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才會有一個真正寬容的世界|格拉納達
來自專欄 逆光星球
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逆光紀
離開雹子與落日齊飛的馬拉加後,乘坐大巴,我來到格拉納達。
背包走在內城的街道中,抬眼就看到這明顯的阿拉伯印跡。
格拉納達,在西班牙人光復伊比利亞半島時,這裡成為了穆斯林摩爾人的最後堡壘。歷史大勢不可阻擋,就像當年摩爾人橫掃西班牙一樣,當天主教徒收復故國時,在這片土地已經繁衍幾百年的摩爾人,還是要被一個不留地驅逐回他們祖先發源的北非老家。
種族間的恩怨情仇,異教徒的愛恨相殺,回顧歷史往昔,直教後人唏噓不已。
我記得那時午後的陽光,那是初識格拉納達的顏色。
行走在內城的街道里,抬眼望去,總能看到阿爾罕布拉宮那巍峨的身影。摩爾人統治格拉納達時期,奈斯爾王朝的第一代統治者穆罕穆德一世修建了阿爾罕布拉宮。這座普通的西班牙小鎮,因為阿拉伯人留下的阿爾罕布拉宮而聞名天下,成為西班牙旅行的必去打卡地之一。
宮殿是穆斯林建築藝術的典範之作,雖然外面看起來因戰火與歲月的摧殘顯得有些破敗,但是內部裝飾處處透出精巧的構思與貴族風範。
阿爾罕布拉內部顏色以黃綠藍等冷色調為主,瓷磚配色都以這幾個顏色為基本要素。
後來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王宮,發現內部風格和阿爾罕布拉如出一轍。
在這裡讓我想起了伊朗的波斯花園與宮殿,阿爾罕布拉沒有超出我印象中的伊朗建築。雖然阿爾罕布拉盛名在外,但是論精巧與奢華,比起波斯還是差很多。畢竟一個是偏安一隅的格拉納達,一個是半天下的伊斯法罕,兩個王朝不在一個量級,自然作品也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歐文也曾在阿爾罕布拉住過三個月,寫出了遊記、隨筆和故事集《阿爾罕伯拉》,阿爾罕布蘭里現在還保留著他當年居住的房間。19世紀初,阿爾罕布拉還不是聯合國世界遺產,還不收門票,歐文住在無人問津的石頭皇宮中,想必也是逍遙自在。如果他知道一百多年後這裡成了必須要提前購票才能參觀的熱門景點,應該感到很欣慰吧。
當年華盛頓歐文不知道嘗沒嘗這裡滿山橙子樹上的大橙子。自從在馬拉加看到掉了滿地無人理財的橙子後,我終於鼓起勇氣在阿爾罕布拉宮裡的樹上摘下來一個吃。體驗是:這輩子還沒吃過這麼酸這麼苦的橙子。
購票提示:阿爾罕布拉是舉世聞名的大景點,一定要提前網上查詢參觀名額情況,購買門票並預約參觀時間。強烈建議到官網購買,14歐元,其它渠道的要收手續費會更貴。門票包括皇宮與花園的參觀,納塞瑞斯皇宮(los Palacios Nazaríes)需根據門票顯示時間半小時內進入參觀,由於場地限制每半小時只能容納300人,過時作廢,所以一定守時到達。花園不限參觀人數,所以可以提前先逛花園,再按照預約時間去皇宮。
阿爾罕布拉宮官網:https://www.alhambradegranada.org/zh/
官方購票網址:https://tickets.alhambra-patronato.es/en/
除了阿爾罕布拉,格拉納達還有一處世界遺產,更市井化,那就是阿爾拜辛區。阿爾拜辛區是摩爾人曾經的居住區,摩爾人被驅逐出西班牙,但是這個街區卻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除了清真寺被改成了教堂,其它建築基本上還是幾百年前的樣子。
網上攻略說在阿爾拜辛區要小心,會有盜搶事件發生,我倒是覺得沒有那麼嚴重。午後的阿爾拜辛行人寥寥,路上人各顧各的趕路,都不會正眼看我一眼,沒有見到無所事事的閑散人員。街道狹窄彎曲,安祥平和 - 出門在外當然要小心謹慎,但是不要總被人云亦云束縛了腳步。
從阿爾拜辛擇路上行,爬到山頂,是聖米格教堂。聖米格教堂下面是一片吉普賽人聚居區,你看他們住在窯洞里,破敗不堪。可是我看到一對父子,坐在看似被垃圾環繞的自家院落里,有吃有喝,逍遙自在。據說,這裡夜間會有弗拉門戈的表演。
遊客一般會去聖尼古拉觀景台看日落和阿爾罕布拉宮,但是經過朋友圈裡一位前輩指點,我爬到聖米格教堂。教堂腳下是一片不大的空地,只需順旁邊的山路走幾步,就能看到遠處的連綿雪山。這裡總有帶著吉他的青年人,自彈自唱,歡喜在自己快樂的世界裡,好不自在。《阿爾罕布拉的回憶》時不時不經意響起,在格拉納達的山谷間回蕩。
可惜那天格拉納達沒有晴朗的夕陽和燦爛的晚霞,但是我並不介意,因為格拉納達的景色依然美麗,看風景的人,更是可愛。
如果有那麼一天,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變得寬容,該多好。沒有地域歧視,沒有種族偏見,沒有異教相殺。
這張圖發到朋友圈後,很多人說辣眼睛。雖然我也是只喜歡姑娘,但是我想說,愛,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性別。
晚安,世界。
關於作者:大成哥
生於北京 旅德八年 車企十年
自2017年開始,離開朝九晚五的500強,成為環球旅行者
目前浪在全世界,願在世界每個角落和你分享關於音樂、電影、旅行與生活的美好
微博與公眾號同為:逆光紀,歡迎關注騷擾
「FIND WHAT YOU LOVE AND LET IT KILL YOU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