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師子女教育:「先得月」還是「燈下黑」?

教師子女教育:「先得月」還是「燈下黑」?

 在現實生活中,教師教育不好自己子女的現象屢見不鮮。耳邊常聽見這樣的話:「對別人的孩子,我總是教得很好;對自己的孩子,我卻束手無策!」 「自己能教出優秀的學生,卻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出類拔萃!」 「我能帶出一個出色的班級,怎麼就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教師,作為教育專業人士,在教育自己子女方面是否有優勢?

  就此問題,華東師範大學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鵬在蘇州、無錫、山東等地展開調研,結果顯示:教師子女的成長經歷容易產生「兩極分化」,好的特別好,但出問題的也多。

  前段時間,中國教育報記者也在四川部分學校發起了一場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75%的教師認為比起其他行業,自己在教育子女上並沒有優勢。54%的教師認為自己陷入」教不好自己子女」的困境,教師在教育自己子女時反而容易出現「燈下黑」現象。

「老師家的孩子」是光環也可能是枷鎖

  王婷(化名)是四川綿陽市一所城區學校的中學生。一天,她心情很好,突然想學做番茄炒蛋,當她在廚房忙活了半天,終於把熱乎乎的番茄炒蛋端上飯桌時,父親的反應令她永遠忘不了:「你怎麼能先放番茄後放蛋!」父親幾乎是怒吼。隨之而來的,是父親漫長而可怕地說教。

  王婷的父親是學校教導處主任,在學校有較高的威望,這得益於他對學生要求嚴格。他對女兒的要求也是一樣。在他的「高標準、精細化」管理之下,王婷的成績在初一時名列前茅,到了初二,成績卻開始下滑,王婷自己也被嚇到了。她把父親的高標準強加到自己身上,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不允許有任何玩耍的時間。神經始終處於緊張狀態的王婷,出現了早期精神分裂的癥狀。

「過高期望值之下,產生的是兩個結果,要麼妥協,強迫自己滿足父母的期望;要麼迴避,努力之後怎麼也達不到,就選擇逃離。」成都心希望青少年心理關愛中心心理老師胡東海說,這樣的案例他都遇到過,王婷是不斷強迫自己妥協,而有的孩子,就表現出要遠離父母。

  這樣的故事不是個案,甚至有一些極端的例子見諸報端,也有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就發生在身邊。在平昌縣長大、同為教師子女的敬浩(化名)清楚地記得,初中時,一位教師子女的手腕上有道清晰的疤痕,「是用刀片割的」,身為教師的母親給她的壓力太大,一次成績考差就會被母親喋喋不休地念叨。

  「教師子女這道所謂的『光環』,在有的孩子身上是動力,但在另一些孩子身上可能是巨大的壓力。」成都市一名教育科研人員車芸(化名)說,她最近參加了一個教研活動,活動中他發現,學校的一位教師子女在課堂上侃侃而談,表現非常好。因為是教師子女,參加活動的教師們大多對他很關注,而恰巧這個孩子是很適應和享受這種狀態。

身為教師子女,就像時刻站在聚光燈下,暴露在父母、父母的同事等眾多教育從業者的目光之下,無形中朝著眾人期待的「品學兼優」方向發展,德智體美勞樣樣不能落後。車芸說,如果孩子本身不是那麼優秀,不能輕易地「用智商碾壓他人」,不是愛表現的性格,那麼來自教師父母及其同事的關注,就會形成巨大的壓力,讓孩子在無形中想努力變成令大家認可的優秀學生,這就像一個無形的枷鎖,會讓孩子透不過氣來。

教師角色「不下班」壓縮子女成長空間

一旦教師以職業的身份介入對孩子成績及行為的高度關注和管束中,他和子女之間的「拉鋸戰」就開始了。

  石凡(化名)自打上小學開始,就展開了與父親的「拉鋸戰」。石凡的父親在一所鄉村學校任教,他小學6年都在父親的班上,到了初中還是被父親安排到親戚執教的班級。石凡成績不錯,常常是班上第一第二名,即使這樣,父親也極少表揚。父親總是扮演一個監督者的角色。「我全部的生活重心就是給父親一份滿意的答卷。只要有一點瑕疵,父親就會站出來批評指正。」石凡說。

  在這場「拉鋸戰」中,父親總是「贏」的那一個,直到在縣城上高中,留在鄉村的父親才遠離了他的生活。但父親注視的目光依然在,高中時,石凡有一次考砸了,父親知道後,立馬就翻臉,那是石凡第一次跟父親激烈爭辯:「你就從來沒鼓勵過我!」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看到孩子犯錯誤,不自覺地就要吼出來。」在眉山市教育機關部門上班的郭林(化名)說,可能自認為懂教育、了解自家孩子的性格,忍不住要去糾正他眼前的錯誤,忘記了孩子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

  車芸認為:任何家庭,孩子剛讀書時,對孩子要求都很高,隨著孩子的成長,要求會遞減,參與教育的熱情也會遞減。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實際狀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作為家長,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作為教師,班上有許多優秀的孩子,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集體中處於靠前的水平。

  「教師的職業被崇高化了。」成都市武侯計算機實驗小學心理老師謝歲寒認為,教師的職業特點是具有權威性,社會要求教師有知識、有很高的道德水準、有正確的價值觀,教師也在不斷滿足這個形象。

教師大多數是管理主義者,在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面有章可循,這是優點,但隱患是容易在家做權威、當教師。有的教師出於職業習慣,將教育學生那一套不自覺地帶到家中,動輒就把孩子也教育一番,這絕對是失誤。父母的角色不一樣,需要更多的傾聽、陪伴,給予子女無條件的愛,給子女提供安全、輕鬆的家庭氛圍。「如果父母沉迷於老師的角色『不下班』,那麼孩子就沒有一個舒展自我的空間。」謝歲寒說。

一些教師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

  正是在父親這樣的嚴格要求下,石菲琳(化名)一直都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孩子。她把父親的要求當作自己的目標,甚至按照父親的喜好,不跟成績不好的學生一起玩,以免被影響。

  父親為了爭取上重點高中的少量幾個名額,讓馬上升入初三的石菲琳重新讀初一,石菲琳沒有反抗。她順利考上最好的高中,大學也是名校。這時,父親感到十分欣慰,石菲琳卻陷入迷茫的深淵。

  因為沒有特別的愛好,從來都是按照別人希望的方式成長,她選專業成了一個難題。胡亂選了一個看起來有前途的專業,學習之後卻發現根本不喜歡,到了大四擇業時,石菲琳沒有方向,直到畢業都沒有落實工作,面試時對應聘職位一無所知。

  謝歲寒說,教師大多習慣把聽話乖巧當作衡量學生德養的一條重要尺規,把不聽教、言行不合常規的孩子視作後進生。長期的職業習性,使得大多數教師在心理上有一種定勢,很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會像班上某個特別難教的孩子一樣最終成為差或壞的學生。因此,教師對自己的子女也像對學生一樣,格外嚴謹,要求孩子言行舉止中規中矩,以對待老師的態度對待父母,以言聽計從為尺規,不可有超常的舉動。

當教師的父母的願望太強烈,就會壓抑孩子的人格,孩子會不自主地成為父母想要的樣子。但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容易迷茫。

  從進入初中,被編進父親執教的班級開始,敬浩的快樂童年幾乎就宣告終結了,隨之而來的是魔鬼式的訓練。進校時,敬浩除了語文成績,其他科目的成績均為倒數,這個成績讓父親傻了眼,他當即宣布:「我要是連你都教不好,怎麼能教好別人?」從此,敬浩早上5點半起床讀英語,父親無論工作多忙,每天都要給他布置一張又一張的試卷,然後守著他做完,現場批改,一道接一道題講懂。這樣下來,硬是讓敬浩成為了全校第一名。

  不過,敬浩清楚,這些成績都是「身外之物」,是父親努力加給他的,到了高中,到了新的學校,他的成績一落千丈。這時,父親慢慢開始接受這個成績不太理想的敬浩。敬浩認為,可能是離開了原來的學校,父親再也不用在他身上證明自己的教育能力了。

  教師對孩子的高期望值很大程度上與成績掛鉤,這與教師的自我成就感有關,教出成績好、表現好的學生,教出成績好、表現好的子女,成了教師評價自身是否優秀的一條標準。

  「好面子」思想來源於教師的職業成就感。謝歲寒認為,教師是道德感很高,對職業成就感有著強烈渴望的一群人。而目前不少教師獲取認同的方式,就是教出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而他們的子女是否優秀,則成了檢驗教學水平的一個「試金石」。其中的認識偏差,跟教師的評價體系有關。

教師也需要補上家庭教育這一課

  王鵬認為,教師教育子女出現的一些問題,一方面跟教師教育的價值取向有關,另一方面也跟教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修養有關。教師有著專業、系統的培訓——師範教育,而且教師入職後還有長期的、制度化的培訓,但家庭教育卻是「孤軍奮戰」,很難達到系統化的學習。

  教師作為教育專業人士,有一些優勢:如,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可以輔導孩子學習;見過許多教育案例,能夠解釋孩子的行為等。但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兩個系統,他們有交集,但有著本質的區別。王鵬認為,教師傾向於比較,傾向於制定獎勵和懲罰的標準,但家長需要給孩子的是無條件的愛。

  曾有一項調查顯示,一定比例的教師選擇從事教育,是覺得教師行業比較穩定。許多教師害怕從事高風險的職業,希望能穩定就好。這種職業心態也會對自己孩子的產生很大的影響。

  近年來,社會對教師職業褒貶不一,一些極端事件的出現導致教師群體的壓力很大。王鵬分析,教師的責任心非常強,想要為每個孩子服好務,但一個班上總有幾個調皮孩子,教師每天與孩子「鬥智斗勇」,心裡的「負能量」不可忽視。但由於老師的道德感又很強,「負能量」往往壓抑在自己心裡,難以宣洩。

「負能量」過多,也有可能對自己最親的人發火。王鵬認識一位副校長,在學校對學生很好,回家卻要打自己兒子。別人勸他,他說:「學生我不敢打,兒子我還不敢打?」王鵬認為,每個父母都是第一次當家長,家庭教育都要從零學起,無論是否身為教師,如果缺乏家庭教育知識,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都會暴露諸多問題。

「教師教育孩子要學會放下。」車芸在孩子讀初中時,終於放下了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心目中優秀孩子的想法,而是承認他現在的樣子,她和兒子的矛盾一下子就解除了,並且兒子雖然成績一直沒有突破,但在藝術、審美等方面表現出的才華讓她欣慰。車芸終於明白有些「短」可能「補」不起來,但依靠一技之長,孩子就能幸福。

  謝歲寒認為,和石菲琳、車芸的兒子一樣,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成人」就意味著孩子要找到自我、相信自我、認可自我,當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觀念時,就懂得如何發揮自我的優勢和潛能做到「成才」。

對於教師來說,讓孩子成為自己,首先就是要放下對子女過多過高的要求,給孩子自我發展的空間。另一個更重要的,是教師首先要找到自我。當教師在職業發展中的自我發展和自我認同的需要得到滿足,找到穩定的職業幸福感時,即使不需要言傳,孩子長大後就能夠知道為什麼而活,應該怎樣活。

  小初高英語課本單詞錄音、速記、闖關、時文、美文、同步課時精講精練,盡在奇速在線 qisuen.cn,關鍵還免費!

  更多內容請關注奇速英語微信公眾號:qisuen 獲取更多英語資料。

  如果您孩子英語學習有困難,單詞記不住,學習沒興趣,成績時起時伏,請加奇速英語羅老師: QQ3234190098 微信q3234190098

  關注教育行業最hot的奇速英語(微信公眾號qisuen)每天還有優質英語學習資源,故事記單詞,英語演講,英語歌曲,英語電影和每日雙語美文聆聽哦。

推薦閱讀:

如何為自己的人生製造貴人呢?
孩子,你的善良,必須要有鋒芒
教育部實施全國學生終身一人一號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實際實施需要協調哪些因素?
你讀對了他們的名字嗎?丨易讀錯音姓氏合集
如何看待西南交通大學橋面分流?

TAG:教育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