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易雲音樂的音頻付費的一點思考

關於網易雲音樂的音頻付費的一點思考

按:本來早應該發出來的文章,拖了好久才來寫。

前兩天,在網易雲音樂的Web端看到了采銅老師的音頻產品——《采銅·好書精讀》,隨手點了試聽一下,還是覺得采銅老師的聲音缺少男聲的雄性魅力……在旁也看到了網易CEO丁磊親自為這個節目進行推薦,可見網易有多重視我們的采銅老師……

回歸正題,之前使用網易雲音樂時,沒注意到網易雲音樂有做知識付費這一塊,或許是因為在音樂版權上漸漸落後於其他兩大音樂平台,所以希望在音頻付費上尋找突破口,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一下之前上線的各個音頻付費欄目的時間節點:

采銅·好書精讀(知識技能) 2017/9/4上線

陳立客廳(知識技能) 2017/9/4上線

張大春說三國(人文歷史類) 2017/9/4上線

凱叔·聲律啟蒙(親子寶貝) 2017/10/10上線

焦享樂(音樂故事) 2017/10/10上線

而今天8月初,網易雲音樂因版權問題再次遭遇了「歌曲下架」事件,主要涉及韓語音樂和英皇歌曲(事件詳情見鳳凰科技)。因此,把這兩件事情聯繫起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證實我的猜想。

「既然在版權上沒能取得優勢,那就從這兩年比較火的「知識付費」切入吧」,我想,網易的大佬們就是這麼拍磚決定的……而且我認為在「知識付費」領域,網易也有著自身豐富的經驗和優勢,你看,現在的網易雲課堂不也是做得非常成功嗎?

做音頻付費欄目,就意味著網易雲音樂要和「喜馬拉雅FM」、「得到」這些先入局者競爭,在知識付費領域,「」才是最重要的資源,就像「得到」請來了在網上長年進行寫作的「李笑來」、「薛兆豐」等,這裡要重點說一下薛兆豐,之前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也推送了一篇關於薛兆豐和他的北大經濟學課的文章《一位北大教授的收入終於趕上了明星!但沒想到是以這種方式》(感覺前面缺少了震驚兩個熟悉的字),我們看到了薛老師拿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粗略估計有近1500-2000萬(此數據引自Fenng馮大輝老師的小密圈,而不是按人民日報這篇文章簡單粗暴的計算,沒有考慮到iOS系統的蘋果稅)的稅前收入,但我們很少有人知道,薛老師能有今天這個成績,不單是「得到」自有用戶體量的加成,更重要的是,薛老師自從1996年起,就建立了個人的網站「新制度主義時代」,長期在網路上發表文章,積累了一大批的讀者,君不見薛老師在新浪微博上的粉絲有298萬+,你說不在網路上長年進行分享,一個大學老師的粉絲能有接近300萬?

(薛兆豐的個人網站——新制度主義時代)

當然,對網易雲音樂來說,音頻付費是一個新的嘗試,最開始引入的內容生產者還比較有限,我認為,網易雲音樂平台未來可能也會找到自身在「知識付費」領域中的位置——更適合一些在網路上已經有一些名氣的中小V,類似於「小密圈」的創始人吳魯加老師在回答關於得到和小密圈的區別時說的那樣:「得到要頭部流量,小密圈聚集長尾」。

推薦閱讀:

競品分析:網易雲音樂vsQQ音樂
改進網易雲音樂的「音樂社交」構想
賬號已註銷
網易雲音樂為何可以在一干音樂軟體中脫穎而出?
漂洋過海來看你 - 李宗盛

TAG:產品 | 網易雲音樂 | 知識付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