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線上流量渠道價值的基礎邏輯

判斷線上流量渠道價值的基礎邏輯

來自專欄 流量販子

判斷流量渠道價值,無論是用作產品獲客還是品牌宣傳,最根本性的指標還是要回歸到「利潤」上。

比如很多公司做品宣,看的是百度指數有沒有增長,個人感覺不太合理,市場作為一線拳頭部門,所有工作的最終結果都要落實到企業利潤的增長上,廣告投了半天,一堆人知道這東西,但CAC沒降下去,利潤同比之前也沒增長,那結果等同於零。

只要是線上流量,無論渠道再怎麼變,最終都要遵循廣告產品的投放邏輯。

渠道能給產品帶來的價值反應在「利潤」上,則:

利潤 = 收入 - 成本

那麼套在一個貸款產品上:

利潤 = (總放貸額 × 平均利率)- (獲客成本 + 風控成本 + 壞賬成本 + 催收成本)

在細分:

利潤 = (放貸用戶數 × 平均放貸額 × 平均利率)- (單放貸用戶獲取成本 × 放貸用戶數 + 放貸額 × 壞賬率 + 風控成本 + 催收成本)

衡量渠道價值,有3個重要指標:

量級(有效用戶數量),即公式里的「放貸用戶數」

CAC(單有效用戶獲取成本),即公式里的「單放貸用戶獲取成本」,因為貸款產品,「放貸用戶」=「有效用戶」

LTV(平均單用戶供獻的總利潤),即平均單個用戶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總利潤。

因為貸款產品有壞賬、重複借款、貸款期限的影響,相對於其他互聯網產品,渠道的LTV計算並不容易,一般就估算個大概。公式的話等於這個:

如果產品的獲利不是對用戶一次性收割,用戶可以進行復購,則拉低CAC,將省下的錢獲取更高的「量級」,從而拉高LTV,創造更多的利潤。

當渠道的 LTV > CAC 時,這個渠道ROI為正,是能夠創造利潤的,LTV/CAC最多的幾個渠道,拿到預算內的最高量級。

當渠道的 LTV < CAC 時,這個渠道ROI為負,是虧錢的,看渠道具體特型,要麼優化廣告投放,要麼直接放棄。

所以本渣渣現階段認為,線上廣告投放邏輯,就是計算出每個渠道的CAC、量級、LTV,然後制定出投放組合,達到降低CAC,拉高量級,帶動LTV增長的結果。

而降低CAC,除了放棄劣質渠道和優化廣告之外,還可以對流量進行多次販賣。

因為只要花錢買了流量,就會有創造不了利潤的流量進來,而買這部分流量的錢是白花的。將買過來的流量收割完後,打包在賣給其他產品,通過賣流量獲得的利潤反補買流量的成本,來拉低CAC。

「量級」和「CAC」是市場人員相對可控的兩個因素,通過四象限來劃分渠道類別

第一象限「高量級、高CAC」是「主流渠道」,如信息流、ASO、SEO、SEM等,需要做的是「優化」,通過優化來降低CAC,拉高量級,但CAC再怎麼低,都不會低於行業臨界值,只能加大預算,獲得更多流量,此時便需要出去尋找新渠道。

第二象限「高量級,低CAC」是「紅利渠道」,如早期的微信公眾號、早期的SEO站群,沒有被過多商業化的流量窪地,處於渠道的紅利期。需要趁著CAC低的時候「猛投」,直到該象限的渠道轉移到「第一象限」

第三象限「低量級、低CAC」是「補量渠道」,如部分DSP、聯盟、長尾流量等,需要做的是「控制」,一般補量渠道流量質量比較雜,加大投放後,可能往第四或第一象限轉移,需要根據數據反饋逐步控制投放組合及預算,到月底、年末可用作補量。

第四象限「低量級、高CAC」是「垃圾渠道」,如果非渠道優化出了問題,直接拋棄。

上面都是我瞎編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三大運營商10月起單月流量不清零?
北京移動4G套餐大變動哦~
上網快鳥、流量寶、360流量衛士之類的省流量軟體哪個最好用?
常見的流量變現的方法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TAG:市場 | 產品經理 | 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