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窮人家的富二代是什麼樣子的?


去朋友公司談事,說到團隊建設,他困惑地說:「以前我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責任心,現在簡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員工,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行為乖張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我有一個員工,父母工作不穩定,他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奶奶家裡也窮,但正因為窮,只要有10塊錢,就把10塊錢全花在他身上。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讓同事對他意見很大。

離職前,我找他談話,他表情遊離,忽然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個人,特別像我爺爺。」

我知道長大成人對他是一種凌厲的痛,因為寵愛他的人再也幫不了他。

02

Part

2

補償心理,是長輩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窮人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能夠保持清醒:我們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責任,自強自立;

如今,各種創富神話衝擊社會各個階層,越來越多沒有創富的人,把責任推給機遇、社會不公、階層固化,因為看不到希望,只能傾盡所有對孩子進行補償:我不管你將來如何,至少小時候,別人有的你都有。

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我去一個賽艇俱樂部玩過幾次,有個14歲的男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每天早晨6點起床,搭公交轉地鐵再步行來訓練。訓練完畢,幫教練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個地方打籃球。要去美國留學,他擔心體力跟不上,跟同學玩不到一塊兒,所以拚命練習。

晚上,他還要回家給父母做飯。他媽媽只會做西餐,他爸對吃沒什麼要求,他想吃什麼,就得做給全家人吃。

如果不是在賽艇俱樂部看到他,我會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安到他頭上。

他父親是上市公司高管,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捨得孩子吃苦。他驚訝地說:「怎麼叫吃苦。這不就是活著的日常嗎?」

如果你身邊有誠實的創業者,而不是像馬爸爸一樣會演講的,你可能同意這樣的觀點:富人都是真正苦過的,他們不會覺得讓孩子吃苦是很大的問題。

03

Part

3

限於自己的眼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內衣、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沒關係。

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後,成了團隊里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們從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完整的人,可以對某個綜合性的項目負責,而是一枚螺絲、一個零件,幻想後面有為自己收拾戰場的家長。

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館打工是賺零花錢,貝克漢姆的兒子去打工就是勵志。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是窮人,乾脆不讓他們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館打工。

然而,自尊是虛無的,生活是現實的,虛榮不能幫任何人撐過一生。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搏命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

結果,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04

Part

4

林青霞人生最抑鬱的時候,聖嚴法師送給她8個字: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這8字方針,同樣適用於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為人父母真正的成長,是能夠正視自己人生的失敗,反思貧窮的成因。我永遠記得小學5年級的某天,一貫冷傲堅強的父親在飯桌上說:「我這輩子才華和努力都夠,賺不到錢的原因是個性太強、處事不圓滑。」

後來他又多次反思這個問題,以至我大學就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一直特別重視自己的情商修鍊。

父親身上貧窮的成因,在我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修復。如果他沒有坦誠面對,而是怪家庭怪社會,後代可能就會在偏執的怪圈中,變得又窮又驕傲。

家長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堅強更有威信。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跟住在羅馬的人比,父母與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終究是離羅馬一天天近了。

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願天下為人父母者,都堅信父母比學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資源差異,也比不過父母心態的差異。

作者介紹: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我不過無比正確的生活》。公眾號"清唱"(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個艾小羊。

去年看過一條新聞,在美國有個留學生,在父親給她轉走300W之後,拉黑了父親和親戚;她在朋友圈裡各種炫富,買奢侈品,出入各種高級會所,卻唯獨忘記了:那300萬是父親的全部積蓄。

有人罵女兒是白眼狼,心狠手辣;但是養出這樣的女兒,父親也有責任。是不是他一味的「富養」,把女兒慣大,最後坑了自己呢?

無論窮富,歸根結底都是教育上的差異。不管家庭經濟基礎如何,是窮是富,都不要忘記給孩子精神上的富養,教孩子做一個內心豐富的人。更不要忘記告訴孩子,成功和財富,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打拚而來,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一方面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不允許或者不接受別人批評自己,另一方面其實自卑心特重。沒有責任感,拒絕長大,愛發小孩脾氣,在人際交往上總是希望別人遷就自己,從不愛主動打招呼,情商低下,一切行為以自己的喜好為準,晚熟。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問題

本來受邀了又找不到通知了

雖然是小透明依然有話想說

最近過年大家庭聚會、

見到了我表侄兒、

到了吃飯的點一直在玩跳一跳

怎麼叫都不上桌

還嫌我們打擾了他

(不過他還在上小學、最高紀錄七百多確實讓我們驚嘆)

他爺爺也就是我舅舅

誇這孩子就是這樣、有了什麼目標就一直要做下去

(當然是用方言說的、我翻譯了一下)

我內心呵呵呵呵、

第二次聚會在另一家了

也有我這侄兒

一會兒想看電影、一會兒想出去玩

可是大人在打麻將、我們小一輩的在打牌

就給他在電腦上找電影、看完了又給他找遊戲

可是從頭到尾都是一臉不高興

說以後再也不想來這兒了

催著爸媽趕緊回家

他爸媽也沒對他生氣或跟他說什麼

我心想著要給我們小時候不知道要挨爸媽多少巴掌

(我們理解小孩子想出去玩、只是當的所有長輩面說以後再也不來這兒了和從頭到尾都皺著眉頭、哼哼唧唧、覺得還是會挨罵)

聽說還有一次他在家

到了吃飯的點突然非要吃漢堡

他爺爺立馬出門

找了很久、只買回來一個、

說店快關門了就剩這一個了、三十塊錢

(也可能不捨得多買於是騙小孩子的)

小孩子還嫌爺爺出去時間太長、一個也不夠吃

爺爺說那以後再買

所以孩子富二代的生活說到底是長輩的溺愛和虛榮心吧、覺得我家孩子什麼都是好的都是對的、

孩子如果從小就有正確的價值觀、懂得禮數、體諒家人、我猜他長大也不會提那麼多無理要求、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高於家人的生活質量吧~


推薦閱讀:

把親人看得太重,是窮人都有的病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有的越來越窮?
為何說「窮人無社交」?(圖片高能警示)
關於愛情,我想說: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聲影書 | 國外窮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TAG:富二代 | 窮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