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問答 |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寫標語?
本文作者【江城子】,首發於公眾號【軒轅眾】,如需轉載,請與本人聯繫。
公眾號【軒轅眾】為軒轅春秋文化論壇(2003——?)官方唯一公眾號。
想要關注的朋友,請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xycq2003」,點擊關注即可。
最高指示
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一定要把本文讀完並轉發出去!!!
如果社會學家要甄選中國文明區別於其他國家文明的標誌的話,那麼標語肯定能入選前五名。
因為我敢打賭,哪怕賭十萬越南盾的,每一位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都至少看過五十條各式各樣的標語。
美國社會有句諺語:唯有死亡和稅收是板上釘釘的。這話放在中國,那就是「唯有死亡和標語是躲不開的!」
對於當今中國人而言,標語早已是生活里最深的烙印,比京劇啊節氣啊這類不入流的文化符號牛氣多了。
本文的每一位讀者,都看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婆婆也是媽,盡孝福德大」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不同內容的標語。
這是一種全方位全天候包圍的宣傳武器。
大中城市裡自不用說,街面上,天橋上,口號式的標語隨處可見。而農村裡「多生孩子多養豬」之類的標語也一度是道靚麗的風景。
除了這種人口聚集區,公路兩側往往也是標語重災區。最有意思的甚至是在某些「萬徑人蹤滅」的無人區,都會出現體量驚人的巨大標語。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會偶爾詫異:為什麼中國人會這麼熱衷於在各個地方刷標語?
大致來說,標語文化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近代以前的萌芽期、新民主革命時期的爆發期和建國後的繁榮期。
中國是少數幾個文字傳承沒有中斷過的古文明之一,所以對於文字有種近乎崇拜的情結。
在古代,很多中國人認為,寫下來的漢字是具有某種神秘魔力的。寫過字的紙不能隨便糟踐,必須在一個專門的地方焚燒。這種焚燒廢紙的火爐(或者火塘)上方一般會刻著「敬惜字紙」的字樣。
出於同樣的崇拜心理,很多人甚至會把寫在牆上的文字當作一種特殊的法術,來治療怪症。
歲數稍大的讀者可能還有印象,以前在街頭的牆面上,經常會被人寫上一些咒語一般的口訣,而且全國各地的流行版本都差不多:
這種「天皇皇地皇皇」大法只是用來治療「小兒夜哭」這種頑疾的,算是專科。而像「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之類的,則是一種通用型面殺傷法術。
中國人相信,只要把文字這種有魔力的玩意兒寫在牆面上,就能夠辟邪招財,達成心愿。這也就成了後來標語文化的濫觴。
在古代中國,民眾看得最多的一條標語可能就是:
而當今中國人看得最多的標語,無疑就是這一條:
古代的文字崇拜,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與掌握西方大革命宣傳經驗的團體一結合,直接促成了標語文化在中國大爆炸式的發展。
革命隊伍需要向底層人民宣講政治理念。而標語直觀、持久、廉價且受眾廣的特點,簡直是這種宣傳模式的絕配。
為了多快好省寫標語,紅軍甚至在全軍進行動員,要求一切有文化的戰士刷寫標語。
比如在1934年11月25日,紅軍總政治部出版的《紅星》報轉載《實行連隊寫標語競賽》的文章:「為著把我們一切標語口號更深入到群眾中去,發動群眾的鬥爭,因此,我們號召各連隊寫標語競賽。具體辦法如下:一、凡是能寫字的戰士,每人練習寫熟一條至十條標語;二、每人每天都寫一個(條)至五個(條)標語;三、標語可用毛筆、炭筆、粉筆、石灰塊等書寫(不管字的大小);四、凡是宿營地及大休息地的牆壁都要寫滿標語……」
到了第二年初,總政治部再次發布《關於各部隊立即動員遍寫標語的命令》,要求「各部隊立即動員自己各部隊中凡能寫字的,用木炭,用毛筆,用大字,用小字,在屋壁上,在門板上」遍寫標語,而且規定「每人每天至少寫一條,從連隊到軍團的軍隊幹部以身作則自己動手寫,寫滿整個宿營地」。
你看看,寫標語的任務可不輕鬆。不僅要寫,還要寫滿。
這個時期的紅軍標語,基本上分成兩大類主題。一種是自我催眠性質的,比如「紅軍萬歲」、「蘇維埃萬歲」和「共產黨萬歲」等。
還有一種是簡單易懂的政治口號,比如「打土豪分田地」「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等。
由於這時期的標語創作數量眾多,雖經百年滄桑,不少紅軍標語仍然在一些偏遠地區得以保存下來。由此還引發出一件趣事。
2002年,在貴州平塘縣浪馬寨的一個村莊里,村民們在無意中發現一塊山石上浮雕著「中國共產黨」等幾個字。這就是後來在網路上頗為轟動的貴州平塘「藏字石」。
根據某些腦洞大開的專家考證,石頭上這幾個字是天然形成的,由兩億七千萬年以前生活在海洋中的海綿和珊瑚石化石組成,毫無人工雕刻、粘貼的痕迹。簡而言之,這就是天降祥瑞。
不過很多思維較正常的人還是認為,這只是一條紅軍時期(最遲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書寫在石頭上的標語。因為石材和標語的顏料長期發生化學反應並風化,才凸現這幾個方方正正的字。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花了這50塊的門票……
在革命時期,標語的確為共產黨政治理念的宣傳和鼓舞人心做出了莫大的貢獻。所以對於宣傳工作情有獨鐘的新政權,自然也在建國之後把這個做法迅速在全國普及開來。
毋庸諱言,在網路、電視、報紙乃至廣播都付諸闕如的建國初期,標語幾乎是宣傳工作中不二的選擇。
而且,當時的宣傳部門,除了幾個頂級的文化大師,很多幹部也只是粗通文墨的紅小鬼出身。在他們的意識中,標語仍然是他們最熟悉最得心應手的宣傳武器。
作為那個時代最強有力的文化符號。很多標語甚至在後來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
比如「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向雷鋒同志學習」、「農業學大寨」等標語,在很多後期的年代戲裡,都足以用來定位一個特定時代。
在改革開放之後,儘管經濟管理部門在努力學習西方的經濟發展理論,但是宣傳部門還是習慣於在他們的一畝三分地里按照舊思維慣性工作。
所以哪怕好萊塢已經開始用影片宣傳美帝國主義的價值觀,中國的宣傳部門還是一把刷子一盆漿,兩條標語保平安。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山也還是那座山喲,梁也還是那道梁。
隨著小平同志在78年提出「實事求是」的口號,80年代的標語開始突出兩大主題:經濟建設和後期非議最多的「計劃生育」政策。
上面這句標語真是一語成讖。三十年過去了,劇情反轉,政府開始號召二胎新高潮了。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有關部門一拍腦袋研究發現,既然電視廣告對西方觀眾有很好的洗腦效果,那標語這種同樣簡單粗暴的手段,可能也許彷彿估計也有不錯的洗腦效果。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標語宣傳居然在互聯網爆炸的今天,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
或許,他們還在懷念下面這條標語里的歌和那個年代吧。
拓展閱讀
- 逐漸變味的奧斯卡,透出政治正確的腐朽氣息
- 怎樣把下午茶喝出正宗的英倫范兒
- 你我和愛情之間,隔著錢、房子和三觀
- 刀光劍影的江湖也有溫柔堅定的母親
公眾號【軒轅眾】為軒轅春秋文化論壇(2003——?)官方唯一公眾號。
想要關注的朋友,請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xycq2003」,點擊關注即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