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萊陽有個姓「粘」的村子,是女真皇族完顏氏的後人

山東萊陽有個姓「粘」的村子,是女真皇族完顏氏的後人

75歲的山東煙台萊陽高格庄鎮東大策村農民粘洪光,最近有個幸福的煩惱。

幸福的是,他的兩個孫子這兩年分別娶妻生子,讓他當上了曾祖父,享受到了四世同堂的歡樂;煩惱的是,在兩個重孫子起名的問題上,住在城裡的孫媳婦兒,跟他的意見並不統一,沒有使用老粘家代代傳下來的輩分用字,而是起了個更時髦的名。

按照輩分起名字,曾經是民間奉若圭皋的傳統習俗,但如今除了部分農村老人還堅持之外,城裡的多數年輕人都已經不太在乎。

跟孫輩們兒不同,老粘就是一個很在乎輩分的農村老人。「我們粘姓比較特殊,人數比較少,都能論上輩分,如果不按照祖宗規定的用字起名,豈不是壞了規矩?」粘洪光說。

粘洪光的輩分是「洪」字,他的兒子是「武」字輩,孫子是「來」字輩,如果按照他的意見起名的話,重孫子應該是「昌」字輩,再下一輩是「陽」字,這五代人的用字連在一起,組成了一句話「洪武來昌陽」。(歷史上萊陽曾叫作昌陽)

洪武來昌陽,不僅是萊陽粘氏家族的輩分用字,也是這支女真皇族完顏氏後人的歷史寫照。

「粘」這個姓氏,相信不少朋友是第一次見,這個姓氏的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呢?喜歡看歷史書或者看岳飛抗金故事的朋友,或許會聯想到宋金時期的一個歷史人物「粘罕」。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麼恭喜你,回答正確。粘姓,的確是金朝開國大將粘罕的後人。

根據《金史?完顏宗翰傳》記載,「宗翰本名粘沒喝,漢語訛為粘罕,國相撒改之長子也。」完顏為金朝皇族姓氏,完顏宗翰從輩分上來說,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侄子輩(其子侄漢名都冠以宗字,如完顏宗干、完顏宗弼等)。在金熙宗年間,粘罕(宗翰)官拜太保、尚書令,領三省事,封晉國王,是金朝前期的重臣。(在黃曉明版本的電視劇《精忠岳飛》當中,粘罕經常出場)

如今,粘罕被尊為粘姓的一世祖,到了第8世時(元朝期間),他有位後人名叫博溫察爾,南遷福建晉江,到了博溫察爾兒子這一代,正式以「粘」為姓。根據粘氏族譜記載,博溫察爾共有三子,分別名為「粘壽」、「粘祿」、「粘正」。

三兄弟成人之際,正當元明鼎沸之際。迫於生計,粘壽和粘祿留守福建,粘正則乘船北渡,在洪武年間輾轉來到了萊陽,成為萊陽東大策村粘姓的始祖。在宋元明時期,從東南沿海到膠東半島,海運很通暢,位於膠東半島南段丁字灣畔的行村(海陽)、羊郡(萊陽)、金口(即墨)等地,都曾是繁華的港口,元朝時的海上漕運,即按照此路線行走。粘正想必也是從丁字灣下船,沿五龍河北上,最終選擇了在五龍河和娘娘山之間的東大策村作為定居地。

經過數百年的繁衍,如今的東大策村大約有400戶人家,有1000多粘姓族人。

按照古代大宗小宗的標準,如今居住在福建晉江的粘姓族人,是本姓的大宗,負責建宗祠、修族譜,組織定期祭祖(女真族源於東北,後人祭祖多到黑龍江的阿城)。在幾年前的一次祭祖儀式上,兩位萊陽粘姓族人遇到了從福建台灣趕來的宗親,一寒暄得知前者是山東的族人,讓後者十分激動。因為在福建粘姓族譜上,確實有粘正去山東的記載,但一直不知其子孫的具體下落,而今終於找到。為此,福建粘姓族人曾專門派人到萊陽東大策村對接族譜。幾百年未通音訊,南北兩支粘姓族人相見之後,仍倍感親切。不過,由於歷史原因,福建的粘姓登記為滿族,而萊陽的粘姓卻是漢族。

根據粘洪光(19世)的介紹,萊陽粘姓曾在清朝嘉慶和民國年間兩次修撰家譜,而今又過了近百年的時間,族中又有了很多變化。為了及時更新族人的情況,自嘲「墨水不多」的粘洪光在熱心族人的幫助下,志願開始了新一輪的修譜工作,75歲的粘老爺子不會用電腦,了解到的情況都用手寫在紙上,裝訂成冊。

「我跟村裡人說了,你們誰家有結婚、生孩子的喜事,一定要告訴我一聲,我及時寫到族譜里,這才對得起祖宗。」說這句話的時候,粘老爺子的表情很認真。

(東大策村熱心修譜的族人)

推薦閱讀:

東漢分郡國系列·中平元年時的揚州刺史部
國家篇(二)「南人不可為相」:晚期帝國與中原文明的「北退南進」
為什麼毛澤東的女兒不姓毛,蔣介石的女兒也不姓蔣呢?
大唐王朝最美的名字叫什麼?
500.讀歷史16~《自題金山畫像》

TAG:族譜 | 中國歷史 | 金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