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的青春,血色的口紅

血色的青春,血色的口紅

來自專欄 冰土中的新仙女木

我也說不好,我覺得那是關愛吧,就像爸爸對女兒似的。」我們中學班裡最單純無辜的女同學這麼對我說,「不過他沒碰我那麼多,可能是因為我不好看吧......」她竟有點失落。

「這和好不好看無關,爸爸會對女兒做XXXXXXXXXXX這些事么?怎麼XX和XX就與我看法一樣?」我憤憤地回應,卻不知該為此做些什麼,說些什麼。一旁的男生們,只會竊竊私語或哈哈大笑。

我初中起就搞競賽,這個老師所教的那門課,是我最感興趣的科目之一,也常在重點班接近奧賽難度的日常考試中名列前茅。我一直想當科學家,但從此以後,就斷了從事那門學科研究的想法。

某年,同地的另一所中學,有位女生被六個民工輪姦了,有傳言說那所學校答應把女生保送到某個不錯的大學(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她已經因為無法在當地環境下正常生活,只好全家搬離了那個地方)。多數同學都為此感到興奮不已,課間的教室持續幾天被熱火朝天的討論填滿,伴隨著一個又一個新的黃段子和一陣陣肆無忌憚的爆笑。少數人發出制止的聲音,卻被班長(女性)回以:「那麼嚴肅幹啥?怎麼那麼開不起玩笑……」旁邊一群人則譏笑著附和道:「真是沒見過世面。」「單純幼稚。」

對這些總是在笑的人而言,性侵女生甚至性侵女老師,或嘲諷那些丑且窮的女生,都只是日常生活的調味品。其中也不乏一些男生,有意藉由拈花惹草,挑起女生之間的明爭暗鬥,享受著一種類似宮斗劇中皇上身份的尊貴之感。並且,其中有些人利用家庭與學校高層的關係,還可以把這件事長期合理化,甚至上升到班主任也不敢管的層面。

多年後,當我指出同學當年性侵與霸凌的普遍性時,許多人以「那時我們都還小」為借口,給自己開脫,「好久沒聯繫,都想你了,別這麼嚴肅嘛」。但事實上,那個年齡是分得清誰可以性侵或霸凌,誰又是絕對不能碰的。不信就看那些出身好的女生,其中有美女也有醜女,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差的。此種人只要佔了一類受歡迎的特點,就會被同性異性簇擁;即便沒什麼特點,不享受簇擁,也絕無人敢去性侵或霸凌。

大學以來,也或多或少聽過一些我們學校某些老師對學生的性侵和把實驗室學生當廉價勞動力給自己賺錢之類的事。我曾詢問起涉事實驗室的同學,對方卻希望我三緘其口。甚至,導師被舉報過性侵,又在被調走後對同學發表論文和畢業進程極不負責的情況下,提起導師,此類學生也只說:「他是個挺好的人,長得也帥,還帶我們打球呢。

一篇文章說[1]:「青春大概,不如你所想」。我說青春是血色的,即便輿論的熱潮總是迅速退去,即便多年時光總會沖刷甚至篡改群體的記憶,在有些人心中,血的腥味卻不會消散。

我也憤恨,然而單純的憤恨並不足以換得他人更美好的青春。

有意作惡的人,何以總能暢通無阻?而無意識地作惡的那些,這種惡又源自何處?

——作為學術共同體的一員,從發問的角度,我希望去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1、 權力才是本質

已有的研究指出:衣著性感不意味著一定會被性侵,而被性侵的幾乎總是處於弱勢地位的一方(是弱勢地位,不是個體本身的弱)。性侵與年齡和知識多寡也並非直接相關,卻與權力更為相關。不論是中學還是大學,老師往往掌握著對學生生殺予奪的大權,學生非但總是弱勢一方、孤立無援,還往往沒有選擇其他學校與老師的機會。老師性侵學生者更多,並非因為老師在社會文化上天然地令人尊敬順服,而是因為他們相對於學生往往更有權力;而若學生有更大的權力,如前面所講的例子,學生也會肆無忌憚地性侵學生,甚至性侵老師。

性侵的實質,是在對與性相關的肢體接觸這種足夠私密層面的侵犯行為中,獲得自身的權力體驗。換言之,性都可以隨意侵犯,那還有什麼不能掌控呢?

相關文獻:[2] [3] [4]

2、學術資本主義自身的問題與矛盾

依據學術研究成果來決定資源的多少,是一種高效的分配手段,市場競爭壓力可以一定程度上促進創造和高效產出。

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越具有工程化特徵的學科里,導師對學生的壓迫就越顯著而普遍。

此類學術研究的產出同時與已有資源和對學生勞動的剝削程度相關。缺乏資源的新人僅憑自身實力總是難以出頭,資源與權力緊密相關的情況下,新人的前途極大程度上取決於導師與導師的資源。掌握資源與權力的導師就像資本家,學生就像勞工。如果導師不壓迫學生,產出效率低,在此種結構之下,就會被其他通過壓迫學生換取更高產量的導師競爭下去,慘遭學術市場的淘汰。

導師相對於學生有極大權力的情況下,學術資源極度重要的情況下,導師對學生的作惡從根源上就很難避免,且一旦發生此類事情,學術共同體中的其他個體(尤其是導師所在單位的其他教授),一旦與涉事導師有資源共享和交換,便很難為學生主持公道。

另一方面,在此種產出效率至上的資本主義評判標準之下,學術研究往往傾向於求穩,選擇已經被證實有效的路線,如此一來,競爭越激烈,學術研究於社會而言最重要的創造性就越被損傷。而學生被普遍壓迫甚至侵犯的局面,又會導致一些有潛能的學術新人傾向於遠離學術界,選擇壓力更小、安全性更好、發展空間更大的人生道路。

由上討論可見,惡之所以產生,並不僅源於某些導師個人道德的敗壞,也源於整個學術資本主義體系自身的問題。並且,此種結構也鉗制了學術自身的發展。

相關文獻:[5]

3、 反制機制的缺位

2005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就已明確規定了「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可是對於「性騷擾罪」的行為特徵沒有作出具體界定。 2005年5月21日,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修訂草案)》首次對性騷擾罪作出行為限定,明確5種形式構成性騷擾罪。草案第三十八條:禁止以語言、文字、圖像、電子信息、肢體行為等任何形式對婦女實施性騷擾。[6]

2005年,我國才出台了關於性騷擾的法律,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往往是一筆糊塗賬。一來性侵的取證難度很高;二來即便有一定證據,性侵他人者所遭受的懲罰往往也只是一段時間的輿論譴責。高校往往因「顧及自身聲譽」這種原因,只進行私下的調查與處理。許多性侵學生的教授所受的懲罰,只是被這個高校卸職,然後調去另一所高校。

4、 畸形的文化環境

除了體制以外,作惡者難以被懲罰,也源自一個畸形的文化環境。

當環境中多數人習慣叢林法則,傾向於認為被性侵是因為被性侵者的「騷浪賤」;即便不是如此,被性侵也常被視為一種失去「貞潔」的事,也即失去某一層面的性價值。那麼被性侵者在理性權衡之下,就會傾向於選擇保持沉默,因為舉報後的最佳結果往往也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5、 缺失的性教育

在談性色變的文化環境下,不論是性侵他人者,被性侵者,還是圍觀者,往往都缺失了「什麼是性侵」「被性侵了該如何應對」的知識,以及對個體的尊重與性別平權意識的教育。

將人異化為物的意識深深地植根於人們的思想,人們或多或少地把「貞潔」看作衡量人的價值的重要標尺,讓被性侵與被搶劫、被砍了一刀相比,帶給人極大的恥感,這使得被性侵者承受了更多來自周遭環境的傷害與自我傷害。

若非如此,我想一些性侵受害者斷不至於選擇結束自己年輕有為的生命。

文化上越不尊重個體權益,越缺少性教育,大眾便越是缺乏防範與反抗意識,也更缺乏對被性侵者的理解與保護,如此一來,群體就越難有推動制度改善的動力。另一方面,制度上越難改善,大眾便越感無力,轉而譴責受害者,以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安穩幻覺。

綜合以上討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探討解決方案:

1、 制度層面的制衡

1) 法律制度與舉報、調查、處理流程的完善

道德是靠不住的,身處高位者的道德尤其靠不住。另一方面,處理規則的不明確,也容易導致弱勢者利用制度漏洞,以偽造「被性侵」來誣陷導師。性侵的處理過程需要更為規範化,而不能只停留在個別有情懷有良知的高校掌權者所領導的私下調查與處理。若非如此,遇上不道德的,就只能認栽了。

在現有的不健全制度之下,多數歐美高校禁止師生戀的規定,並不僅是一種對學生的保護,也是對教師的保護。

2) 弱勢一方的結盟

處於弱勢的學生除了每次針對具體事件的抗爭以外,也需要有意識地形成工會類似組織,為自身爭取應有的權利與權力,與教師們進行真正的溝通,從而建立對雙方與學術共同體而言更為合理的規則。這並不僅是針對性侵一事,學術界現有制度所帶來的問題是隨處可見的,這不僅讓學生痛苦,也讓導師缺少「我究竟該怎麼做」的認識與限制。

3) 第三方機構的介入

在唐曉琳自殺一事的處理中,我們看到[7]:

猶他大學聘請了第三方調查機構Foley&Lardner律師事務所對唐曉琳在校經歷和物理與天文學系研究生項目進行調查。

這種做法雖在短期看來對猶他大學物理與天文系的招生有損,但在長期而言,無異於壯士斷腕,令人更敢於信賴這所高校。與之相比,某些高校的鴕鳥政策,則讓人永遠記得那些醜聞,讓學生對報考此類學校望而生畏。

希望在人們對一次次事件的關注與批判中,高校領導層能認識到:在社會對此類事件的廣泛輿論關注之下,選擇第三方機構進行公開透明的調查,並依據調查作出公開且合理的處罰,比之掩蓋醜聞,更能為高校換取公眾的信賴,也就更能爭取到長遠利益。

2、 教育層面的普及

文化的改善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更多人不斷為此發出聲音,也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尤其是針對文化相對落後地區青少年的教育。

令人欣慰的是,我已了解到有一家公益組織開始做這樣的嘗試了。前段時間,因為做了殘障公益短片,有一家希望做二三線城市性教育的組織聯繫上了我們,一起討論了許多具體做事策略的問題。因為做過事,我更明白這件事在各個層面有多不容易(比如與政府方面的合作)。即便能堅持下來,所起的作用也必如滴水穿石一般漫長,然而社會從來都是如此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中改變的。前路必定充滿坎坷,但我祝福他們能做下去。

3、 輿論的持續關注

每次事件一出,總有人詬病「鍵盤俠」沒做事,然而我則認為不然。在制度與文化方面無力的情況下,輿論關注有以下作用:

1) 對相關單位與個人的聲譽施以一定程度的壓力和懲罰,取得一點階段性成果,也讓那些潛在的性侵者被教育和威懾;

2) 大眾的公開討論,讓越來越多人受到教育,明白何為性侵,理解被性侵者的痛苦,並選擇支持反抗,而非袖手旁觀或繼續譴責受害者;

3) 通過一次次的關注與討論,讓人們逐漸形成制度與文化上改進方向的共識,才能為合力推動制度改善做鋪墊;

4) 越來越多反對性侵的聲音,會給遭受性侵者一種心理支持,便會有越來越多人敢於打破沉默,並從一次次事件的討論中學會如何保留證據與合法合理地舉報;即便沒法舉報,大眾對性侵事件的公開討論與對惡人的批判,也會減少受害者自身的恥感。

4、心理救助渠道的建立

性侵之後,受害者常常無法求助於制度,文化上也面臨孤立無援的處境,精神創傷的長期影響之下,他們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制度有缺陷、取證難、文化環境短期內很難改善,許多性侵事件在當前只能實質上不了了之,但受害者仍要帶著這種經歷所帶來的長期影響生活下去,心理層面的干預就必不可少。

我國當前的心理諮詢行業魚龍混雜,甚至有些人把它做成了割韭菜的生意。同時,問題更嚴重的落後地區,卻反而更難有合格的心理諮詢資源。因此,或許需要相關的專業公益機構去做此類努力。


這篇文章在前些日子已有初稿,卻因為忙於其他事而未完成。我昨日又構思好一個關於熊貓大學「熊貓頂個球」雕像的腦洞故事,但隨後,我意識到此種惡搞也不免落入消費某些東西的窠臼,遂決定補完這麼一篇難免枯燥的長文。

數院學弟合理合法的請求後,事情還未得到解決,一支血色的口紅卻借著百廿慶典在即,通過消費情懷,成功吸引了一大波關注。

有人說:「想追求女性平權,就去努力賺錢吧,那些女性成功人士才是真正的女權主義者。」然而此類成功者中的許多人,都太過聰明了,她們深知精緻的臉蛋、精緻的身材、精緻的學歷甚至精緻的愛情故事,總能輕易得到萬眾瞻仰與滾滾財富;而直視他人的痛苦,為受壓迫之人謀福利,非僅借喊喊口號裝點自己的行為那般輕而易舉,只是出力不討好,有礙於對精緻的追求。

在此時代框架下,若只有「精緻」才能換得做某些事的機會,我也願我們在夾縫中努力去做某種「精緻的功利主義者」。無可抗拒的歷史大潮中,曲折前行,總好過只會憤世嫉俗的「犬儒」(當代定義之下),儘管後者總是更乾淨,更輕鬆。

給每家預期合作的公司都提前設計好廣告方案卻還屢戰屢敗,惦記著公益資金的來之不易,連支120元的口紅都捨不得買的我,一向深知逆熵的努力註定充滿血與淚。然而我總能遇見做出逆熵選擇的人,他們一次次地向這個世界證明著生命的意義之所在。他們中,有選擇辭職的國際知名教授;也有希望通過自己的產品振興民族,也讓世界各國人生活變得更自由的大公司領導者;當然,還有缺少各方面資源卻依舊盡全力助人的小人物。不論能力多寡,同道者們在不同層面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求同存異,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這世界就還是有希望的。

貴校的精神,絕非體現在對「女超人」身份的追求與標榜上,也從不由學校層面的決策所定義,而體現在面對沉重的現實也敢於向著星辰大海前行、拒絕犬儒的實幹上;體現在面對眼前利益,有所為也有所不為的抉擇上;也體現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不卑不亢上。

Where there is chaos, may we bring order.


References

[1]「瀋陽事件」與百廿校慶:青春大概,不如你所說

[2] Cleveland, Jeanette N., and Melinda E.

Kerst. "Sexual harassment and perceptions of power: An under-articulated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2.1

(1993): 49-67.

[3] Bargh, John A., et al. "Attractiveness

of the underling: An automatic power→ sex associ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sexual harassment and agg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8.5 (1995): 768.

[4] Wilson, Fiona, and Paul Thompson.

"Sexual harassment as an exercise of power." Gender, Work

& Organization
8.1 (2001): 61-83.

[5] Slaughter, Sheila, and Gary Rhoades. Academic

capitalism and the new economy: Markets, state, and higher education. JHU

Press, 2004.

[6] 性騷擾罪_百度百科

[7]collegedaily.cn/api/blo

題圖來源:pinterest.com/fannikata


本文首發於我的公號:冰土中的新仙女木(微信號:ai_euler)

公號內容包括:物理&數學&交叉學科相關的有趣內容,一些科研相關的心得,自己的科幻小說、詩歌,還有些文藝雜談。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metoo運動:遭遇過性騷擾的你,願意在社交媒體上站出來嗎?
被熊孩子性騷擾怎麼辦?
「惡魔在人間」:40年間英國小鎮特爾福德一千多名女童被性侵毒打
林奕含婚禮演講,讓我看到真正的勇氣誠實和高貴

TAG:北京大學 | 性侵犯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