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胃癌,全世界取得了成就,但中國卻不能鬆懈
來自專欄 老司機的生物學課堂
一、光輝的抗癌戰績
在美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自1975年起逐年下降。
美國胃癌的5年生存率也是逐年升高,從1975年的14.3%,到2009年已經達到31.4%。
另一份數據調查同樣顯示,美國胃癌的死亡率,從1930年開始,便逐年下降。
從世界範圍來看(儘管只有來自少數幾個國家的數據),胃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也是逐年下降。
這是發病率:
這是死亡率:
二、神器電冰箱
這種直線下滑的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竟然是和抗癌藥毫不相干的兩項發明貢獻的,第一個是電冰箱。
電冰箱簡直就是炎炎夏日的救星,然其偉大之處卻不限於此。
在沒有冰箱以前,人們是怎麼貯藏食物的呢?無非干制和腌制兩種深加工法(咱不談大富人家的冰窖)。然而在常溫下,干制和腌制食品中的微生物仍會滋長,包括致病的微生物。同時,致病的毒素也會增加,比如亞硝酸鹽、黃曲霉素等。
1930年,冰箱率先在發達國家普及,並隨後逐漸推向全世界。這不光減緩了食材的腐敗,還使新鮮食材替代了深加工產品進入百姓餐桌。這兩點,目前被認為是重要的降低胃癌發病風險和死亡率的因素。
三、醫療的進步
另外一個使胃癌發病率直線下降的原因是,抗生素的發明。
1928年,蘇格蘭生物學家、藥學家、植物學家Alexander Fleming發現了青黴素,從此開啟了抗生素領域。而抗生素的使用,有效降低了胃腸道致病菌的感染。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的慢性炎症,是目前比較明確的胃癌風險因素。
儘管現在人們在吐槽抗生素的濫用問題,但毫無疑問的是,抗生素是醫學史上光輝的一筆。
四、政府的支持
早發現、早治療,也是抗擊胃癌的因素。
胃癌和其他許多癌症一樣,也是慢慢從低級的、良性的,發展到高級的、惡性的。惡性胃癌的預後,比良性胃部腫瘤要糟糕得多。對於早期發現、診斷的胃部腫瘤(即良性階段),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超過90%,而對於高級胃癌來說,這個數字則通常低於50%。
日本和韓國在胃癌早期診斷的政策支持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為這兩國政府有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讀到後面就知道了)。日本和韓國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別達到了61.6%和73.1%(doi:10.1093/jjco/hyq167;doi: 10.4143/crt.2016.089)。
五、東亞國家的共同挑戰
讀完上文,我想不少人會有這麼個印象:有錢人,可以多享受新鮮食材,吃乾淨衛生的食物,有病及早就醫,負擔得起早發現早治療的成本,因此罹患胃癌的幾率就低。無怪乎胃癌被稱為「窮癌」。
這倒沒錯,在同一國家、地區中,確實可以這麼比較。但是,從世界範圍來看,問題卻不是這麼簡單粗暴。
下面是一張世界胃癌發病率的Top 20排行榜:
總體而言,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要高於發達國家和地區。但是,這種關係卻不是絕對的。
這張榜單上,東亞國家的「成績」實在太亮瞎眼了。
比如說韓國,作為發達國家,胃癌發病率世界第一。
比如說日本,也是發達國家,胃癌發病率世界第三。
(這下就明白,為何這兩國不得不重視胃癌的早期診斷了吧。)
而中國排行第五……
雖然我國胃癌的發病率,也呈下降趨勢,但胃癌依然是第二致命的癌種(第一是肺癌)。
反而一些非洲國家,發病率反而墊底。如下圖所示,簡直就是東方紅……
這與遺傳、地域和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
地域、人種遺傳因素,目前研究還比較少。相關性是有,但是背後的科學原理還不是十分明確。暫時來說,我們只知道,跟炎症通路的基因多態性有關係。
但基因只是一個層面,同時也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事情,但生活習慣,就是可控的因素。
明確的與相當可能的胃癌風險因素都有哪些呢?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吸煙、飲酒,還有前面講了老半天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如幽門螺旋桿菌)之外,還有肥胖,以及深加工食物(比如泡菜、滷味、熏肉等)的攝入。
突然間明白,排行榜第一位是怎麼回事……咱們可千萬不要學。
本文整理自我的知乎答案
胃癌為什麼被稱為「窮癌」?如何預防和早期發現胃癌?並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生物狗窩】
科普 | 抗擊胃癌,全世界取得了成就,但中國卻不能鬆懈
推薦閱讀:
※【菠蘿解讀2018美國癌症年報】關鍵詞:控煙,篩查,新葯!女性,亞裔,身高!
※《眾病之王:癌症傳》+第一部分part4西德尼法伯的嘗試
※乳腺癌的術後輔助治療方法都有什麼?
※中醫:陽虛體質容易生癌 | 調理體質來防癌(一)
※胰腺癌早期有癥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