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邁爾和她的影像故事
一部祿來相機(Rolleiflex camera),超過15萬張照片,從紐約街頭到芝加哥、洛杉磯,薇薇安邁爾就這樣穿梭在大街小巷,手裡一次次按下快門,記錄下了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城市影像。
2007年的一場拍賣會上,薇薇安留下的約十萬餘影像底片被來自芝加哥的收藏家——約翰·馬魯夫以數百美元拍得,由此無數令人驚嘆的攝影作品開始被打中熟知。2010年,芝加哥現代藝術中心MOMA展出了她的攝影作品。她的攝影展之後在世界各地蔓延開來,開始了長年的巡展之路。薇薇安邁爾主題攝影展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攝影愛好者和想要一窺神秘作者內心的人們。2013年由馬魯夫執導的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在美國上映,後來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紀錄片的提名。
出生在1926年的紐約,長大於法國和美國兩地來回遷移,25歲的薇薇安最終在芝加哥安定下來,成為一位專職照顧小孩的家庭保姆,除了偶爾抱著相機在街頭遊走,記錄那些擦肩而過的陌生身影,她的多半時間都是在沉默、孤寂中度過。
「她就像一個真正活著的魔法保姆,」曾受她服務照顧的家庭這樣評價。他們說,薇薇安給孩子們展示了不同於富人區的另一個世界,那些穿著破爛雙眼卻散發光亮的窮人貧民滿大街都是,在路上奔跑、撒野、狂歡的兒童,累癱了倒在路邊瞌睡的工人,當然也有西裝革履的商人,光鮮亮麗的貴婦……她的影集,融入了當時發生在美國的點滴故事篇章。
如果你一張張翻看過她的照片,你會在裡面看到美國的最真實的模樣。他們之中有人和我們熟悉的美國電影如此相似,他們穿戴整齊,西裝領結到皮鞋,一派商業大亨和電影明星的作風。
Kirk Douglas at the premiere of the movie Spartacus in Chicago, IL.
October 13, 1960
實際上這正是電影明星柯克道格拉斯在電影《斯巴達克斯》芝加哥首映會的現場照片。
March 18, 1955. New York, NY
這張照片背景構圖十分巧妙,路人行走的街道和兩旁的枯樹營造畫面的景深,突出視覺上的空間感,透視中心與畫面中心接近重合。前方穿著黑色大衣男士形單影隻,近乎巧合的是他恰與畫面中的其他成對的路人背道而行,照片里暴露出的孤獨感不必明說。
在其攝影作品中也不乏居於美國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他們外形樸素,甚或衣衫襤褸,眼裡透露著疲乏無力。
Chicago, IL
老太太打扮很隨意,雖然她的丈夫仍整齊地裝西裝打領帶,像是維持尊嚴般地緊抿下唇,左手高高攙起妻子的胳膊。但凌亂的頭髮、緊緊皺成波浪的眉頭暴露了他疲憊的精神狀態,全白的頭髮像是沒打理過,亂蓬蓬地隨風飛舞。
小男孩像是窺探寶物似地注視著紙箱內部,髒兮兮的小手緊扒著邊沿,或許裡面是被拋棄的玩具嗎?
這張照片雖然明顯虛焦了,薇薇安還是儘力捕捉到了畫面的戲劇感。
仔仔細細、一張張地欣賞著那個時代的美國,這些照片里的故事彷彿能立馬跳脫出屏幕,在眼前上演。薇薇安邁爾極有天賦地保存住了每一個戲劇性的瞬間,畫面清晰簡潔,巧妙地糅合了光影的氛圍塑造,構圖也展示了她拍攝的嫻熟技巧。她觀察世界的敏銳度、與生俱來的攝影天賦、藝術感十足的構圖、光影的使用,都近乎完美地融進了這些稍縱即逝的情景里。
在米蘭某個街角的小小藝術展廳里,我有幸邂逅了薇薇安邁爾的攝影展。當我站在她的作品前,研讀她的攝影戲法時,偶會聽到身旁傳來觀眾對影像故事的輕聲解讀。
「你瞧,她打扮得很漂亮。」
「或許是個貴婦人,或者明星什麼的,你看她的妝容……」
「她哭得很傷心呢!」
「大概是被奪走了糖果,就像你一樣。」
「真讓人心疼。」
……
我們大概並不清楚照片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只能憑靠薇薇安留下的瞬間,猜測解讀那個時間那個地點的情節。她的作品都具有強烈的故事訴說欲,並由此牽動著我們——作為觀賞者和接受者,展開想像,對故事自由地延續。
文章原創
圖片來源:
Vivian Maier Photographer | Official website of Vivian Maier | Vivian Maier Portfolios, Prints, Exhibitions, Books and documentary film
推薦閱讀:
※人工智慧掌控世界,花卉藝術永不磨滅
※傅春林榮獲盧浮宮國際藝術大獎
※隱佛即顯佛 | 安藤忠雄
※硯說|硯盞墨香敘時光——歙硯
※書法家徐兆祥-- 筆酣墨飽 行雲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