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漸行漸遠的故鄉

致漸行漸遠的故鄉

我出生在山西的一個煤礦小鎮,名字叫軒崗鎮,這裡的煤炭很多,多到什麼程度呢?多到小朋友在學校操場上挖坑,挖個十來分鐘就可以看到黑黝黝的煤。軒崗有個煤礦叫軒崗礦務局,軒崗礦物局以前是山西的供煤大鎮,人們聽到軒崗兩個字,總會想起腰纏萬貫的煤老闆,來來往往的運煤車還有每年數不勝數的礦難,但是那裡也有我最最懷念的童年和親人。

我就是礦上的子弟,在機關小學讀書,同班同學的父母彼此都很熟悉,因為他們大家都在礦務局工作。那個時候,幹部的子弟自然會有些優越感,用的彩筆顏色最多,用的鉛筆盒和書包款式最新還有一些甚至在98年的時候就配備了電腦,這些子弟通常會成為班裡的幹部,剩下的大多數就是我們這些工人子弟,那個時候早晨能吃到一塊五毛錢的生煎包對我來說都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了,平時我的早餐都是在家裡吃的,媽媽一般會提早一個小時起來把飯做好,然後把飯端到我的被窩旁邊,飯香味是召喚我起床的神器,一塊五毛錢的生煎包是偶爾打牙祭才有的。爸媽老是說學校門口的生煎包不衛生,不讓我吃,我一直明白,是因為家裡拮据,父母才捨不得一直讓我在外面吃早餐。小時候很窮,但很快樂,沒有補習班,沒有互相攀比,只有放學後和朋友們一起探索後山,小河的快樂。

還有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三,是我最喜歡的日子,因為七月十三是趕會的日子,到了那一天會有很多人在鎮上擺攤賣東西,鎮上唯一的一條主幹道都被佔滿了,車只能繞道走。七月十三是軒崗鎮上一年除了元宵節最熱鬧的時候了,大人們會帶著我們去「趕集」,給我們買羊肉串,糖葫蘆,炸火腿腸,冰激凌還有鋼絲面。在七月十三,很多供銷大樓沒有的貨也會出現在小鎮上。七月十三對於很多人家來說是補充生活物資的重要時刻,這是一年一度東西最便宜最齊全的時刻。小時候我覺得七月十三的人是最多的,直到我上大學經歷了春運,工作後經歷了廣州地鐵三號線,我才覺得廟會的人都是浮雲。

這樣快樂的日子持續到小學畢業,大概是在兩千年左右,軒崗礦務局倒閉了,那個時候大人們都人心惶惶,大家擔心軒崗礦務局倒閉以後自己怎麼生活。有不少人買斷工齡,直接下崗的。那個時候也是我們家最窮的日子,每個月家裡只有父親的200塊錢,日常生活基本靠賒賬,每個月發了工資先把賒的賬還了,然後再買大米白面雞蛋。礦務局破產了,軒崗的小煤窯就慢慢多了起來,這些小煤窯是礦務局失業工人的生活來源,但是像這種個人的小煤窯大部分都是沒有安全保障的,我知道的很多大人就是死於小煤窯的透水,瓦斯爆炸的事故。他們死後,小煤窯老闆會補貼給家屬20萬人民幣,十多年前的二十萬已經很多了,然而到了今天估計只能買的起帝都的一個廁所吧。那個時候軒崗誕生了很多煤老闆,他們中的很多人現在已經在北京有好幾套房子了,那個時候也是山西煤老闆開始聞名全國的時候。

軒崗很小,鎮上的人連同附近村落的人們互相都很熟悉。軒崗的環境也不好,四面環山,鎮里以前有一條小河,我小時候,河裡的水還是很清的,裡面經常會有小蝌蚪,小魚游來游去,冬天的時候河裡的水結了冰,我們會把河上的冰掰下來當做冰棍吃,夏天遇到降雨量多的時候這條小河經常會發山洪。下雨的時候,小孩子是被禁止靠近那條小河的,大人們說這條河在發山洪的時候淹死了很多小孩子。後來小河慢慢乾涸,成了小溪,顏色變得越來越黑,也再沒有聽說這條河發山水。軒崗每年的降雨量也越來越少了。

靠煤炭風光了幾十年,軒崗的地下慢慢被踩空了。我們原本住的地方因為成了塌陷區,而導致大部分人不得不搬到縣城裡礦物局自己蓋的棚戶區。軒崗漸漸變得荒涼了,七月十三都不熱鬧了。我在縣城裡讀初中,在市裡讀高中,然後又去了兩千五百公里以外的某個南方城市讀大學工作,已經好多年沒有回故鄉了,故鄉漸漸陌生,故鄉的人慢慢離開。今天突然想起家鄉,我想必須把它記下來,我怕再過十幾年關於家鄉的記憶慢慢沒了,我也成了沒有根的旅人。


推薦閱讀:

什麼是採空區自燃「三帶」?
常用的煤礦防滅火技術及應用
煤礦粉塵危害及常見的治理方式
山西陵川崇安司家河煤業涉嫌瞞報安全事故
「印象興寧」系列散文推薦之4《四望嶂在哪裡》

TAG:故鄉 | 家鄉 | 煤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