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控制欲太強,已經影響到我和父親心態和生活,應該怎麼應對?

我沒有和父親母親生活在一起,但是每一天或兩天都會網路聊天或是通話。可能是太過關心,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她都會過問。有時候少回答或是沒有明確回答,或是沒在12小時內回復留言中的某個問題,事情就升華到不關心對方或是不夠重對方層面上。於是我只好一次次道歉和解釋--很委屈的時候就先自己發一通脾氣哭一場後再和母親說話。同時我和父母所在地區時差12小時。父親方面:有一次和父親在深度交心時,他告訴我他經受的壓力也無比大。但是父親生性安靜溫和且飽讀詩書,一直讓著母親。但這些年,感覺父親讓著母親時並不是祥和,而是消極應對的態度。想過和母親提,但父親說這樣家裡會天翻地覆。我也嘗試側面提起,但是母親的反映太大,覺得我們不夠愛她。她覺得自己是完美的。最難過的是:我發現我和先生相處時,已經有母親的影子了。


這是病!真的是病!生病的人自己是不會感覺到的!

看病吧!你不想她難過,最終,一家人都難過!

看了病,她難過一時,你們好過一世!

你自己也要治療!

我媽就常說我外婆有問題,還說怕自己也會那樣!但其實她也在重蹈覆轍,只是雖然她警覺了,但是依舊無意識的在重複!


4票的雞湯看吐了……這些話也許「正確」,在某種傳統社會輿論很佔優勢,但並不是事實,也沒有切中問題核心。對一個被砍的人說你要是皮厚點就好了,皮厚就難以受傷,現在受傷是你個人太脆弱了——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孩子會本能地尋求父母的愛,無論他們多麼糟糕,在父母面前,孩子心理上都是弱勢的。

這是病,被病人用「愛」的名義來掩飾,並且自認為的「為家庭犧牲奉獻」感會讓其自我感覺良好,最終摧殘毀滅健康的親密關係。有些人會喪失自我意識被終生控制,認為對方的「愛」都是對自己的「好」,這是一種很大的錯覺,以至於被洗腦到即使對方的行為在旁人看來出格也難以覺察不對勁。題主並非不夠獨立而是尚存一定的自我意識才能有反抗的意識,建議看看武志紅的為什麼家會傷人等書,相當透徹闡述了家庭父母關係。

至於你父親,如果沒被很好地「洗腦控制」到完全覺得這一切天經地義,就很可能會因為長期壓抑有相當程度的心理問題。同意上面說的,帶你母親去看病(這基本辦不到),或你和你父親去心理諮詢。他人也許不可能改變,但你有自救和更好地生活的權利,你也對你自己有這個責任。


這個啊

果實落不了多遠

你以後也會這樣的

所以解決方式是以後用同樣的方式折磨你的家人宣洩。

就這。


依賴型

使用這種投射認同的人,通常在做決定或需要獨立行事的時候,不管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會有求於人。但實際上這種人是能夠獨立解決問題。

識別依賴性投射認同不難,凡是當事人以各種形式向你表達「如果你不幫我的話,我就走投無路」「如果你不關心我,我就活不下去了」,甚至以歇斯底里、自殺相威脅的行為,都是採用的依賴性投射認同,在迫使別人關心或幫他。可往往那些「心軟」的接受者不得不就範,而陷入當事者無條件地索取和求助中,成為了當事者情感控制的對象。

凡是治療師感到來自對方的壓力、控制、榨取感,透過這些負面感受,能夠識別對方使用的是依賴性投射認同。這樣看,是人的依賴情結和被依賴需要在製造投射性認同。

權力型

使用這種投射認同的人,通常是誘導出他人的軟弱、無能感,從而實現自己的控制欲和權力慾望。

例如,有的人在工作環境中,總表現得盛氣凌人,實際是一種無意識的強迫自己的逞強;特別對領導和同事的交流中,總是顯示他「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的厲害,實際是一種無意識的虛榮需要。

在諮詢關係中,他會無意識地表現得――他什麼都懂,甚至會講出許多高深的哲理,或提一些刁鑽的問題,或總是否定你的意見……讓你感覺到「他的強勢」「你不如他」的無助感和壓力感。

這樣看,是一個人的自負,或自卑(害怕被瞧不起)在驅使人投射性認同。

你母親一定是屬於兩者之一,或兩者綜合。

建議直面坦白,但要改變還是要她有自知。


別人的問題總是能讓人覺得好解決,以下為個人觀念不喜勿噴。

你的母親性格是很難改變了,她也沒有主關意向去改變。這個我無解。也是對自己妻子的無奈。

而你現自己有母親的影子這是必然還是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控制減少影響的。

你需要減少和母親的對抗,這點肯定被很多人反感。下面說操作方法,首先減少和母親長時間的交流,次數可以多但持續時間必須短。盡量不說具體的事情,多聽少說,學會含糊回答,打太極。記住一定不能談具體的事,說多了就會吵,你壓抑久了就會找你先生爆發。把你母親對你做的事情無意識的用在孩子丈夫身上。

雖然還有很多想說的 ,但突然不懂怎麼表達了,先到這吧。


重點在,你認為你已經有了令堂的影子,這在你看來屬於魘物,所以,我覺得你需要的答案不應該是怎麼對付母親,而是怎麼獨立。

我希望你告訴我,你是個智慧的女人,所以你會來請求幫助,溫和而有效的幫助。

我絕逼不是沒主見的人!!!

去年夏天,我跟我媽說,你別總說我不果斷,你不覺得有什麼,可是你知道這對我的影響嗎?

我媽說,對你有什麼影響,還不是幫你更好點。

我說,你一直這樣批評我,我會產生暗示心理,暗示自己就是拖拉猶豫不幹練,這樣很不好。這樣,我在別人面前,也會表現的很沒主見的。

我語氣十分激烈。

我媽聲音就啞了,別人面前?你這性格還怪我,我blabla(女性特色用語,含辛茹苦之類的)的,那你來教我怎麼當媽,怎麼管小孩啊!

然後開始流淚。

我當時五味陳雜,我知道自己作惡了。

之後開始道歉,開始解釋,開始自我剖析,開始承諾。

這是最後一次我與母親的爭吵。

我也不知道這個有什麼意義,其實想寫很多的,但寫的多,暴露的更多,也沒有什麼意思。

我只想說,母親,是偉大的,能不能承認,在於你自己。

她們的缺點,你沒必要放大,你所害怕的,只是未有獨立的你。假如你真的強大,就算忍受母親過度的關懷又如何呢。

記得我們老師說,你們要學習的是每個老師身上的優點,閃光點,將它為己所用,這樣你才可以插上翅膀,而不是到處掉坑。

所以,題主,我覺得,假如你願意犧牲,願意獲得另一種智慧——包容,我覺得,你就不會如此鬱悶,如此的害怕和煩惱,如此難過自己有她的影子。

最後,我真不適合寫雞湯文。╯﹏╰

儘力了。


她覺得自己是完美的。就這一句我就知道lz別多費心了~改變自覺完美的人是不可能的任務.

多想想她好的地方,人無完人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

"陽奉陰違"做好該做的,留出自己的空間.多審視自己,多換位思考.

能發現自己有問題,還是好辦的.


(原答)

你不能要求人做到完美,任何人也不會是完美的

你不能要求母親做一個你心中的完美的母親,也不能要求父親做一個你心中的完美父親,你同樣不能要求你自己做一個你心中的完美自己

人只能接受不完美的事實,如此一來,很多事情便沒必要計較了

可能有點偏題了,不過,我想,這大概是你我唯一能做到且可以做到的事了。

或許這種方法在某些人看來是消極的,且不適用於所有人。權且當做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微不住道的見解

2014.09.04

修改分割線-------------------------------------------------------------------------

今天偶然看見消息提示,這問題下有了新的回答。

答主描述了她所在的關係狀況,以及她的對待方式。

我心中是極不贊同的,我害怕這位答主會慢慢變成和她母親一類的人。

然後翻到我當初的回答,卻發現我當時的答案和這位答主處於一個差不多的態度:忍耐,接受。

更讓我傷心的是當時的文筆還超爛,思想也偏向雞湯類。

想了想,我決定還是留著,起碼要讓自己知道當初的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與題目無關的分割線--------------------------------------------------------------

接下來我講講寫下那個答案後發生了些什麼事吧。

那時家裡的關係經常發生矛盾,母親有氣就往父親身上撒,父親有氣不知道往哪撒,時間一長就開始出問題,家裡但凡有他看不慣的,那受的氣就一股腦的傾瀉出來,而我們就必須承受。而某一次,他又準備砸電腦的時候(電腦就是我當時逃避現實的工具),我積蓄已久的怒氣怨氣再也無法忍受了。第一次對他做出反擊,動手。(至今想起當時的情景,都有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結束後,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被打無力反抗的小孩子了。

第二天我覺得無法在面對他們,決定離家出走。暗暗發誓一去不回,死也要死在外面。我問自己還有什麼心愿未了,我要去見我所喜歡的人,我要看看這廣闊的世界,我要看看大海,我要死在海里。我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活完剩下的日子。

我第一次嘗試搭免費車去了我喜歡的人家所在的城市,她在外地工作,我非常想見她最後一面,過年她一定會回來,我決定留在那裡找一份工作,幫我度過這個冬天。

我感覺老天都在幫我,我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見到了喜歡的人,準備好了路上所需的東西。越是快到了計劃離開的日子心情卻越發沉重,這一切將離我而去。雖然不舍,但我還是上路了,其中有原因是工作中的內容越來越偏離我最初的預想了,讓我覺得自己已經不適合這份工作了。

之前做了計劃,目標,路線,終點。

家裡人知道我的動向,曾勸我回去,我未理會。

騎著單車,一路向南,這其中遇到過很多意外的小麻煩,但很多設想中的大麻煩並沒有出現。就這樣,一點點的,花了一個多月時間,一邊走一遍思考,抵達了目的地。

我看到了海,當生與死的抉擇出現在我面前,不再是幻想,而是現實的選擇。你說,我一路行來,看了這麼多,想了這麼多是為了什麼呢,去死嗎?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那我為什麼還要去看還要去想?

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我就再也不想死的事了。

再後來,我去更遠的地方見到了一位老朋友。在他那住了幾天,搭上了回家的火車。

-------------

回來後,父親說他非常驚訝,他以為我一定會是一副又黑又瘦的模樣,母親也同意這種說法。

-----------------------------------------------------------------

如今,我看著母親的小店,偶爾也會想,要是當初我沒回來,現在又是何種情況。

至於母親的控制欲,好像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強烈了。興許是她知道我即使離開他們,也能過得很好。

---------------------------------------------------------------------------------一點想法分割線

對於控制欲,我想大概是來源於害怕與依賴,害怕失去,恐懼未知,因此要牢牢的掌控一切,害怕發生什麼意外。對於控制欲強烈的父母,要向他們證明即使自己只有一個人,也可以處理好所有事,所以,擁有獨立人格是必須的,而不能只是聽之任之。越是聽從她的話,她越是覺得你需要幫助,需要一個領路人來指導你的生活

2016.03.09


讓你爸媽離婚。人啊,遠比想像的自由。


我也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我媽就覺得她自己最正確,當然她也不是空口說白話,也是看過一些東西,做過一些研究才說的,就比如說我病了醫生(正規醫院的有經驗的醫生)讓我吃某種葯,她查了資料(網上的資料,不是學術論文那種)說這葯不好,還很有道理的樣子。我就會很生氣,我覺得你就算懂再多看再多也不是學醫的,醫生人家學了多少年。我就會和我媽吵,我媽就覺得我不領情,她是為我好blabla。但是在我看來完全是「多餘」的「為我好」還會讓我產生困擾。但是我發現吵沒用,每次吵完我媽就指責我不尊重家長,下次類似的事情發生還是會吵。我覺得我媽都50多歲了,這多少年的習慣養成了怎麼可能改?又不會真帶她去做心理諮詢。後來我就想出一個辦法,她說什麼我就聽著唄,說什麼我都答應著,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最後該怎麼辦還是靠我自己的判斷。有時候可能人年紀大了心裡的空虛感會加重,特別是子女不在身邊的,可能她嘮叨嘮叨自己心裡能好點,我們做兒女的就面子上應付一下。不知道這樣行不行,我也在探索中。


我還以為這個問題是我之前問的 直到看到我和我先生那裡


勸她去做心理諮詢,如果勸不動。

或者你和你父親去做心裡諮詢。


推薦閱讀:

賺錢的方法那麼多,為什麼父母還要讓你讀書?
小孩子是應該從小就對他進行表揚式的教育還是批評式的教育?
就想知道廣大的青年們放假回家有多少會幫媽媽做家務的。?
這次我把鏡頭對準了他們
父母的修養就是孩子的教養

TAG:家庭 | 家庭關係 | 父母 | 控制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