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萬物生
來自專欄 鑒賞翠薇閣藝術館
傳播文化 | 珠寶美學 | 中式收藏
春分
【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古人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活動有:
(一)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祝福 希望天上神看到。
(二)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 踏青挑菜沒心情。飲食方面,則有春菜,春湯,春酒等。
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春分這個節氣到來的時候,冬天的跡象已經看不見,四處瀰漫著勃勃生機。百花齊放,萬鳥齊鳴。
而清代有一位名金農的畫家卻「以春為恥」。他有詩云:「雪比精神略瘦些,二三冷朵尚矜誇。近來老丑無人賞,恥向春風開好花。」
金農有「丹青不知老將至」印章,並題有印款,印款透露出一些值得重視的思想:
既去仍來,覺年華之多事;有書有畫,方歲月之無虛。則是天能不老,地必無憂。曾何頃刻之離,竟何桑榆之態。惟此丹青挽回造化,動筆則青山如笑,寫意則秋月堪誇。片箋寸楮,有長春之竹;臨池染翰,多不謝之花。以此自娛,不知老之將至也。
這裡所說的「長春之竹不謝之花」,在金農一生藝術中很具象徵意義。他喜歡畫竹,就是要表達它似乎在時間之外的特性,不隨春去春來而花開花落。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金農的藝術就是他的「不謝之花」,花開花落的事實不是他關注的中心,而永不凋謝,像金石一樣永恆存在的對象,才是他追求的。大地上天天都在上演著花開花落的戲,而他心裡只專心雲捲雲舒的恆常之道。繪畫,在金農這裡只是他思考生命價值的一種途徑。
似乎金農是一個害怕春天的人,他喜歡畫江路野梅,他說:「 野梅如棘滿江津,別有風光不愛春。」 他畫梅花,主要是畫迴避春天的主題。他說:「每當天寒作雪凍萼一枝,不待東風吹動而吐花也。」臘梅是冬天的使者,而春天來了,她就無蹤跡了。
他有一首著名的詠梅詩:「橫斜梅影古牆西,八九分花開已齊。偏是春風多狡獪,亂吹亂落亂沾泥。」 春風澹蕩,春意盎然,催開了花朵,使她燦爛,使她纏綿,但忽然間,風吹雨打,又使她一片東來一片西,零落成泥,隨水漂流。
躲避春天,是金農繪畫的重要主題,其實就是為了超越人生的窘境,追求生命的真實意義。金農杭州老家有「恥春亭」,他自號「恥春翁」。他以春天為恥,恥向春風展笑容,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意思。他有詩云:「雪比精神略瘦些,二三冷朵尚矜誇。近來老丑無人賞,恥向春風開好花。」
在國人的理解中,在一定程度上,正看中這不隨歲月流逝、沒有花開花落的「無生」特性。金農要使春殘花未殘,花兒在他的心中永遠不謝。
【以上內容部分摘自朱良志著書《頑石的風流》】
翠薇閣藝術館 · 原創作品 賞析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