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朋友出去看電影要多花8塊錢?
讓賣家少賺錢
讓買家多花錢
說明有中間商賺差價
今日依然是地表最強街機的蘋果(沒有說其他手機不強的意思)站在了社交鄙視鏈的頂端,不僅能夠在相親時獲得比安卓用戶更低的差評率,還能將出席新品發布會成為社交界達人。
然而高貴的蘋果用戶也發現,成為「冤大頭」的概率也要比安卓用戶高:在小喇叭打車軟體同樣的起始路程,蘋果手機用戶比安卓手機用戶貴個七八塊是常事;同樣的在各大在線視頻網站充值會員費用,蘋果手機客戶端要貴上那麼幾十塊……
某視頻VIP價格安卓端
某視頻VIP價格蘋果端
為什麼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服務,卻對蘋果用戶區別收費呢?多出來的錢到哪裡去了?
多出來的錢給蘋果了。
在蘋果出示的最新一份《APP Store 審核指南》中,就表明如果開發者想在 iOS 平台上提供用戶訂閱、遊戲內虛擬貨幣、遊戲級別、獲取高端會員內容等,必須通過「應用內購買」 進行交易。正如去年蘋果對微信公眾號文章打賞抽成30%,微信為了表示對蘋果這個政策的抗議,因此關閉了蘋果打賞的按鈕。
看來有錢也是一種罪過,難道換安卓能逃過一劫?
當然鍋不能隨便亂甩,並不是所有蘋果手機上發生的消費行為都比安卓貴,比如最常用的淘寶、京東購物付款時價格就是一樣的,因為該支付行為並沒有通過蘋果渠道。
那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明明身為某APP長期死忠會員的你,購買同樣的服務竟然比普通用戶的定價要高出好幾個檔次?
明明是某一平台的痴情老用戶,在平台上一樣消費的優惠力度杠不過小萌新?
明明街邊小麵館的熟客能三天兩頭享受個免費小菜的,怎麼一個個有頭有臉的大公司還對老用戶收錢越來越貴了呢?
難道他們是佛系公司,都不「殺生」?
恭喜你!
成功加入被大數據「殺熟」的隊伍。
那麼,專家口中的所謂「大數據」到底是什麼?
登錄一款手機軟體時,需要允許對方收集我們的通訊、簡訊等信息,這是用戶的大數據;日常逛淘寶、購物下單、瀏覽網頁、觀看視頻等日常行為,這是用戶的大數據;出門旅遊喜歡坐飛機還是火車,住宿喜歡酒店還是民宿,經常關注低價機票還是商務艙,這些也是用戶的大數據……
「從龐雜的數據背後挖掘、分析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找出更符合用戶「口味」的產品和服務,並結合用戶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自身,就是大數據的價值。」對於大數據在商業上的用途,前半句是重點,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和愛好,才大數據的核心價值。
大數據中的用戶畫像
大數據技術發展至今,每個平台對用戶的分析維度已經超過人們的想像,有可能比你自己還更了解你,每一筆交易甚至每一次點擊都可能會被記錄下來,通過數據的慢慢積累以及分析數據的提高,平台越來越能夠精準把握用戶的需求,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
但可惜,很多時候這種所謂「千人千面」的技術,用在將一些用戶定位為「對價格不敏感」的人,貼上「能夠接受溢價」、「沒發現調價」、「不在乎價格」等標籤,而大多數用戶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被溢價」「被殺熟」。
儘管互聯網從誕生之際,就被冠以「透明」美譽,但今天看來,這份透明是非對稱的。一方面,平台化意味著新的中心化,平台手握海量數據,對個人生活軌跡以及消費偏好精準畫像,讓個人無處藏匿;另一方面,就像「大數據殺熟」案例所展現的,平台可以有所隱瞞,只以「有限真實」示人。
披著科技馬甲搞價格歧視的「大數據殺熟」,也絕不止於在線視頻、出行、購物、通訊、娛樂、住宿等日常消費的多個領域。
對於防不勝防的普通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避免被「殺熟」?
首先,假裝不熟,盡量偽裝非熟客
然後,貨比三家,防止被商家隱藏信息;
其次,切勿輕易被套牢,被吃定;
最後,寄希望於商家能夠不趁人之危,堅守定價底線,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不進行價格欺詐。
我們討厭被區別對待,因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優待。
推薦閱讀:
※除了吃飯、看電影,約會我們還可以去哪兒?
※看電影學英語,一起走唄
※為什麼看電影的時候必備爆米花?
※約妹子看電影套路:實戰案例,看完電影就帶妹子回家的攻略(經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