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自控讓人氣定神閑

延遲滿足:自控讓人氣定神閑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研究人員找來數十名兒童,讓他們每人單獨待在一個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的房間里,桌子上的托盤裡有這些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棉花糖、曲奇或者餅乾棒。規則是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到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這樣能再得到一顆棉花糖作為獎勵。他們也可以選擇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會馬上返回。對於孩子來說,實驗的過程頗為煎熬。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三分鐘就放棄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零食的慾望,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

這個實驗並未就此結束,研究人員對於這些當年的實驗參與者進行了追蹤研究,發現當年能夠為了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比如更好的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等。

如果實驗換成現在,實驗材料或許就會變成放一個手機或者ipad在孩子面前,看他們能夠堅持多久不去玩電子設備里的遊戲吧?再或許,成年人的表現還不如孩子們呢,畢竟現在大多數人已經成為了手機使用的重度患者。

很多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手機的依賴已經達到了上癮的程度。但是想想吧,在地鐵里,是不是所有人都低著頭刷著手機,甚至回到了家,吃外賣需要有劇相伴,然後就是無休止的盯著手機屏幕消磨時光。虛幻的遊戲、虛偽的社交網路、還有不知所云的網劇網綜共同編織出一個巨大的時間黑洞,人們在明星八卦和低俗段子間樂此不疲。可悲的是,逐漸喪失了時間控制力的人們,又該如何主導自己人生的走向呢。

彷彿一個惡性循環。

失控感帶來的是一種不安全感,對變化的恐懼和無措,從而產生內心壓力和焦慮。現實生活的事與願違與虛擬世界的自由自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對抗外界壓力時啟動的自我防禦機制,讓人們的心智退行,如孩子一樣放縱,如孩子一樣放棄控制自我。

越長大越容易忘記刻意培養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人們習慣於稍感無聊時就拿起手機玩遊戲,看視頻,看八卦,看直播……填補大腦和內心的空白。所有的app都在極盡所能的強調用戶時長,一番精心設計,想方設法的留住人們的注意力。人們的自控能力一再受到挑戰,難以抵擋誘惑。但這些又有多少是有營養的,對未來的發展和成就有幫助的呢?只怕有一天,人們恍然大悟,自己竟然錯過了那麼多原本更加美好的時光——陪伴家人,與好友相聚,學習進階……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逃不開『及時享受』的魔咒,參不透『延遲滿足』的真諦。

道理大家都明白,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想想,或許就遵循一個原則吧,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審視自己的內心,做一個自律的,真正自由的人。


推薦閱讀:

如果不知道這十件事情,你的人生還會繼續焦慮下去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讓你錢包快速回血方法
誰能想到,我放棄社交後,竟然真的沒朋友了
如何提高自己獲取幫助的能力?
張啟明:你的勤奮,只不過是在掩蓋你思維上的懶惰

TAG:心理學 | 自我提升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