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到抗日中流砥柱,那就得好好掰扯掰扯
既然說到抗日中流砥柱
那就得好好掰扯掰扯
前幾天和長輩們一起吃飯,一個長輩說,前幾天,一個名牌985的學子,一連問他好多關於抗戰時候,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結果我黨卻宣傳自己是抗日的中流砥柱的問題,他難以回答,最後說了句名言: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昨天是國家公祭日,看到好多人分享了一個圖片,很有感觸:
時光迴轉八十年,同樣也是孩子,活的還不如現在的一條狗。
現在的孩子,一整攜程兒童看守所,再不就是關塔那摩紅黃藍基地,讓人覺得這個小孩子,真的能刺激到大家敏感的神經,咪蒙還在那搖旗吶喊,說善良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我想說,真的,多看多聽,你才能知道啥玩意限制了你想像力。
侵華日軍的殘忍,才是真正刷新了人類的想像力。
如果有機會去南京的大屠殺紀念館,你去聞一聞,現在還有一股屍臭味。
八十年了,冤魂難散啊!
對八十年前的歷史,我們總糾結於誰的貢獻大,對於吹噓國軍貢獻來貶低我黨中流砥柱作用的言論,大學生還好理解,都成為我黨在地方上的一級幹部了,居然還無法回答,不太合適。
我就覺得,得寫點東西,以後孩子看到這樣的問題問我的時候,我能好好教育教育他和他們那一代人。
話說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有個建川博物館,裡面有好多民間收集的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文物,文物是個很有意思的玩意,能讓你把歷史上很多東西都串聯起來。
比如,你有沒有想過,為啥林彪作為一個我黨高級將領,非要穿日本呢子軍大衣溜達,最後挨了一槍呢?
因為人家日本呢子大衣是真好啊!
據說當時日本呢子大衣都是鄂爾多斯產的羊毛,質地非常好。今年哈爾濱火車站重修,從地下倉庫弄出很多當年關東軍還有給水防疫部隊(731)的物資,其中好多毛毯,質量堪比宜家的。
所以當時不僅林彪愛穿,我黨很多高級將領也愛穿。
上圖是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穿的也是日本呢子軍大衣
而與此同時國民黨軍隊的裝備,真的就是差了好幾個檔次。
而至於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的服裝,大概代表了當時老百姓的平均水平。
這只是服裝,當你看到武器彈藥之間的對比之後,你肯定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這仗TM怎麼打?
這是日軍的,現在大部分日軍遺留的武器都是這樣鋥明瓦亮的,可見當時的工藝水平,絕逼不是神鋼造假造出來的。
這是國軍的
上圖是仿製品,實際上保存至今的,大多鏽蝕不堪,這玩意你帶地鐵里,威懾力都趕不上一瓶沒有標籤的礦泉水,估計安檢員都不愛理你。
而至於我黨領導的各路抗日武裝的武器裝備,我一般是不愛拍照的,拍了也就一句話概括了:
以刀為主,有啥算啥,主要靠手雷,但是經常炸不死人。
所以我們把裝備排個序,一定是美軍強於日本強於國軍強於我黨,而且這個強於,不是希特勒跟斯大林那種靠數量多少比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的生產能力和質量水平的代差。
但是後來的結果我們看到了,先是著名敗家子少帥,29年跟蘇聯幹了一仗,成功的把大帥的老本嚯嚯乾淨了,後來他自己也回憶說:與俄國打仗是自不量力。以至於31年日本918事變,他根本不想打,也不敢打,指望國際調停,怕把最後一點老本弄沒了。
張學良被趕出東北對各軍閥影響太大了,以前在我的地盤,不管你哪個國家,在我的地盤賺錢還能給我利益,我在這還能佔山為王,這種所謂的半封建半殖民模式,直接被打破了。結果就是趕出地盤,到處流浪,這是各路軍閥都無法接受的。
然後淞滬會戰,蔣委員長為了表示抗日決心,最精銳的部隊都投進去了,各軍閥一看,都到這份上了,也得出老本了。
抗日的決心配上糟糕的戰役戰術水平,成功的把中國當時最能打的部隊都賠了進去。
然後保衛南京,誓與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棄城逃跑,就這還不槍斃?你還指望高級知識分子向著你?
後來的台兒庄戰役,至少說明一點,即便是裝備條件差,如果配上得當的指揮水平,不僅不至於輸的很慘,甚至可能贏。
可是再後來,蘭封戰役一潰千里,不得已花園口決堤,淹死老百姓無數,就自己給自己挖的這個坑,怎麼讓老百姓支持你?
抗戰時期打的最好的兩支部隊,湯恩伯集團和74軍,湯恩伯能跑善躲,等別人都把日軍熬垮了,他搖身一變戰場收割機,打的日軍抱頭鼠竄。74軍最牛逼的時候,常德保衛戰,余程萬一個師八千人頂著三萬日軍打,最後還剩幾十個人,豫湘桂戰役的轉折點,史稱「平安格勒保衛戰」,啊不對,是「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而這兩伙人相同點一是裝備好,二是不聽蔣介石瞎指揮。
最後,在1944年,蘇聯在烏克蘭一路狂飆,打的德國找不到北;英美也成功的進行了諾曼底登陸;太平洋這邊按部就班的拔島,年中還搞了個萊特灣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全軍覆沒。
就在這一片大好形勢下,日軍打了個自己都不知道為啥要打的戰役:一號作戰計劃。國軍輸了一場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輸的戰役:豫湘桂大潰敗。
就在這大潰敗中,湯恩伯被河南人打的抱頭鼠竄。
反正我們看國軍正面戰場的戰役,一是傷亡極其慘烈,二是幾乎沒有能有效阻止日軍計劃,三是投降,崩盤甚至投敵情況普遍,自我崩潰的速度超乎想像。
歷史有很多的維度來決定進程,有的時候是科技,有的時候是軍事,有的時候是經濟。在歷史進入戰爭決定進程的時候,這樣的表現,碰到我黨這樣的對手,是必然要被歷史淘汰的。
我黨抗日相比國軍正面戰場動輒幾十萬人大會戰,實在是有點寒蟬的拿不出手,不過癮。所謂的平型關大捷,也不過是殲滅了敵人的輜重部隊。太原會戰中,115師這樣的路線也難免有偷奸耍滑之感。
但是打仗嘛,一是你有什麼樣的戰略,最終能否達到你的戰略目的,比如林總塔山阻擊戰那句話:
二是你有多少錢辦多少錢的事,沒錢硬辦事的人往往自己和故事的結局都不大好,比如:
我黨人少,但是非得跟日本人干,這怎麼干就很有意思了,毛主席研究了研究,說我根本不想乾死你,我就想耗死你。
你日本牛逼,是因為你整個裝備體系比我牛逼1倍,但是你為了維護裝備體系,你物資消耗可能是我的好幾倍,我反正就一雙草鞋,春風吹又生,看誰耗過誰。
有本書叫《華北治安戰》,是日本人根據當時軍隊實際講話命令編寫的,其中就有一句:「華北治安戰的禍患是共軍」,而1940年,太平洋戰爭前夕,共有9個師團和12個旅團被釘死在華北。我看有的資料說關內一共也就二三十個師團,這華北一下子就弄去三分之二。
當時我黨的策略基本就是這樣:我壓根就不想打死你,我就想拖死你。
橫向的對比國軍的慘烈正面戰場,這種戰略戰術說服力總是不足,但是你縱向的一看,就很嚇人了:君不見,在阿富汗,蘇聯和美國,都被這種戰略硬生拖死了。
所以我們站在這樣的角度來看,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與其體量不符的極大貢獻。
所以說中流砥柱沒問題啊~因為好多人覺得中流砥柱是力挽狂瀾、絕對主力的意思,但實際上,人家的解釋簡單的很:
砥柱山啥樣?長這樣:
是不是有些尷尬,這山長得也不太配「山」這個字。然後我們再看看這玩意
他擋住黃河的激流了么?沒有
他被黃河的激流衝垮了么?也沒有
我黨在抗日中不也就是這樣:
阻擋住日軍的鐵蹄了么?沒有。
被日軍鐵蹄衝垮了么?也沒有。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好多人都沒有思考過:如果國民黨投降了,那麼是否還有人抗日,誰又有能力領導那樣的抗日戰爭。
毫無疑問,只有中國共產黨。
太祖在《論持久戰》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表述:中國共產黨是不同意與日本講和的,是抗日的可靠力量。
就這一點,稱我黨為抗日的中流砥柱,有問題么?沒問題啊!
因為你橫向比較當時的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表現基本就四句話:
撤退轉進其疾如風,迂迴包抄其徐如林。
劫掠錢財侵略如火,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黨的高級成員成片「曲線救國」,敵後游擊部隊成片「耗敵物資」,你指望這樣的表現當中流砥柱?
連太祖都說,英美不讓他投降他就不能投降。
這樣一個隨時可能投降的組織你說人家是中流砥柱?
如果還非得拿正面戰場驚人的損失來說事,那真就是比爛思想。
那不能是你爛你有理,你爛你功勞大啊!
因為如果共產黨擁有相同的資源,絕不會打的那麼慘,犧牲那麼多優秀的戰士,那麼多樸素的農民,最後還沒能阻止日軍。
你看解放戰爭,不就是么,那個戰損比比抗日戰爭還嚇人。
到了朝鮮戰場,與美軍的裝備差比日軍/國軍還大,最後不也就打了個平手,完成了戰略目的。
你再看退居台灣的國民黨,一如既往的爛,各種buff加成,我黨就差宣布如果民進黨上台就武力收復台灣了,最後結果你也看到了。
所以歷史課本講的還是很正確的:抗日戰爭中,既存在以國民黨為主導的正面戰場,也存在以共產黨為主導的敵後戰場,兩個戰場相互配合。
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
年初,去南京的時候特意去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看到不僅有小學生來祭拜,也有日本來參觀,我就在想,我們來紀念這樣一個中國近代史最黑暗的一頁,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了散播仇恨?顯然不是的,我看各位好漢打開自己電腦,面對好幾個G的日本人,挽起袖子也並沒有準備打仗。
為了讓對方有愧疚感?也不是。
最終也沒有答案。
但是後來,我漸漸發現,這世界上,大概只有最優秀的民族,才會去紀念自己悲傷的過往,就好比猶太人的哭牆,老毛子的紅場。
所以我們紀念悲傷,只是希望自己更好的前行。
而不斷的翻閱歷史,也並不是為了爭論貢獻。
我更喜歡我的團長我的團里,鸚鵡史航的那句充滿紅油火鍋味道的台詞
我們過著他們不敢想像的生活,來紀念為此拿起槍上戰場的他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