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氧菌和厭氧菌的概念和區別

需氧菌和厭氧菌的概念和區別

根據細菌是否需要氧氣,我們可以將細菌分為需氧菌和厭氧菌。

二者主要區別是:

需氧菌生存需要氧氣,厭氧菌生存和代謝不依賴氧氣;

需氧菌可以在富氧環境中繁衍生息,而厭氧菌在有氧環境中可能會死亡。

在缺氧的機體環境,厭氧菌具有生長優勢,有時會發展成為病原體。

除了是否需要氧氣,細菌對氧氣的利用方式也存在差異,根據這些差異,可對細菌進一步分成以下幾類:

專性需氧菌

兼性厭氧菌

微需氧菌

耐氧厭氧菌

專性厭氧菌

專性需氧菌生存需要氧氣,它們在無氧的環境中會死亡。炭疽桿菌就是一種典型的專性需氧菌。

與專性需氧菌正好相反,專性厭氧菌暴露在有氧的環境中會死亡,例如破傷風梭菌和肉毒梭菌。

兼性厭氧菌在有氧和無氧環境下均能存活,不過,這類細菌在有氧環境中會優先利用氧氣。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是常見的兼性厭氧菌。大腸桿菌的亞型,例如O157:H7,可以導致出血性腹瀉;葡萄球菌可以導致皮膚感染,如皮膚膿腫、毛囊炎、膿皰瘡(小兒多發,又叫黃水瘡)。皮膚創傷較深,感染葡萄球菌後可形成蜂窩織炎,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感染。

微需氧菌可以在氧分壓低於空氣的條件下存活。引起消化性潰瘍的幽門螺旋桿菌、引起萊姆病的伯氏疏螺旋體,都是微需氧菌。

耐氧厭氧菌不會以任何方式使用氧氣,氧氣對其也無毒性。例如乳酸桿菌屬,通常存在於腸道、皮膚和陰道。陰道部位乳酸桿菌數量劇減時,陰道加德菌和擬桿菌會增殖,菌群失衡,發生細菌性陰道炎。

在試管培養基中,

專性需氧菌聚集於培養基表面以充分利用氧氣;

專性厭氧菌則相反,在試管底部聚集,遠離氧氣。

兼性厭氧菌聚集於試管頂部。

微需氧菌在培養基上部聚集,但不會出現在表面。

耐氧厭氧菌均勻分布於整個培養基中。

從化學角度來看,代謝是將高能態分子轉變為低能態分子的過程,這個過程釋放的能量供細菌使用。除了氧,硫是最常見的氧化劑。硫有多種化合價,高能態硫化物參與反應釋放能量。許多厭氧菌能夠將硫化物降解為硫醇,甚至硫化氫。這些硫化物有惡臭的氣味。在自然界中,沼澤噴發氣體和腐肉通常含有硫醇或硫化氫。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了避險,獲得了厭惡硫化物氣味的能力。根據是否有惡臭氣味,我們可以對厭氧菌是否存在做出預判。

感染位點也是預診判斷的重要依據,口腔,

氧對需氧菌和厭氧菌的影響,對感染的治療有重要的意義,通常需要區分是需氧菌感染還是厭氧菌感染。厭氧菌對很多抗生素不敏感,所以治療厭氧菌感染難度一般比較大,例如,治療脆弱桿菌通常需要聯合使用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甲硝唑+環丙沙星或慶大黴素。


推薦閱讀:

師徒之爭:到底是誰發現了鏈黴素?| 科學春秋
微生物檢測中樣品檢測相關操作
名稱中含有「巨」字的生物有哪些?
Follow your gut 讀書筆記
中醫是否可以治療幽門螺桿菌,中醫是如何看待這些微生物的?

TAG:細菌 | 微生物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