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曬過一天的小青柑會有白霜嗎?那叫烘製還是叫半生曬?

曬過一天的小青柑會有白霜嗎?那叫烘製還是叫半生曬?

來自專欄 新會陳皮說

這是梁公子陪伴您的第【229】天

好,今天和大家再聊聊小青柑的工藝。

我們都知道現在主要有三種工藝:烘製、半生曬和全生曬。那麼還有遊走於這三種之中的另外工藝嗎?

有!

今天聊這個,主要緣起於上期朋友的提問:

這位朋友問我,半生曬兩種是哪兩種?

這個問題就好籠統了。每個商家都有自己種類的分法,你知道人家是以哪方面來分種類呢?

比如,以填茶不同來分,人家可能有填入白茶的半生曬小青柑,還可能有填入熟普的半生曬小青柑,還可能有填入黑茶的半生曬小青柑,還可能有填入生普的半生曬小青柑.....填茶的不同,風味當然不同。

比如,按照產區來分,還分為如下圖這麼多區域出品的小青柑。

再比如,按工藝分,又主要分烘製,半生曬和全生曬。

再比如,男人做的小青柑叫雌小青柑,女人做的小青柑叫雄小青柑,哈哈,開玩笑.....

這麼多茶底的選擇,這麼多工藝的選擇,這麼多柑區的選擇,這麼多製作人的選擇,你怎麼能隨便將你喝過的一種小青柑,定義為某種口感直覺呢,比如,你定義為紅牛。其實,它是屬於飲料,不止包括紅牛,還包括啟力,東鵬、樂虎......

好,接下來,問題來了,遊走於三種工藝其間的還有沒有呢?

純粹烘製,或是高溫提箱,或是低溫烘焙,再牛逼點你說你模擬太陽光照吧,人造小太陽曬制的。你問區別有沒有,那好,你衣服洗了,用烘乾機烘乾的,和太陽曬制的,你覺得穿在身上哪種第一感覺好?

比如,同樣的茶底、工藝和產區,用同樣的時間燜泡出來,烘製的小青柑明顯茶湯要濃。

再比如,烘製工藝的小青柑很容易出白霜現象:

純粹烘製是個大市場,也是市場主流。大約每年6月份後就開始逐漸上市了,烘製工藝的口感最容易被普通消費者接受,而且出量很快,能應對大的市場需求。

不過有一點,它的口感基本定型,隨著時間,香味和口感會稍稍平復。

所以,有了曬一天,曬兩天,曬三天.......

只要經過曬制的小青柑,色澤上也會有少許差別。

白霜會有嗎?當然會有咯,人家半生曬都會有少少啦。

不過,相比完全烘製而言,白霜的幾率相對會減少那麼一些,還會增加一點存儲度。

比如下圖,我不說,你還真以為是半生曬小青柑,或者是全生曬小青柑呢:

不過,上圖這種是少有的情況。除了上圖這種,還有下圖這三種色澤的,也是曬過一天的哦。

越是靠曬,天數的增加,小青柑的本身味道明顯不同,而且,如果用的是相同的茶底,燜泡相同的時間,茶湯相對會透亮些。公眾號搜【新會陳皮說】

所以說,你單單純純的看色澤,而不去聞品泡的話,能知道什麼?再說了,網上光憑看照片能斷定什麼?照片還能PS呢。

那好,這種叫半生曬還是烘製呢?

一般定義半生曬,怎樣也要曬個七天。如下圖,這就是半生曬的小青柑:

說到這,有人問了,沒有制定相關行業標準嗎?

這靠天吃飯的,你能不能命令太陽公公,人家做半生曬的時候,一定不能缺席呢?哈哈。

那你說陰天里呆七天,和猛烈的太陽下呆七天,出的效果也會有差異嘛。

所以說,完全要是曬足七天來執行的話,或許這一個月才出7天太陽,你這製作時間,也拖了一個月了。還搬進搬出的。那人家曬了6天,硬說曬了7天,你如何監管?到人家家裡裝個攝像頭?

還有哦,兩個人,選擇同樣的勐海或者臨滄的普洱,選擇同樣產區的青柑,同樣的時間開始做,也不一定會完全一樣口感哦。

關於此點,大家可以查閱下此篇歷史推文:小青柑的殺青和烘焙工藝,100家可能就有99種味道!

那按照這樣曬一天曬兩天的工藝來說的話,這小青柑的工藝那就多了 哦,依次排列為:烘製、曬1天,曬2天,曬3天,曬4天,曬5天,曬6天,半生曬,全生曬。

OK,今天有互動哦。看下圖,你覺得這張照片的拍攝地是在哪裡?歡迎底部留言評論哦!我是新會陳皮說的梁公子,歡迎喜愛陳皮、柑普茶的朋友一起來聊天。


推薦閱讀:

煮一片陳皮,享受不「濕」的春天……
本是新會林中一顆果,陳藏十年韻味香!
關於陳皮防癌的話題,大家可以參考下這篇!
新會茶枝柑出的寶貝可多了,這些你都沒聽過!
致每位愛美女性,外部增白祛斑不如用青柑舒肝氣

TAG:陳皮 |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