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江筆記】《李朝實錄》長白山相關內容

【直江筆記】《李朝實錄》長白山相關內容

(題圖為2007年長春亞冬會,韓國選手打出「白頭山是我們的土地」標語)

1

韓國人民認為「白頭山」是自己發祥地的主要依據是我們曾經批判過若干次的《三國遺事》(看過《洪荒莫追:檀君神話七百年(1)》的,都知道這書是個什麼東西對吧)。

《古記》云:昔有桓因——謂帝釋也——庶子桓雄,數意天下,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視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間,乃授天符印三個,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於太伯山頂,即太伯,今妙香山。

——《三國遺事》卷一

然而注意最後一句,人家一然自己都說文中提到的「太伯山」是妙香山。所以說,拿這個證明白頭山是朝鮮民族的發祥地的,可以歇歇了。

2

朝鮮太宗14年(1414),按中國禮制對境內山、海、瀆之祭祀分等級。

京城三角山之神、漢江之神,京畿松嶽山、德津,忠淸道熊津,慶尙道伽耶津,全羅道智異山、南海,江原道東海,豐海道西海,永吉道鼻白山,平安道鴨綠江、平壤江皆中祀;

京城木覓,京畿五冠山、紺岳山、楊津,忠淸道雞龍山、竹嶺山、楊津溟所,慶尙道虧弗神館主屹山,全羅道全州城隍、錦城山,江原道雉嶽山、義舘嶺、德津溟所,豊海道牛耳山、長山串、阿斯津、松串,永吉道永興城隍、咸興城隍、沸流水,平安道淸川江、九津、溺水皆小祀,在前所在官行。

京畿龍虎山、華嶽,慶尙道晉州城隍,永吉道顯德鎮、白頭山,此皆仍舊所在官自行,永安城、貞州牧監、九龍山、因達巖皆革去。

——《太宗實錄》太宗14年八月二十一日

永吉道,即後來的咸鏡道。白頭山,指的就是今天的長白山;而「鼻白山」指的是位於永興(今咸鏡南道金野郡)一帶的一座山峰。因為永興是太祖李成桂的出生地,所以位於永興的鼻白山和三角山、松岳山、智異山一起被列為朝鮮王朝官方祭祀的「四岳」;長白山,僅僅由地方官自行祭祀而已。不過由此可見,當地官員遙祭長白山的行為肯定不是從此時開始,應該更早。(之所以說是「遙祭」,是因為15世紀初朝鮮王朝的北界還遠未達到這裡。詳參我前世的作品《傳統邊界?以劍開疆?(3)》)

3

世宗15年(1433),朝鮮發動「癸丑婆豬之役」,北征女真人。工曹右參判李兢上書支持,其中提到了這麼一句話:

婆豬江至白頭山北,部落連接,種類甚衆。

——《世宗實錄》世宗15年二月十五日

同年四月二十九日,實錄載:

吉州人女眞通事金虧乙大、將校乙奉等言: "我等往白頭山西南間,有平原三處,土地沃饒,人居各三四十戶,舊居咸興不識名姓朴者亦往居焉。"

有必要提及的一點就是,朝鮮王朝時代有兩個「白頭山」,一個是今天的長白山,另一個位於鏡城,就是今天的冠帽峰。雖然我在長白山和冠帽峰的西南,都沒找到這倆女真翻譯嘴裡說的三處平原,但是從距吉州的距離來看,有可能說的是冠帽峰。(韓國人證明長白山自古以來的另一個手段就是混淆冠帽峰與長白山)

4

世宗19年(1437)三月十三日,禮曹請重定祀典,其中有云:

顯德鎮、白頭山壇位版,一書白頭山之神,一書顯德鎮之神。右白頭山,非本國境內;顯德鎮在高麗時革罷,別無靈驗,請竝削祀典。

「白頭山,非我國境內」......不得不說相比他們的後世子孫,當時的朝鮮人還是非常有(那個啥)數的。

5

世宗13年(1431),一個叫柳思訥的官員念了一首詩,歌頌朝鮮太祖的功業:

山從長白山來,水向龍興江流。

山與水鍾秀儲祥,太祖大王乃生。

源遠流長,德厚流光,奄有東方,樂只且傳祚無疆。

——《世宗實錄》世宗13年十月一日

這個長白山是哪一個,可以藉助「龍興江」來考證。晉山府院君河侖曾經將永興境內的「和州江」改名「龍興江」,以謳歌太祖李成桂。如果這樣看,長白山說的就應該是同樣位於永興附近的鏡城長白山(即冠帽峰)了。

6

《朝鮮世宗實錄》後面收入了《地理志》(這雖然不符合實錄的原則,但是卻保留了一份珍貴的材料),其中有云:

(咸吉道,即咸鏡道)有峻嶺,自百頭山起伏,南走鐵嶺,緜亘千餘里,北連野人界面。

「百頭山」,即「白頭山」;「鐵嶺」位於咸鏡南道。這說明當時的朝鮮人雖然將其看作境外之山,但是因為長白山是這一帶最高的山峰,其為咸鏡道諸山的發源地這一觀念,已經初步形成。

7

英祖年間,實施「蕩平政治」,消弭黨爭,強化王權。與此同時,為了提高王室威望,禮曹判書韓翼謩(音同「謨」)提出將朝鮮祭祀的「北嶽」由鼻白山改為白頭山。

改北嶽還有一個現實依據就是,1712年穆克登查邊確認了朝鮮王朝對於長白山以南地區的主權,進而朝鮮人的邊界意識得到了提高,對該地區的控制也從紙面落到了實處(此前朝鮮的實際控制區離長白山還有數日之程,此後湧入這一帶的居民日益增加)。

韓翼謩是這樣說的:

嶽瀆之祀, 有國所重, 興王之地, 視他尤別, 我國北路, 若周之豳岐, 漢之豐沛, 列祖舊基, 土人尙指某水某丘, 列祖陵寢, 皆奉北路, 而一水一麓, 無不發源於白頭, 玆山, 實我朝炳靈發祥之地, 尙未有崇報之禮, 似是闕典也。臣久欲以此仰聞, 而趑趄未敢矣, 卽考本曹謄錄, 漢拏山, 卽海外一山也。先朝癸未因牧使狀請, 許入祀典, 今此白頭山之入於秩祀, 實合典禮, 祀典事重, 請下詢大臣而處之。

——《承政院日記》英祖37年(1761)一月三十日

韓翼謩認為,咸鏡道作為朝鮮王朝的龍興之地,而咸鏡道的山(見上一條)、水(指圖們江),都是發源於長白山的。所以,可以說朝鮮王朝實際上發源於長白山,沒有祭祀是失禮。

英祖對於這一問題顯然頗為熱心,還下令不光要徵求朝臣意見(看來是朝臣里反對者太多了),也要「更為詢問於在外儒臣以奏」。但是這些人的回應除了一大堆「我老病不懂這些,還請殿下裁決」的套話之外,只有前副司直尹鳳九說了自己的觀點:

第望秩山川, 始著舜典, 而王者之祭封內山川, 禮之大者, 凡諸名山, 猶旣祭之, 況此白頭山, 我東八路諸山之祖山也。一岡一麓, 莫不孕毓於玆山, 國之祭山川之禮, 宜莫先於白頭矣。惟白頭之山, 跨越胡界, 其南麓之爲我國地方處, 設壇而祭之, 似合於祀禮, 愚淺之見, 不敢質言, 伏惟上裁。

——《承政院日記》英祖37年(1761)六月二日

尹鳳九的意見是,白頭山作為「八路諸山之祖山」,祭祀是要祭祀的,但是畢竟這山「跨越胡界」,所以登山祭祀多有不便,只能在山南的國界處遙祭了。雖然說尹鳳九的意見頗合上意(不然也不會把他的意見放在第一個寫),但是看來是反對意見太多,只能擱置。

8

六年後(1767),議論再起。這一次,反對意見同樣很多:

判府事徐志修議曰: "伏惟聖上起感於發祥之說, 有此詢問之擧, 於乎至哉, 意甚盛也。 第伏念我國朝發祥之地, 蓋在慶興, 而白頭山之於慶興, 爲四五百里之遠, 則揆以發祥毓慶之所在, 或似有間。 至於朝宗山之說, 不見於經, 又不見於正史, 不過數家之論, 恐非可據。 《五禮儀》祀典之定, 在於六鎮開拓之後, 而北嶽祀秩, 在於鼻白而不在於白頭者, 似有意義。 今若有所增減, 則太常神室所奉山川位次, 必有掣礙之端。 以臣膚淺之見, 不敢質言, 伏惟聖明博詢知禮之臣, 以盡愼重之道焉。"

刑曹判書洪重孝議曰: "白頭山爲我國山脈之宗, 今此望祀之議, 誠非偶然。 而第念《禮》雲諸侯祭封內山川, 臣未知此山果在封域之內歟? 頃年穆克登定界時, 立碑分水嶺以爲界, 則嶺之距山, 殆一日程, 恐未可以謂之封內也。 至於設壇之所, 未知定於何邑, 而獨茂山 甲山可以望見。 兩邑之地, 早凍晩解, 仲秋雪或袤丈, 二月氷猶過尋。 勢將發民治道, 掃雪鑿氷而後乃可行祭。 若値風寒雨雪, 則人吏驛卒之能免凍死, 亦未可必也。 考之《禮經》旣不合, 驗之天時又難行, 而豐沛民瘼之不可不顧者又如此, 此豈不可已而應行者耶? 臣之淺見, 恐不可輕議也。 餘皆請博詢處之。"

——《英祖實錄》英祖43年(1767)閏七月十日

徐志修的觀點可以歸納如下:白頭山離慶興四五百里遠,再怎麼發祥也發不到白頭山去;所謂的「八路諸山之祖」,經史無載,也就那麼幾個人(國王您算一個)瞎扯;既然《國朝五禮儀》定在開拓六鎮之後,那不祭祀白頭山肯定有他的道理(強行湊數)。

洪重孝則認為白頭山確實是朝鮮山脈之祖,但是穆克登當年立的碑離長白山腳還有一天里程,恐怕不能說是境內之山。再者說祭祀白頭山山高路遠,勞民傷財(這借口也是可以)。

英祖一看辯不過你們,來人,上道具——《龍飛御天歌》。

請自行忽略首爾大學在封面上貼的標籤

英祖當時就念了兩句詩——

「今我始祖,慶興是宅」。

然後英祖感嘆說:「白頭山之爲我國山,尤爲明驗。雖非我國之境,其在追報之道,猶當望祭,況在我國乎?」可見在英祖的心裡,白頭山就是朝鮮的。在這樣的力推之下,群臣也不好再說反對,朝鮮的北嶽從第二年起改為長白山,祭禮在甲山望山坪舉行,每年三祭。

9

大韓帝國成立後,仿中國天子禮,祭境內岳、鎮、海、瀆。

五嶽: 中嶽, 三角山 【京畿】 ; 東嶽, 金剛山 【江原道 淮陽郡】 ; 南嶽, 知異山 【全羅南道 南原郡】 ; 西嶽, 妙香山 【平安北道 寧邊郡】 ; 北嶽, 白頭山 【咸鏡北道 茂山郡】 。

五鎮: 中鎮, 白岳山 【京城】 ; 東鎮, 五臺山 【江原道 江陵郡】 ; 南鎮, 俗離山 【忠淸北道 報恩郡】 ; 西鎮, 九月山 【黃海道 文化郡】 ; 北鎮, 長白山 【咸鏡北道 鏡城郡】 。

四海: 東海【江原道 襄陽郡】 , 南海 【全羅南道 羅州郡】 , 西海 【黃海道 豐川郡】 , 北海 【咸鏡北道 鏡城郡】 。

四瀆: 東瀆, 洛東江 【慶尙北道 尙州郡】 ; 南瀆, 漢江 【京城】 ; 西瀆, 浿江 【平安南道 平壤府】 ; 北瀆, 龍興江。 【咸鏡南道 永興郡】

——《高宗實錄》光武7年(1903)3月19日

可見此時的白頭山,被朝鮮列為五嶽之一,已經沒有疑問。不久後,朝鮮被日本吞併,而白頭山(長白山)也成了獨立運動的精神象徵之一。


推薦閱讀:

編外雜記-層次結構的一點思考
彎道超車 | 炒股犯5.20筆記
筆記-哈希 相關知識點
第四章:名詞性從句
有道雲筆記 語音速記,可能就是個雞肋???

TAG:筆記 | 長白山 | 歷史地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