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霍山石斛】——兩千歲的中華仙草

【霍山石斛】——兩千歲的中華仙草

1 漢代《神農本草經》,第一次出現了石斛的身影:

石斛,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一名林蘭,一名禁生,一名石遂。生山谷。

不過這裡只說是石斛,沒有說是何種石斛,從石斛的療效中也無法做出判斷。

2 另一本成書較晚(約3世紀)的醫書《名醫別錄》中,則明確地提出了石斛的產地:

石斛,無毒。主益精,補內絕不足。。。。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七月八月采莖,陰乾。

圖1:孫星衍、孫馮翼合輯《神農本草經》石斛

這裡提到了六安,應該就是我們的霍山石斛(當然,還不能百分百確定)。不過,我好奇的是古人為何七月八月采呢?

我們現在一般是秋冬季節採石斛,因為秋冬季節溫度低,溫差大,石斛水分少,營養沉澱的多,藥用價值更高。大家覺得呢?

二、 唐朝——皇家貢品,輝煌盛世

唐朝不僅是我們華夏民族經濟政治上最為輝煌的年代,霍山石斛的應用和發展同樣如此。霍山石斛在唐朝的輝煌表現在兩個方面:醫書的大量記載,出現了很多包含石斛的藥方;霍山石斛在唐朝成為皇

家貢品,需求量很大。。

1 醫書的大量記載,出現了很多包含石斛的藥方。

南北朝陶弘景,在其醫書《本草經集注》中,首次描述了石斛的外觀特徵:生石上,細實,桑灰湯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髀者為佳。

圖2:陶弘景《本草經集注》石斛

蚱蜢髀就是蚱蜢的大腿,一頭粗一頭細,從這點判斷,應該是霍山石斛無疑(我國其他石斛的莖都是一樣粗細)。

另外,此書首次提到了「木斛」:生櫟樹上者,名木斛,其莖形長大而色淺。這會不會是現在的鐵皮石斛呢?

此外還有蘇敬等編著的《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藥王孫思邈編著的《千金翼方》,其中都有石斛的記載以及各種藥方。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2 霍山石斛在唐朝成為皇家貢品,需求量很大。

據唐《通典》記載,淮南道年貢石斛二百三十餘斤,其中壽州(今

霍山嶽西一帶)生石斛五十斤。

圖3:唐《通典》淮南貢石斛數量

其他地方的石斛不知道是何種品種,但產於壽州的50斤石斛應該就是霍山石斛。唐朝時期也是國富民強,五十斤霍山石斛,還是野生的。皇上,賜微臣一斤吧。

三、宋朝——歷史轉折,開始衰落

1 北宋——仍然很火

霍山石斛在北宋,仍然是上等藥品,要上貢的。不過由於野生石斛的大量開採,霍山石斛產量迅速下降。北宋時每年進貢量下降到了40斤,其中壽州(今霍山縣)只產10斤。

圖4:北宋《元豐九域志 壽州》土貢石斛

相比於唐朝的230斤和50斤,宋朝只有40斤和10斤。這已經給我們提了一個醒:要可持續發展,邊采邊種,不能掠奪式地濫挖濫采。

2 南宋——幾乎絕跡

而到了南宋,朝廷偏居一隅,隔著長江與金對峙。不幸的是,霍山不在統治區域內,人們根本接觸不到霍山石斛。南宋文人甚至發出來這樣的感慨:葯譜知曾有,詩題得未嘗。

說一句題外話:鐵皮石斛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呢?就是南宋。

南宋《本草圖經》中說:石斛,以廣南者為佳。如此看來,兩廣、江浙已經成為了藥用石斛的主要產地了。看來鐵皮石斛歷史也算悠久了。

四、 明朝——幾乎絕跡,還出現了仿冒品

由於唐宋時期的過度開採,霍山石斛在明朝時期難覓蹤跡。翻遍明朝醫書,幾乎沒有關於霍山石斛的記載。即使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說「石斛名義未詳」。

另外,由於李時珍先生大力提倡川石斛:今蜀人栽之,呼為金釵。川石斛成為明朝時期的流行藥材。

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朝代一流行啊。

圖5: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斛

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朝出現了最早的仿冒品。明李嘉謨《本草蒙筌》中記載:

生溪石上者名石斛,折之似有肉中實;生櫟木上者名木斛,折之如麥稈中虛。石斛有效難尋,木斛無功易得。賣家多采易者代充,不可不預防爾。

圖6:明李嘉謨《本草蒙筌》石斛

沒想到明朝就有假的石斛了。不知道明朝有沒有315晚會,有沒有方舟子?

五 清朝——重振與假貨並存

經過了一個朝代的休養生息,霍山石斛在清朝又重煥生機。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到:

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似釵斛,細小。彼士人以代茶茗,雲極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氣力。近年江南北盛行之,有不給。

圖7: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霍石斛

雖然霍山石斛在清朝名聲大振,但是假貨問題卻愈演愈烈。還是這本《本草綱目拾遺》,其中記載到:市賈以鳳蘭根偽充,但鳳蘭形直不縮,色青黯,嚼之不黏齒,味微辛。

不知道這裡的鳳蘭是啥子?會不會是現在的河南石斛(平頭蘭)?大家覺得呢?

好了,說點開心的事情吧。清朝的《本草經解要》,首次出現了霍山石斛峭壁採摘的記錄:

采者自巔頂縋巨縋而下及山腰,用器極力搜剔,令紛紛墮落,始就澗谷撿取,亦至危險亦。

圖8:清《本草經解要》石斛

這就跟現在的「蜘蛛人」一樣,腰上系根繩子,從懸崖上放下來採摘石斛。為了家庭和生計,這些採藥人也是夠拼的。祝平安!

圖9:懸崖上的採藥人

六、 新中國建國後——難覓蹤跡

由於數百年來只採集而不培育,致使野生資源稀少,瀕臨滅絕。1950-1975年間,醫藥公司每年只收購霍山石斛1-5公斤鮮貨,後漸難收到。

七、 80年代——從野生到人工種植

由於野生霍山石斛越來越少,甚至快要絕跡。國家開始想辦法進行人工種植。

1981年,霍山石斛野生改家種實驗,被安徽省科委列為重點科研項目。縣醫藥公司同安徽大學、安徽農學院、安徽中醫學院成立霍山石斛研究組,並建立實驗基地。

圖10:1985年霍山石斛野生改家種科研成果鑒定會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因為他們的付出,中華仙草終於來到了百姓家。在此,感謝這些偉大的先行者們。謝謝他們的辛苦研究和付出,他們功在千秋。

圖11:遍布霍山縣的石斛基地

做為霍山石斛的傳承者,我們一定會保護好霍山石斛,不會再讓霍山石斛「搜求殆盡,寥若晨星」。

推薦閱讀:

現在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了,那郵政局每年發行二三十套郵票的意義是什麼?
如何評價電影,《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
為什麼東北人不說自己來自哪個省,而說「我是東北的」?
若我有閑,浪費時間也要讀《山海經》
當人類的科技實現了全自動化,人類社會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TAG:人文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