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被忽悠!資產配置很重要,但不是你想的那樣
來自專欄 投資鍊金術
首發微信公眾號:投資鍊金術 (MattLJS)
近期看到很多業內人士(包括大佬級人物)都提到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資產配置決定了95%的投資收益」。看官若是不信,可以去任意搜索引擎查一下,保證你能看到。這句話的出處是Brinson的那篇大名鼎鼎的論文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裡面的經典結論,但是結論引用錯了。
Brinson的論文第一版是在1986年的FinancialAnalysts Journal第一次被刊登,後續在1991年有另一版更新。那句被國人廣為流傳的原文是「investment policy explained, on average, 91.5 per cent of thevariation in quarterly total plan returns.」其中Investment Policy指的就是基準組合,也可以理解為大類資產配置。重點來了,Brinson提到的是資產配置可以解釋投資組合季度收益波動的91.5%,是波動,是波動,是波動,不是收益!
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投資組合本季度漲了5%或者跌了10%的幅度比例中91.5%是可以用資產配置來解釋的,而並不是投資收益本身。
投資者真心關心是-------我的投資收益多少來自資產配置?Brinson的論文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人家壓根就沒討論這個問題。引用BHB的結果就是張冠李戴,答非所問。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能夠回答問題?
如果硬要拍一個範圍的話大概是一半左右,因為配置對收益的影響很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時間的選取,Ibbotson and Kaplan(2000)分析的結論是40%的收益來自資產配置,而Vardharaj and Fabozzi(2007)用的相同的方法得出的結論是33-75%。 因此對投資收益影響最深的還是市場行情本身:大牛市普漲,大熊市普跌;利率漲債價跌,利率跌債價漲;這些都是一致的市場規律,在全球化進行到中後期的今天,很少有國家或企業能獨善其身。而配置本身又是兩個層面的事情:第一、選擇大類資產,股票、債券、現金、私募股權、貴金屬、期貨等等,選擇哪幾類納入投資組合;第二、確定資產類別後,如何進行比例配置,譬如組合裡面就是股債,那麼60/40、50/50、40/60這個就是比例優化問題,量化方法很多(MinVar, Black-Litterman, Risk Parity等)這裡就不詳述了,而最後才落實到擇時和選擇單個投資標的獲得alpha。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先需要考慮的是風險承受能力和投期限,投資收益回報是這兩個先決條件下的副產品。舉個極端點的例子,小張在北京工作4年了,父母給了他500萬現金準備讓他買房子,可小張還有1年才有購房資格,他的投資年限就是1年,這錢是拿來買房所以風險承受能力幾乎為零,除了保本的銀行理財以外,剩下的都是扯淡,更不用談資產配置。
如果各位看官再遇到有人提資產配置解釋了95%的投資收益的時候,不妨友情提示一下:第一,引用Brinson論文結論有誤,順便解釋一下波動是什麼;第二,95%的數字不對,就算是86年第一版也沒有高到95%。如果是xx理財的某個銷售,坊間俗稱資深投資顧問Kevin老師告訴你的這段話,那八成就是想賣給你他們的FOF產品,有坑慎入。
推薦閱讀:
※一款活期收益7%的高性價比理財產品
※投資理財用戶年輕人佔比為45.41%
※2017.2.6-2.10復盤總結以及2.13-2.17展望
※投資問答(27):期指高水丶低水│脫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