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都是一副「方程式聊天」的樣子?

為什麼很多人都是一副「方程式聊天」的樣子?

來自專欄 最執著的人生修行班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 @最執著的人生修行班,更多內容請關注該微信公眾號

「吃了嗎?」

「幹嘛呢」

沒有人沒被這樣問候過吧?

這本來沒啥,就是問候一下下不是嘛,

總不能上來就說怎麼怎麼地吧。

關鍵是你以為人家只是以這樣的問候語開頭,

後面還有其它內容,

結果沒有了,只剩你一臉懵逼。

不怕你是「意思一下」,就怕你是有心也無力。

一、

如果是聯絡感情的話,分分鐘都能有話題哦,

關心下對方的狀態,心情,對方朋友圈的觀點的啟發

分享你最近的心情、故事,

看到的有趣、有價值的消息,你的新思考

……

如果有事的話,那更容易嘍,直接上乾貨,

對方看到後自然有回應,然後有互動,就有內容。

偏偏很多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而且對應的答案很容易就能猜到想到。

你想到了什麼呢?

上學時候常用的方程式,不就是這種帶入法嗎

人機對話好像都比這有內容,

而且機器還能秒回,

而你呢?

偏偏沒那麼忙,還要製造一種「假忙」的狀態,

普遍不過是端著自己,達到一種自己認為的「心理平衡」 罷了。

二、

細品一下,不難發現

對於「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怕犯錯」、「情商低」、「敏感」、「不會聊天」、「壓抑」、「木訥」……這些問題,

他們總會佔那麼一項或幾項。

根本原因不過是你自己的內在自我在作祟罷了,

你沒有足夠的對自己的接納度和認知度,

你的自我感覺和情緒是失調的,你的內在安全感不足,

所以你小心謹慎、你害怕犯錯,

你沒有釋放你真正的內在自我

你害怕自己說太多,暴露太多,在關係里成為了那個遷就方,

於是你端著自己,要言少,至少讓自己的位置高一點,

你太在乎怎麼表現了

所以,你表達的內容只有信息,

沒有你自己,沒有對方,更沒有實質內容

你雖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但你的注意力不在自己和自己的感覺上,

而是在「我怎麼表現得更好」上。

三、

這麼說可能有些模糊,

你回憶一下自己特別開心和特別悲傷的時候,就知道答案了。

當你特別悲傷的時候,你很情願的和人分享你的悲傷,

當你特別開心的時候,你也很想要分享你的開心,

你很清楚自己要講什麼,也會很有內容。

對調一下,

當看到別人特別悲傷的時候,你會好奇,會同情他,

進而內心會有很多個疑問,「他究竟怎麼了,我能為他做點什麼」

於是帶著這種感覺,你和他交流很有內容。

當你看到別人特別開心時,你也會受到感染,也會好奇,

「發生了什麼讓他這麼開心,好好奇」

於是當你去關心好奇對方的時候,很容易的關注到他,

也願意聽對方講他自己。

如果兩個人在悲傷和快樂的那些中間地帶,都能帶著自己的情緒聊天,

那麼你會自然而然的給到自己一份關注,也能給到對方一份關注和好奇,

你們自然而然聊天就會很有內容。

否則,在隱藏內在自我和感受的前提下,

你既不願意分享你自己,也對對方無好奇和關注。

自然只能說開頭那幾句了。

最好的聊天狀態該是話題里有,有對方,有信息

如果再加兩項的話,就是你的感受對方的感受

細心體會的話,就會發現那些預約順暢的談話里這些要素都帶上了。

四、

一個最切身的體會是,當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最本真的感覺上時,

你很自然的知道你要表達什麼,就想大風來了你要穿上外套一樣。

這時,你說話有感覺,別人聽後也有感覺,而且你也能感受到別人的感覺。

舉個例子,比如用聊天工具聊天時,看到XXX消息,

你很本能的打出一兩行字,然後當你把注意力放在「怎麼表現的更好」上時,

刪了打,打了刪就成了常態,最後發出去,

可能只是客套的回復,彼此沒有情緒的帶動。

(這裡不是說不過腦子直接回哦)

總之,不管你從哪兒出發,去到哪裡,

記得要把注意力放在你自己身上,而不是你如何表現的更好上,

更不是那些擔憂、害怕(犯錯)等等情緒(實質是安全感和自尊自信問題),

通常,當你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表現得更好上,你往往會表現的不怎麼樣。

當你放在自己身上時,會帶動很多節奏,自然會表現得很好。

一個直觀的例子,就是演講家,當他有太多上面情緒時,

通常會因緊張而結巴、忘詞,結果就是不盡如人意,

當他忘掉這些,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要表達的內容上,以及自己身上時,

通常激情飽滿、侃侃而談,感染台下觀眾大片。

所以,不管你要去到哪裡,請帶上自己和自己的感受。

PS:

發自內心的話,就能深入人心。——尼扎米

文/夏沫冬花

從事公關、整合營銷的北漂女,品牌營銷、心理學、金融領域的研習者,同樣喜歡文史哲,思維理性有深度,神經細膩也瘋癲,~


推薦閱讀:

女生常常掛在嘴邊的「感覺」到底是什麼,4招教你快速建立
如何尬聊?
戀愛學新手專欄:問題錦集
林渡:如何瞬間提高你的「聊商」
聊天技巧:如何展開話題不顯沉悶?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聊天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