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本意----兼論古往今來的高僧大德講經說法為什麼總是愛扯閑篇兒
佛陀的本意,是智慧。
為什麼所有人都公認他是佛陀?撇開歷史考據,他總歸是個人,無論他出生的時候有多少祥瑞之兆,他的經歷有多麼曲折離奇,他的成就有么多不可思議,總歸,他是個人。
一個人,為什麼被公認為佛陀?
因為他得到了真正的無上的大智慧,而且呢,他總結了自己得到智慧,提升智慧的修行方法,並且無私的傳法度人,希望別人也能得到智慧,提升智慧,所以我們公認他是佛陀。
那麼反過來說,如果他自己本身沒有得到智慧呢?還能不能說他是佛陀呢?這就很難了。就算你嘴上念著佛陀,估計心裡也會嘀咕:
又沒得到大智慧,算什麼佛陀?
所以說:
佛陀的本意,是智慧!
禪宗也好,密宗也罷,等等等等,都是歷代高僧大德,總結而來的,修行方法,儀軌。而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讓別人,都能得到智慧。
我平時愛聽高僧大德的講經說法,聽的稍多一些,就總是疑惑:
為什麼古往今來的高僧大德,講經說法總是愛扯閑篇兒?
一句四個字的「如是我聞」,就能扯上幾天幾夜都說不完。讓人一方面既覺得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偷偷覺得,實在是太啰嗦了,您直說本意不行么?
我這人愛瞎琢磨,琢磨來琢磨去,我想,這肯定跟佛教的教化方法有關,跟佛教在中土傳法的歷史因緣有關。
我水平有限,無法細究這些專業問題,只能談一談大致粗略的感想和心得。談的不好呢,也請大家多多包涵,畢竟,我連自稱佛陀弟子,也不大好意思,只能說是佛門外頭的愛好者吧。我想,既然佛門廣大,那麼我這個門外頭的愛好者,出於對智慧的仰慕和虔誠,即便是談的不夠好,相信佛陀本人,也是不會過分責備的。
佛陀傳法,面對的弟子,各種各樣,來歷,出身,經歷,性格,脾氣,水平,都不一樣,但要單個秘傳,從效率上來說,太慢,從佛陀廣施教化的心愿來說,也肯定不能滿意。那就只能大傢伙湊在一塊,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了,好比現在的各種研討學習班,佛陀是主講人。弟子們聽了以後,不明白的就問,佛陀耐心的給解釋。大致來說應該是這麼個情況。所以歷來佛教都推崇開壇講經,高僧大德主講,下面許許多多的人聽。說白了,是在辦普及班。
普及班裡,肯定有水平高的高材生,時間長了,高材生再繼續無休無止的上普及班,就沒意思了,也得不到提高,那麼佛陀就得開開小班,也就是提高班,精修班。讓高材生能夠進一步修行。各個時期具體有多少人上佛陀的精修班,我不知道,但人數上,肯定比普及班少得多。畢竟佛陀自己修行得智慧,都九死一生,那麼的不容易,何況芸芸我輩,凡夫俗子。所以,能上精修班跟著佛陀進一步學習的,肯定是有大願力,大慧根的極少數人,水平遠在我背一般人之上。所以我一直懷疑,密宗可能就是延續了這種精修班的傳法系統。
再回到我的疑問,為什麼古往今來的高僧大德,講經說法總是愛扯閑篇兒?我覺得,這肯定是普及班教學法不得不這麼做的原因。因為過去幾千年,有文化有水平的,能進精修班的,都是極少數人。普羅大眾,最多只能上普及班。種田的,挑糞的,拉車的,趕馬的,要和這些普通人傳法,你一上來就弄得過於高深,行不通,他們一旦聽不懂,你的傳法就失敗了。那怎麼辦?
這就考驗智慧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講故事,也就是扯閑篇兒。借著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鬼怪啊,神佛啊,超自然現象啊,報應啊,調動起他們的興趣,然後把正法摻在裡頭,希望能啟發他們,度化他們。
所以,普及班裡,閑篇不斷,鬼神無窮。
我無緣得見精修班,但照我的揣摩和猜測,估計他們不會過分的扯這些閑篇兒。他們肯定是主要研究探討,怎麼得到智慧,怎麼提高智慧,因為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為什麼這麼說?
你看禪宗傳法,一祖到六祖,大部分時間,是在找接班人,能接衣缽的人,找到了,發現了,真正傳法,也就是傳衣缽的時間,很少,也很短,在極短的時間內,衣缽傳下去了,還得趕緊跑,趕緊躲起來,免得被害死。然後躲起來以後,自己再偷偷地依法而行,秘密的修鍊,最後得到智慧。他們在哪極短的時間內,傳的是什麼?是修行的方法,也就是方法教給你,你自己慢慢練去吧!而且這個方法肯定不是一成不變,因為各宗各派都有不同的傳承,所謂萬法歸元,只要能得到真正的智慧,行得通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既然時間短,肯定是把大的宗旨說明白,再把修行修鍊的經驗方法談一談,然後就是,你趕緊跑吧!躲起來好好修。總而言之,大的宗旨不變,具體的方法,自己去照著前輩經驗,自己琢磨,自己體會,自己總結,不必拘泥於某一個方法而一成不變。最後千叮呤萬囑咐,小心點,快跑,否則你死了事小,法脈斷了可就事大了。情況緊迫,時間倉促。
既然時間短,怎麼可能像前面所說的那樣,一句「如是我聞」就扯上幾天幾夜還說不完。要照那樣的傳衣缽的話,估計如字還沒講完,有殺心的人就發現了,明殺暗害的就來了。
我也扯兩句閑篇兒,怎麼這麼艱難?我佛慈悲,傳的肯定不是害人的法,是慈悲的法,怎麼就那麼多殺呀害呀的?可想而知,世道有多壞,人心有多壞。你得到了衣缽,那我咋整?我的牛皮早吹出去了,得衣缽的是我,甚至可能已經吹到皇帝那兒去了,榮華富貴,要麼已經到手,要麼正等著我呢,好嘛!你從哪個褲襠里蹦出來了?你得了衣缽,你得傳正法,那我還混個屁啊!榮華富貴沒了不說,搞不好皇帝發現我騙了他,那我還能活嗎?得嘞!你呀,給我死去吧!你死總好過我死。只要衣缽在手,多找點保鏢護衛,上面有皇帝照著,誰敢說我不是真傳?
具體真相雖不可知,但大致情形,料想差不到哪兒去。
佛陀傳法,艱難可知,因為下面的聽眾里,像這樣居心的貨色,肯定絕非一兩個。佛陀知道,又能如何呢?最好的解決之道,是不管他,廣施教化,只要得到智慧的人多了,這種貨色的生存空間自然就少了,到最後,最理想的局面就是,大家無分善惡,都得到了智慧,前者自不必言,而後者,只要是真的得到了智慧,他自然而然,就轉惡為善了。
所以才會有那句高深的話:
度化一個惡人的功德,比度化一個善人的功德,要大得的多的多的多!
喜歡聽故事的人,不妨多聽聽那些扯閑篇兒的故事,我偷偷告訴你,這些故事,比那些什麼評書快板,可有意思得多了。比如宣化上人的講經說法,那真叫一個京腔京韻,太好聽了。
那麼喜歡深究佛里的人呢,就不必太在意那些什麼故事到底是真是假了,也不必探究到底是人造神還是神造人。
因為,佛陀的本意,是智慧。
他不是想自己封自己為神,連別人封他為神,他都不樂意。只不過為了普及班的教學需要,神不神的,也只能隨緣了。
因為普及班裡,求富貴安康,求升官發財,求妻妾子嗣,等等等等的,居多。智不智慧,反倒沒什麼人關心在意。
附:了生死是怎麼一回事
佛經里老說了生死,度苦厄。
我私心以為,真正的了生死,本意是,超脫生死,不是什麼輪迴投胎什麼的,那只是方便講經傳法的一種說法,順應世人求生怕死的心態。
什麼是超脫?是心態上的超脫。
打個比方,男女真心相愛,被各種現實原因阻撓,不得已,確實是真心相愛,不忍分離,於是坦然面對死亡,雙雙殉情。注意!我說的可是真心相愛,不是什麼兩個人去殉情,女的跳海死了,男的怕水冷,又爬上來了那種,那是犯罪。說到這裡,我很慚愧,身為一個男的,我感到無比的羞恥!
再比方,仁人義士,為了自己的理想,願望,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不管難也好,易也罷,他都求仁得仁了,面對死亡,他心中坦蕩,無所畏懼。
再比方,老人活到了歲數,兒女也成家了,安居樂業了,自己呢,慾望也不多,家裡人都好好活著就行,時候一到,安然而逝。眾所周知,這可是天大的福分吶!古今中外的皇帝,都幾乎沒人有這個福分吶!
這些個比方,說明什麼呢?就是我所說的超脫生死!超脫生死不是沒有生死,而是到了這一步,生死都是小事了,幾乎可以忽略了。
佛陀死了沒有,當然死了。但眾所周知,他超脫了生死。超脫生死,不是沒有生死,而是,他得到了大智慧,而且廣施教化,度己度人。一個人,得到了大智慧,又干著自己最樂意乾的工作,最然辛苦,雖然危險,但是只要這個度己度人的工作,是自己真心喜歡,真心愿意的,那也就樂在其中了。時候一到,肉身化去。無非一個死而已,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大多數人,比如芸芸你我,既沒得到真正的愛情,理想願望也很渺茫,家中的家事親情,糾紛牽扯,就連每天從事的工作,都是老大的不願意,為了吃飯糊口,不得不強忍著。內心深處,無時無刻不在念著京劇里的道白:
「苦~~~哇~~~~~!」
就更別說得到智慧了。
所以,既活的憋屈,又貪生怕死,就這麼糾結的煎熬著!
怎麼可能,了卻生死呢?
推薦閱讀:
※所謂的「佛門中有求必應 」是真的嗎?
※佛教到底是什麼?客觀的說一下佛教:佛教的世界觀,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發展歷史。
※禮拜佛像是否是偶像崇拜?
※真理 ----第二章 闡明宗旨 第十一節/共十三節
※如何看待以陶弘景真人,神霄派掌門為首的道教歷代宗師都修佛,是否道教可以佛道雙修?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