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要求你們年薪百萬,你們憑什麼要求我考第一?

我沒要求你們年薪百萬,你們憑什麼要求我考第一?

「聽話,爸媽都是為你好,讀藝術生沒前途,你要做的就是安心學習…… 」

這句話是後台一位粉絲的留言,她告訴我,因為喜歡繪畫,她想在升高二前轉讀藝術生,自己的父母卻強烈反對,不聽解釋就直接否定了她的想法。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的一則新聞。

3月19日,江蘇東台一女孩與媽媽發生爭執後欲跳海輕生。10餘名官兵沿海邊搜救了1個小時,才把女孩救上岸。民警問女孩:這麼好的年紀,有什麼想不開的!

女孩說:「看聊天記錄你就知道了,你還是教育我媽吧!」

事情看到這裡,我心裡已經開始替女孩的母親不值,好不容易養大的女兒,就因為一場爭執,說輕生就輕生,完全不考慮父母的感受,一點感恩之情都不念,真是讓人心寒。

可哪知,事情曝光後,我預料中網友一面倒的聲討卻並沒有出現,反而有許多網友站出來替這位女孩鳴不平。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女孩的母親反對女孩在大學談戀愛,女孩和母親溝通不成,最後等到女孩以死相逼,母親還覺得對方是在開玩笑,最終,才有了女孩輕生的這一幕。

輕生的決定的確極端,也實在不應該,但更多的,我們從中看到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出現了無法調和的矛盾。

母親的觀念還保持在上學不許談戀愛的階段,但讀大學的女兒顯然不能認同,這其實也不是什麼難以解開的死結,只是難就難在,母親的那句「我都是為你好」。

我都是為你好,我發現,好像一旦父母將這句話說出口,那麼孩子便只能沉默著妥協——因為我們永遠都反駁不了父母為我們好的那顆真摯的心。

知乎上有個問題曾引起兩千多萬人的關注。

問題為: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且常見的邏輯或思維模式?

回答問題的網友不計其數,但無一例外的,半數以上,都提到了父母掛在嘴邊的那句「我都是為你好」。

有一個網友回憶說,小時候,自己因為和朋友玩耍不小心弄丟了家裡大門的鑰匙,害怕被爸媽責罰,於是一個人在外面找到天黑,最終因為找不到只好帶著恐懼兩手空空地回家。

果然,父親知道後,狠狠地抽了他一耳光,並且罰他在大廳跪了很久。

但後來,某一天,父親自己也不小心弄丟了鑰匙,找了一會找不到,便吩咐他明天再去配一把鑰匙。

事後,網友提起小時候的事,父親則笑著說了句,「那不是為你好嗎,多罰罰你,才能長記性。」

網友說,那一刻,他覺得心很冷。

——父母,就是用著這樣的雙重標準,來苛求孩子,寬待自己,並美其名曰:我都是為你好。

也許這只是個例,但生活里,我們好像已經見多了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號,對自己和孩子,進行雙重標準:

我可以在家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但你必須看書做練習成績優秀年級前幾;

我可以抽煙打牌說髒話,但你必須懂事講禮貌知道待人接物;

我可以偷懶不務正業,但你必須勤奮努力上進……

——因為我這輩子就這樣了,你不能跟我一樣啊!

話是這麼說,也有一些道理,畢竟這樣要求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是不是也該捫心自問,自己都不願意努力改變,又憑什麼要求孩子就能一步登天?

對自己和孩子的雙重標準,儘管初衷是為了孩子越來越好,但也許最後,我們會發現,孩子早已因日漸積累的不滿,而早早偏離了我們期待的軌跡。

一直記得一段出自韓國某個綜藝的視頻。

綜藝里的主持人,朝母親們提問:請問媽媽們的夢想是什麼?

主持人扮演成媽媽們的樣子,說,希望我的孩子能上名牌大學。

接著,她又以主持人的角度,回答了這個媽媽。

誠然,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給予厚望無可厚非,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更優秀,這都沒有什麼錯,但有時候,我們是不是該思考一下,我們給孩子的壓力,是不是太大了一點?我們孩子的肩膀,此時此刻真的就能承受住這些「厚望」了嗎?

我們都只是一個人,是人總有做不到的事,我們在體諒自己的同時,也該學會換位思考,好好想想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不是真的已經超過了他們的極限?想想如果是自己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會不會也產生退縮的想法?

為孩子好沒錯,但過於極端的雙重標準,總有一天,會成為你與孩子溝通時無法逾越的鴻溝。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些日子,引發網路熱議的那個早熟的10歲男孩。

一個10歲的孩子,考試成績第一,奧數、圍棋、滑輪都很棒,英語口語也很棒。

但他瞧不起自己的親生父母,指責家裡沒什麼錢,只開得起十幾萬的日產車。同學都拿iPhone7,自己卻只有兒童手錶。

他說自己的目標是一定要出國留學,所以現在苦學英語,而且他覺得自己父母個子不高,他希望自己能夠因為勤於鍛煉而讓自己個子更高點。

他說他喜歡生物、計算機,把圍棋下好了鍛煉自己的大腦。他覺得自己的父母給得不夠:他不想每天媽媽搞一大堆各種吃的給他,寧願省錢給他買無人機,也討厭爸爸和人炫耀自己圍棋下得有多好,反倒希望爸爸能安靜一點,多帶自己出去看看……

他反問父母:我沒要求你們年薪百萬,你們憑什麼要求我考第一?

這些言論一經曝光,立刻在網路掀起波瀾,有網友評價說孩子白眼狼,有網友稱讚孩子小小年紀就比成人看得還要通透,還有人說孩子太早熟……種種言論,不一而足。

無論孩子是否冷血不知感恩,此刻我想說的是,在拋開對孩子的指責後,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沒要求你們年薪百萬,你們憑什麼要求我考第一?

古往今來,我們見多了父母對孩子的高標準嚴要求,曾幾何時見過孩子反過來對父母提出相應的標準與要求?

父母希望孩子優秀這並沒有什麼錯,但不能在孩子努力變得優秀的時候,自己卻在一邊偷著懶混日子——這樣讓孩子又情何以堪?

變得優秀不是立刻就可以實現的事,它必定要經歷歲月的磨礪與世事的考驗,而在這樣漫長的努力過程里,不是一句「我都是為你好」就可以輕巧帶過的——孩子的成長必定是需要父母全身心的參與和努力奮進的。

那些由父母無意間為孩子與自己定製的雙重標準,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傷害。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是愛,其實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控制。

將自己定製得又高又遠的標準強加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嚴加控制,這樣的雙重標準,卻只用一句」我都是為你好「而一言帶過,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已離你越來越遠,留給你的,是不曾回頭的背影。

願我們都能轉身與孩子痛快地聊一場,與那些年因為一句「我都是為你好」而倍感壓力與委屈的孩子,握手言和。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影響下,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嗨課堂在線ID:haiketang1vs1),足不出戶,遇見天下名師!

推薦閱讀:

剪不斷,理還亂的英語
如何打造一流家庭教育(4):X理論與Y理論
【乾貨】學會這8種方法,沒有你搞不定的熊孩子!(可怕的2歲特輯)
幾乎任何學習資源都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得,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學校和各種培訓機構呢?
怎樣才能提高青年人在初入職場時的氣場?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