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理由性動物

人類——理由性動物

來自專欄 心藍的讀書小鋪

著名的社會學家查爾斯·蒂利有一本很妙的小書《為什麼》。

這本書研究的是人們為什麼會喜歡給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以及理由與社會關係之間的辯證關係。

本書有兩個基本觀點:

1、理由的給定適當與否取決於給予者和接收者之間的關係;

2、理由的給定建立、確認、協商、或修復雙方的關係。

本書既不關注理由的對錯與好壞,也不關注個體給予或接收理由時有著怎樣的情緒和心理動機,而是通過考察人們所給出的大量不同類型的原因,側重於理由給定的社會層面:人們如何共享、交流、爭辯和修正既有的理由。

作者將理由的給定劃分為四種:慣例、準則、故事、專業表述

通俗 專業

程式 慣例 準則

因果表述 故事 專業表述

01 慣例

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發現那些社交能力強的人很早就學會依據場合與關係來給定合適的理由。

設想一個場景,在圖書館裡,A將B的書碰到了地上,A會說出什麼樣的理由呢?從這些慣例的給出中你很容易分辨A與B之間的關係是陌生人、是朋友還是上下級。

1、對不起,夥計,瞧我這笨手笨腳的。 (陌生人)

2、真是不好意思,我沒注意到你。 (陌生人)

3、你把書放這裡幹嘛? (上下級)

4、我早就讓你把書整理乾淨。 (上下級)

5、瞧你這小笨蛋,我又把你書撞掉了。 (朋友)

這些理由的給定本身並沒有對錯,其合適程度取決於給予者A和接收者B之間的關係。

如果A和B是陌生人,那麼3、4、5很可能會引起誤會,造成糾紛。

理由的給出,接受與否不在於理由本身,而在於接受者是否接受理由給定者透過理由所展現出的社會關係。

比如,一個妹子A對一個男生B說:「我們不合適。」

這個慣例理由的給定,說明了理由給定者妹子A對於二者關係的宣告:A否認與B之間的戀愛關係。

如果男生B接受了這個理由,其實表明他是接受了A所宣告的社會關係。

如果男生B不接受這個理由,說明B還沒有認清兩者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明A、B之間關係的不對等。

不論平等與否,對於理由的給定,關係在生疏到親密之間的位置同樣影響深遠。

生疏的關係只需要簡單隨意的理由,複雜縝密的理由反而顯得費解、唐突或尷尬。反之,關係越親密,一方越期待另一方給出詳細的理由,理由的給予者越容易遇到為受質詢的慣例提供故事、準則甚至專業表述的要求。

02故事

蒂利把故事稱為一項「偉大的社會發明」,這是因為在複雜的世界中,若想真正釐清千絲萬縷的因果關係,就必須通盤考慮「同步因果、增量效應、環境影響、失誤、始料不及與反饋」等等要素。

故事的魔力在於,它刪繁就簡、乾淨利落地排除這些棘手的因素,「藉助於常識,而非專業技能,故事讓這個世界易於理解。」

在《人類簡史》中,尤瓦爾赫拉里就非常贊同高超故事的威力。智人為什麼能夠跨過150人這個門檻,最後創造出現代文明,這個秘密就在於虛構的高超故事。就算是大批互不認識的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他寫道:

無論是現代國家、中世紀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在於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像中的虛構故事。例如,教會的根基就在於宗教故事。兩個素未蒙面的天主教徒還是能夠一起參加十字軍東征。所謂的國家,也是建立在國家故事。兩名互不認識額中國人,只要都相信中國國家主體、國土、國旗確實存在,就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拯救彼此。

03準則

準則在司法與醫療的實踐中非常明顯,為對罪名、病症的判斷賦予正當性時,分別需要依靠證據與法律的對應,以及診斷與治療的對應。這些具有專業性的情況,需要的是所謂「適當性邏輯」,而較少或沒有因果推理。

所以,這些由專業人士給出的理由,在專業知識不對稱的情況下,經常會帶來糾紛。在司法體系中,因為不可避免地執念於因果推理,受判定者總會以自己的真相(truth)去質疑「權威」據以判斷的事實(facts)。

除了法律和醫療糾紛,準則經常出現在講座、課堂、官僚機構、宗教會議等這樣的場所。準則無需太多的解釋,它就像《第二十二條軍規》,哪怕荒謬絕倫,僅僅因為它是準則,就足以堵上發問者的嘴巴。

04專業表述

專業表述的範圍更加明確,需要結合因果解釋與專業領域,可以「和觀點相近的專業人士拉近關係,和觀點有別的專業人士劃清界限,為入門者或顧客提供專業簡介,在恭敬的非專業人士面前樹立權威」。

同時,「研究課題越緊迫,越富爭議性,有效專業表述和在表述者與對象之間建立適當關係的藝術就越精妙」。

但是,為擴大理由接受者的範圍計,專業表述需要相對通俗的「高超故事」(superior stories)讓他們更容易理解。

蒂利提到的賈雷德·戴蒙德的名著《槍炮、病菌與鋼鐵》,就是「高超故事」的代表。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人是一種理性動物。中國古哲學家孟子說過,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說到底,人是動物,也具備一些符合人類進化要求的一點理性。理性之於個人個人有多有少,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人們都是一種熱衷於尋找理由的動物

理由,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尋求的出於對自身的安慰。就像遲到是因為鬧鈴壞了;沒女朋友是因為自己懶得找;沒錢是因為運氣不好賺不到錢……

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尋求理由,聽別人解釋,也向別人解釋。我們大多是平凡人,生活在理由之中。社會學雖然離我們很遙遠,也不妨礙我們讀讀這本書,分析一下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理由,反思一下理由背後所體現的社會關係。

推薦閱讀:

「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過不戀」的社會學思考(雜感2)
論主流觀念的裹挾原理
如何看待斜杠青年?要不要做斜杠青年?
當我聽華晨宇的唱歌時,我在想些什麼
(一)女權主義的自我矛盾

TAG:社會學 | 理由 | 人際關係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