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至今還影響著你追求詩與遠方,儒學史上最後一個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

他至今還影響著你追求詩與遠方,儒學史上最後一個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

來自專欄 烈酒封侯

「他至今還影響著你追求詩與遠方,儒學史上最後一個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

文| 烈酒封侯

圖| 來自網路

1

余秋雨在《鄉關何處》曾說:

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

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

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

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

的確如此,毫不誇張的說,哪怕歷史上溯五百年,截至今日今時此分此秒,一個人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並做到極致的,恐怕也只有兩人:一則為明朝的王守仁陽明先生,一則為清朝的曾國藩曾公文正。上一期聊了曾國藩,此期便來說一說這位被稱之為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的王陽明先生!

2

王陽明為何人?

我們都曾有聞,帝王之人出生,風雲變化,如同天龍下凡,往往被傳言得神乎其神,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母親懷孕時夢中吞了一顆神葯,出生時紅光滿室,「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於是朱元璋出生了;隋文帝楊堅是人龍合體,他「生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漢高祖劉邦的母親夢見大蛇而懷孕,「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當然,此時你讀來,必然知了其中的緣由,無非是神話帝王,信服他們是「天子」之人,鞏固帝王之位罷了。

但是今天要說的王守仁先生,出生時,歷史上竟也有類似的記載,在中國明朝的1472年,也就是545年之前,在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里,有一位小孩子誕生了,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他的爺爺便為他取名為「雲」,所以王守仁最初的名字並不是王守仁,而是王雲。

王守仁小時候很晚才會說話,五歲之前,他都不會開口說,直到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得道高僧,很親切的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意思就是說「王雲」這個名字說出了他的來歷,是個忌諱,不合適啊,所以後來他的爺爺為他改名,根據《論語·衛靈公》中的一句:「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正式改名為「守仁」,那時候改名也挺方便的,不用去派出所登記,改戶口本什麼的,想起什麼,隨口改了就好了,說來也是奇怪,名字改成王守仁,當時五歲的他,便開口說話了。

可能又有人會問,那為什麼王守仁又叫王陽明呢?因為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人家的號就叫明陽嘛,後來王守仁在仕途為官時,被貶到貴州是曾居住於一個洞穴,現在就叫「明陽洞」,陽明洞還是被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時至今日,「王陽明」這個稱號比「王守仁"還流傳的更廣更遠。

王陽明家境富裕,從小不缺吃不缺穿,他的老爸本身就是一個牛逼的人物,他爸爸是明憲宗成化十七年的狀元,辛丑科進士第一人,才學出眾,器度不凡,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在王陽明11歲的時候,他曾跟父親到京師去。經過金山寺,他老爸與好友宴會,酒過三巡,眾人便想要賦詩,大家都還沒擬好,王陽明在旁邊賦詩說: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眾人都很驚訝,於是便有人提出,再賦一首

〈蔽月山房〉

王陽明脫口而出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王陽明的才氣和識度,在11歲的時候已經表現出來了。但是他的這種豪邁不羈,讓他的老爸還是有點擔心,王陽明12歲的時候,在爺爺的堅持之下,開始上私塾讀書,但是一年之後他的媽媽去去世了,這件事對於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挫折,失去母親的王陽明,也在性格上逐漸的變得獨立沉穩。當時絕大多數的讀書人,都是以考取功名為目標,但是他不同,他曾直言:「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在他心中,最要緊的,是通過讀書做一個聖賢。你平平淡淡的讀可能感覺不到,但是你要知道「聖賢」二字代表什麼,那是供奉在廟堂之上,甚至連皇帝都要按時朝拜的人,不,那是古人,不,那是神人!那是受到萬世景仰的人,中華幾千年,也就 孔子 孟子 有此殊榮,當個聖賢,比他爹當狀元都難,甚至比當皇帝都難。但是,這就是王陽明的豪言!

當時明朝已經是朝政腐敗,各地義軍四起,甚至當時的皇帝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走,朝廷最終賠款求和。所以王陽明從小便有經略四方之志,內心發誓定要學好兵法,長大報效祖國。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十七歲的時候,王陽明終於要結婚了,但是結婚的當天,新郎卻找不見了,難道是逃婚了嗎?當然不是,原來是因為他在閑逛時遇見了一道士在打坐,他便向道士請教問題,道士給他講了講養生之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將自己娶媳婦的事情也忘在了腦後,真是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新郎。可見十幾歲的時候,王陽明便在思想追求的路上,展現出了自己的執著。

再後來,十八歲的時候,他接觸到了「格物致知」之學,王陽明一時間非常喜歡,便遍讀朱熹的著作,經常陷入沉思,思考「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後來王陽明為了實踐「格物致知」,下定決心想要窮竹之理,「格」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竹子。

有一天他的狀元老爸過來問他:你盯著竹子在幹嘛?

王陽明擺擺手:「不要吵,我在參悟聖人之道。」

那七天七夜,在王陽明的眼中,在他的世界中,只剩下了他和這根竹子。

這次的「守仁格竹」,王陽明沒有悟道什麼,反而讓自己著涼感冒了,所以從十八歲的時候,王陽明就開始懷疑朱熹的「格物致知」了。

3

步入仕途

之前就說過,王陽明心懷報國之志,所以自然而然的他也參加了科舉考試,因為步入仕途,是當時最便捷最有效報效祖國的道路。在王陽明21歲的時候,他第一次參加鄉試,便中了舉人,但是22歲時考進士,卻不中,當時的內閣首輔李東陽對王陽明笑道:「你這次不中,來科必中狀元,試作來科狀元賦。」才華橫溢的王陽明提起筆來,幾分鐘便只寫了出來,可謂是懸筆立就,當時朝廷有許多的大佬都驚為天才,卻也招來了一些嫉妒者,說如果這個人考上,必定是目中無人,首次科舉宣告失敗。當王陽明25歲再參加會試的時候,還真的再次被忌者所壓,又一次名落孫山。直到28歲的時候,王陽明才考取進士。

之前沒考上,有人嘲笑他:「以不中舉為恥」

王陽明回應這些人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

意思就是說,世人都是以考不上科舉為恥辱,而我王陽明不是,我覺得因為考不上科舉而心煩意亂的人,才是恥辱。

王陽明28歲正式進入仕途,後來陸陸續續又做了幾年的官,後來由於生病,回到老家休息調養了。在當時,宦官劉瑾擅政,由於劉瑾專權逮捕了朝中二十多位大臣,王陽明看不下這位太監的所作所為,就上疏論救,也為此而得罪了劉瑾。最後王陽明被貶官貴州,他來到中國的西南山區,這裡少數民族很多,王陽明為官正直,還親自教導這些少數民族的人學子,所以很受愛戴。這個時候的王陽明,對心學的認識,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王陽明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產物,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他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歷史上稱之為:龍場悟道

4

能文能武,平定禍亂

你不要僅僅的認為王陽明是一位思想上的大家,其實打起仗來,王陽明真的是一點都不含糊,是的,王陽明就是那種你說也說不過,打也打不贏的那種人,你說氣人不?

1518年,王陽明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1528年,王陽明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南贛剿匪,生擒寧王。這些都體現了王陽明過人之處。

南贛剿匪

1516年,王陽明巡撫南、贛。當時,南中地帶盜賊蜂擁四起。1517年王守仁親自率領精銳在上杭屯兵,假裝撤退,出敵不意進攻,連破四十餘寨,斬殺、俘獲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稱,權力太小,無法命令將士。王瓊上奏,給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從事。七月,進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橫水,破巢八十四,斬殺、俘獲六千多人。戰畢,在橫水設置崇義縣。隨後師還贛州,討伐利頭的盜賊,斬殺兩千多人。王守仁率領書生和偏裨,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附近的人都驚呼守仁是神。

生擒寧王

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王守仁平定盜賊後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無兵。在江西境內的朝廷官吏都來幫助守仁,又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縣士兵,徵調軍糧、製造兵械船隻。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給宸濠。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宸濠進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動。過了十多天,勤王兵未至,宸濠發覺被騙,帶兵攻下九江、南康。宸濠攻打安慶受挫,此時守仁大軍已集結完畢。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35天後宣告結束。

平定西南

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總督姚鏌不能平定,於是下詔讓守仁以原先的官職兼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兼巡撫。黃綰藉此機會上書爭辯守仁的功績,請賜給他鐵券和歲祿,並敘錄平定寧王叛亂功臣,世宗都答應。十二月,守仁軍至思恩,盧蘇、王受早就聽聞了守仁平定盜賊和叛亂,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

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廣兵抵達南寧,而盧蘇、王受剛歸降,願意立功自贖。王守仁於是派遣大臣商議,並命湖廣僉事汪溱、廣西副使翁素、僉事吳天挺及參將張經、都指揮謝佩監湖廣土兵,襲剿斷藤峽叛軍。此後仍然總督分永順兵進剿牛腸等寨,保靖兵進剿六寺等寨,約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達地點。

當時,叛軍聽聞明軍檄湖廣土兵抵達,均逃匿深險之中;又聽聞盧蘇、王受歸降,王守仁進駐南寧,故以為王守仁以散遣諸兵布陣,於是防備弛緩。至此,湖廣兵皆偃旗卧鼓馳馬抵達,與明軍一同突進,四面夾擊。叛軍大敗,於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據險結寨。官軍攀木緣崖仰攻,並隨後連連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擊斷藤峽。隨後王守仁密檄諸將移兵剿仙台等賊,分永順兵、保靖兵各自進剿,約定在五月十三日抵達巢穴。叛軍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圍困的大軍打敗,潰軍為副將沈希儀斬殺。至此,斷藤峽叛軍幾乎全盡。

5

何為心學

可能好多人不是很明白,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是何物?

又稱王學、心學、陽明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

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

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

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

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

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

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因為

事理無窮無盡

格之則未免煩累

故提倡「致良知」

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

「理」全在人「心」

「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

人秉其秀氣

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知行合一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

要知

更要行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

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知行合一,作為一種思想,

至今影響著你我,

你自己心中有想要的詩與遠方,

但是當下卻是無盡的生活苟且,

你不突破,或者說不尋求突破,

那你就只是「知」而不「行」

詩與遠方永遠在遠方

生活苟且伴隨你左右

王陽明思想主張主要包括:

心外無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唯求其是、四句教: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古文觀止》中收錄有王守仁的名篇《瘞旅文》、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早年作詩刻意求工整,晚年融會哲理。王守仁在書法作品以行草為主。王守仁將心學融入書法,豐富了中國的書法理論。王陽明著有:《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傳習錄》作品收錄於《明史》、《古文觀止》。

6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這句話是北宋大儒張橫渠說的

這些事是明朝牛人王陽明做的

1529年,王陽明平亂之後,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途徑江西病逝。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

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寧王叛亂封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隆慶時追贈新建侯,謚文成。萬曆十二年從祀於孔廟。入祀孔廟,就是成為朝廷認可的歷代大儒之一。這是官方最牛逼的認證!

王陽明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都做到了,有人說我國歷史上能夠做到三不朽只有兩個半,分別是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知行合一,簡簡單單四個字,好多人可能這輩子都做不到。平生俯首拜陽明。今天在浙江餘姚的「四碑亭」,在這裡有一個紀念王陽明的碑亭。人稱王陽明是「治學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聯為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

王陽明的陽明學派,影響很大。他廣收門徒,遍及各地。死後,「王學」雖分成幾個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見其長。他的哲學思想,遠播海外,特別對日本學術界以很大的影響。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就有一塊「一生伏首拜陽明」的腰牌。他的弟子與心學影響了很多人:徐階,張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揚海外!

古今眾人評價王陽明

徐渭: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

朱載垕: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朕甚憫焉!因念勛賢,重申盟誓。

黃宗羲: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魏禧: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曾國藩: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孫中山: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東鄉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陽明。

梁啟超:他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具偉大,軍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勛業。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孔子(儒學創始人)

孟子(儒學集大成者)

朱熹(理學集大成者)

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

四人一起被後人稱之為「孔孟朱王」

王陽明

是儒學史上最後一個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首發公.號:烈酒封侯

— 是非成敗,人生豪邁 —

— 堅持走心,堅持長得好看 —

本文部分史料出自

《明史》

《王陽明大全集》

《王陽明.傳習錄》

《明史列傳第八十三 王守仁傳》


推薦閱讀:

美國漢學家狄百瑞逝世 今天我們如何看待「新儒學」?狄百瑞尤其強調儒家思想中的自由傳統
從孔子取名《春秋》說起
為什麼中國是儒家社會?
格物致知這一儒家公案的現代解讀和分判

TAG:王陽明王守仁 | 儒學 | 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