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為家鄉「正名」

如何為家鄉「正名」

來自專欄 清清_淺淺

中國人有鄉愁,戀家、愛家、護家,尤其是最後一點,容不得別人對自己的家鄉有一絲不敬。

最近安徽亳州的市民就有點小怨氣,原來CCTV-5體育頻道在對2018(安徽)亳州國際馬拉松比賽進行報道時,主播把亳(bó)州讀成了毫(háo)州。隨後 「亳州發布」點評當地網友微信朋友圈,「咱亳州人的高興勁兒好像瞬間蔫兒了,朋友圈內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憤憤不平』」。

作為一名普通市民,如此為自己的家鄉抱不平,值得稱讚。這是熱愛家鄉的感情遭遇挫折之後的真情流露。但同時,我們也不妨深入地去思考一下:世界越來越小的大背景下,如何為自己的家鄉「正名」,是靠「憤憤不平」、「網路吐槽」能行嗎?

央視主播讀錯,是表面問題,個人專業素養原因,確實需要提升。但這絕不是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關鍵還在於主辦方一邊。作為一項大型國際賽事,整體的運作、籌備、協調是個系統工程,媒體僅僅是最後窗口。那麼主辦方錯在哪?

除了雙方的溝通,筆者想重點強調的,主辦方是以什麼樣的站位高度去組織這項「國際馬拉松」賽事的。是打著「國際」的名號,自娛自樂?還是要向世界去推介自己。如果是後者的話,就不能簡單地從自己的角度介紹,而是要讓別人看懂自己。回到這件事上,把亳(bó)州讀成毫(háo)州肯定不是個例,那麼作為主辦方應該重視這個情況,明確地、重點地標記好讀音。而不是稀里糊塗地發一份新聞稿,讓別人掌握話語權,導致讀錯音,影響了宣傳和推廣。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是小題大做,怎麼一個讀音扯到了「國際標準」。但這就是當前我們國家發展的現狀:在國際化進程中,如何表達自己,如何遵守國際規則,如何讓對方理解自己。如果思想不開放,自以為是堅持自己的土辦法,那麼因為語言、文化、規則差異造成的誤會還會繼續。

如何為自己的「家鄉」正名?BeiJing這個名字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這個漢語拼音名字,取代世界通用語——英文。這裡必須要提一下《漢語拼音方案》,今年正好是其頒布的60周年。60年來我國的文盲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的比例超過95%,普通話普及率達到73%以上——這就是漢語拼音作為標準的意義和作用。

隨著中國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2001年,有一個歷史性細節,7月13日,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時,用了漢語拼音拼寫的"Beijing",而非以往國際社會常用的"Peking"。這一細微的改變,才是真正地為自己的「家鄉」、「國家」正名,也成為時代發展的記錄。

如何為自己的「家鄉」正名?通過發展國家經濟實力,提升國際地位不是唯一的方法。不是說只能靠奧運會、APEC、亞投行這樣的國家行動才能「正名」。當今,我們正處在最好的時代,每個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就事業,「在世界的地圖為自己的家鄉打上標記。」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俄亥俄州有個阿克倫,小到2000年之前沒有多少人知道這裡。但是因為一個籃球運動員——詹姆斯的努力,在全世界億萬人心中烙下了這個名字。詹姆斯不僅實現了兒時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會讓阿克倫出現在美國地圖上」,而且成名之後積極地幫助家鄉的青年能夠獲得教育機會。

國人於此毫不遜色,姚明讓世界見證了亞洲高度,劉翔讓世界感受了中國速度,女排更是讓世界領略到中國的「時代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唐山人抗震救災、捐款捐物的事迹讓所有人重新認識了「唐山」。新時代的「唐山」≠「大地震」,而是經歷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凝聚出的不屈不撓奮鬥精神。如今,汶川也已經從震後廢墟蛻變為美麗新城。十年來,全國人民風雨同舟,汶川人體現出了自強不息、分發有為的精神,在更高更廣的層面,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注入新的內涵。

為家鄉「正名」,我們不僅要錙銖必較言辭必究,更要把目光放到更廣更大的舞台上去「揚名立萬」,把手腳貼在土地上改革創新、埋頭苦幹築造「金字招牌」。

推薦閱讀:

章嘯:我是個沒有故鄉的人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淇水悠悠,檜楫松舟
為改變「人情社會」,中部小城開始下狠手!你會願意因此回來嗎?
白水:我輝煌可憐的家鄉

TAG: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