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財務那些活兒開篇
來自專欄 業務財務視角探討
五年的審計諮詢,五年的inhouse財務。剛開始帶核算報表團隊的時候,其實還不怎麼有業務財務這個概念,把團隊同學按業務線劃分可以說是初步淺涉業務財務,加入BU運營財務團隊,才慢慢隊這個有意思的財務崗有了具體的感知。
我喜歡把業務財務定位成業務的合作夥伴而不是保姆,業務同學更擅長衝鋒陷陣摸索市場方向,合作夥伴則要將這個方向具體化,並肩作戰,而不是聽候差遣。搭建模型,分析可行性,定價增收,降本稅籌,把關合同條款,把控財務風險風險,直到業務落地執行,正確核算反映,事中事後分析改進,總結業績和經驗教訓。這就是我眼中業務財務角色定位。
作為一名特別閑不住的財務人,還是遇到過一些有意思的工作的,突發奇想就想開個這樣的話題,和有興趣的同學一起聊聊彼此的工作相似或者相背的地方。
業務的源頭逃不開可行性分析,學過財管的同學都知道,最普遍的莫過於現金流量折現求項目現值。考試的時候都覺得這些概念很虛,但我真的不得不承認,沒有理論功底,你連很虛的依據都推不出來。然而,注會考試動不動就直接間接給你的收入成本營運資金,工作中往往要和業務碰撞無數次才能達成相對一致的觀點,甚至需要多種方案備選,折現率也是,要經過無數假設調整,才能接近心理預期。為什麼說是接近心理預期而不是事實?因為大多數時候事先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老闆預期答案,雖然大多數時候老闆的商業嗅覺是很靈敏的,甚至強過你推演了一兩周的推理計算。想起一個做演算法的同學說過的案例,比如做個手錶排行榜,一個TB無名小品牌入榜卻未見勞力士天梭,絕大多數人會覺得榜單有問題。所以有些演算法的結果,應該是根據戰略指導預設好的,無論過程如何調整,都能跑出老闆想要的答案,這才是演算法的最高境界。扯遠了,我只是想說,除非你有相當確鑿的逆向證據,否則,測算結果一定殊途同歸。所以,我其實是不太傾向於把這環做的太重的。這步最大的價值有點類似於預算,幫助大家把業務想清楚,可能涉及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額外的風險和機遇,自身的長處與短板,將可預期的利益最大化。做過的一些估值模型,道理也是一樣。財務人,在這個過程中,除了Excel PPT,溝通和表達,我理解才是這個環節最重要的技能。
推薦閱讀:
※第二節 稻盛和夫的經營實學——阿米巴經營
※淺談出納要操什麼心?上海財務外包公司管理心得
※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心得:優秀的出納憑空而降?
※【資料分享】差旅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