美國這屆政府重點在內政-抓國內經濟建設,沒錢是玩不轉的,債務又逐漸逼近天花板,必須想辦法讓海外的美元迴流美國,形成美元「潮汐」效應。
所以,為了避免美元的這種收割,中國和俄羅斯從2009年3月就開始呼籲建立新的全球貨幣,與單個國家脫鉤。以曾經的全球貨幣英鎊、美元的歷史來看,單一國家貨幣無論是否金本位都存在內生缺陷,按照目前形勢發展遲早會有兩種結果:
1、美元被新貨幣替代,不會是歐元、日元、人民幣,而是IMF的SDR或者類似SDR的貨幣(現在已有呼聲在SDR里考慮加入黃金的權重);
2、全球化退潮形成區域化貨幣,幾大貨幣各自稱霸一方,進入新的貨幣戰國時代或者冷戰2.0時代。
無論是兩種結果里的哪一種,都不會是善終,美元取代英鎊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而美元被取代如果不是爆發戰爭也是產生了不可救藥的危機。
結語
現在的西方世界用「資本主義」來描述也許不太恰當,從1968年美國放縱美元開始,全球跟著一齊狂歡,印出了有史以來天量的紙幣,在號稱由政府信用背書的紙幣「後資本主義」時代,各國都被綁架在脫離了黃金韁繩的美元帝國狂奔。
世界到底會怎麼樣取決於各國的政策,對抗還是合作、短視還是長遠,類似「beggar thy neighbor」以鄰為壑、只顧自己不顧他國死活的行為曾經導致了人類歷史上無比慘烈的二戰,21世紀的我們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是已經找到了治癒「肆虐」的良方?
孔子在《論語》里提到「五十而知天命」,而知命者不立於危牆之下。
從美元帝國五十(1968-2018)起,千萬小心不做擊鼓傳花的最後那個人,比賽「誰跑得快」的遊戲已經開始。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呢?????
推薦閱讀:
※日俄「2+2」磋商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通縮!2018年後,中產的生活會越來越痛!
※物流不僅僅是獨立經濟體,還可以帶動地方經濟
※自由的阿甘 2017 年 04 月 13 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