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一定是對的嗎?

「堅持」一定是對的嗎?

來自專欄 正太叔的投資經濟學

在一個信仰「堅持」的國家,「放棄」的人常常被旁人認為是一個意志不堅定、缺乏面對挑戰勇氣的人。

「愚公移山」、"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等無數的勵志故事、諺語都告訴我們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也都是告訴我們,放棄是失敗。

可有誰能告訴我們,錯誤的堅持只會在泥沼中越陷越深,最終不能自拔?有多少的悲劇都是因為錯誤的堅持而產生?

很少有人會教我們要學會放棄。有些時候,放棄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一些陷阱的存在,會讓人沉溺於錯誤的堅持。

暢銷書作家佩格·斯特里普和心理治療師艾倫·伯恩斯坦寫過一本書叫做《放棄的藝術》。

裡面告訴我們,一味地堅持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或取得成功。為了讓人生的意義得到淋漓盡致的呈現,我們都需要掌握放棄的藝術。

書中揭示了幾條簡單的真理,可以應用於各種人生目標的設定和達成,涉及愛、人際關係和工作等多個方面。

一、我們先來說四個容易讓我們沉溺於錯誤的堅持:

1、近在咫尺的勝利

當人們離自己的目標還差一點兒的時候,他們更可能視目標為「近在咫尺的勝利」。

雖然看似近在咫尺,卻達不到目標,但其迷惑性非常大,因為,任何人都會覺得就在眼前了,只要努力一點點就能搞定了,比如著名的《驢子和胡蘿蔔》的故事。

農夫為了驅使驢子拉磨,就在驢子面前吊上一根胡蘿蔔,驢子為了想品嘗到美味,就不斷向前,但胡蘿蔔也隨著驢子移動。除非農夫最後發了善心,否則就算驢子累死也吃不到胡蘿蔔。

在英國,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關於賭博的研究,他們讓一群普通人玩老虎機,監測他們的大腦在賭錢時的活動。

當然,玩老虎機贏錢根本不需要什麼技巧,但研究人員發現,賭錢者和他們的大腦對這種「近在咫尺的勝利」產生的反應同做技巧性活動時產生的反應完全相同。

他們大腦中處理愉悅和獎賞的部位在遇到「近在咫尺的勝利」時會變亮,其亮度與他們真正贏錢時幾乎一樣。

並且,這種「近在咫尺的勝利」足以鼓勵他們繼續玩下去,即使他們輸了錢,並且意識到「近在咫尺的勝利」對真正贏錢毫無預示作用,也不會放棄。

不必奇怪,「近在咫尺的勝利」在那些賭博成癮之人的生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回想一下,生活當中,你是不是也經常遇到這種陷井,為吃不到的胡蘿蔔而努力?

2、人們對時好時壞的事情更容易上癮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說的是:三隻飢餓的老鼠關在籠子里,第一隻老鼠按一下開關就有吃的;第二隻不管怎麼按開關都沒吃的。第三隻按一下開關有時候有吃的有時候沒有吃的;

結果就是,第一隻老鼠想吃的時候才去按一下,其它時間該幹嘛就幹嘛。

第二隻老鼠知道怎麼按都沒有,從此也不再按了,該幹嘛就幹嘛。

只有第三隻老鼠最焦慮,整天待在操縱桿旁,按個不停。

我們很多人就像第三隻老鼠,對時好時壞的事情更容易上癮,如果一路不順,突然有個肯定的獎勵,就會覺得這事堅持下去還是有希望的,所以就更容易陷入盲目的堅持。

比如你的男朋友平時對你都不怎麼好,當你要放棄他的時候,他突然對你百般呵護,甜言蜜語,這就會誘使你繼續投入到這段原本想放棄的感情中去,不斷為這段感情繼續付出時間與精力。

3、沉沒成本

這個我以前在我的經濟學文章裡面經常跟你們講過,人們在決策時往往會考慮到之前在這件事的投入,如果現在放棄,就會覺得之前的投入徹底損失,所以就會盲目堅持。

比如:

早上上班,地鐵站離你家一公里遠,走路也行,坐公交車也行,今天你想坐公交車去地鐵站。結果在公交車站等了二十分鐘車還沒來。這時候你就會很焦慮,車怎麼還沒來呢?要不走路去地鐵站?可是如果現在放棄,前面的20分鐘不就白等了嗎?

買了張電影票進電影院看電影,結果看了一會發現電影根本就不好看,但你還是會忍著痛苦把難看的電影看完,因為如果馬上離開你就覺得虧了。

談了幾年的男朋友明知道不適合結婚,也不捨得放棄,因為你覺得這幾年付出的感情不能白費。

……

生活中,沉沒成本造成的盲目堅持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你們只要記住一句: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4.承諾升級

指做一件事的過程中如果「失敗傾向」出現,人們反而更容易選擇堅持,並將原來的目標升級。

比如晚上你對自己說,打完這一局遊戲就馬上上床睡覺。結果打輸了,你又對自己說,等打贏了再上床睡覺,結果遊戲就越玩越多把,上床時間越拖越晚。

二、如何積極正確的放棄?

放棄不是遇事就放棄,而是有選擇地明智放棄。那什麼才是正確的放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審視自己,我們先來做一個測試:

想像一下,明天上班的時候,你的上司突然交給你一項緊急又艱巨的任務,要求你在限期內一定要完成,如果完不成會給你個人及公司帶來嚴重的損失,但如果完成了你很有可能升職加薪。

那麼,當你聽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1、你首先想到的是成功後的獎勵。

2、你首先想到的是失敗後面臨的後果。

如果選擇第一種答案的人,代表你是「靠近型人格」。選擇第二種答案的人屬於「迴避型人格」。

兩種人格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不過他們適合不同的工作。

比如同樣面對一份有挑戰性的工作,「靠近型人格」的人可能會躍躍欲試、激情四射,加班也不覺得苦。

但是「迴避型人格」的人,卻意興闌珊,每天都被撲面而來的困難打擊得體無完膚。

但是,如果面對的是一份重複性工作的話,「靠近型人格」的人會因為重複枯燥,被折磨得抑鬱消沉。

而「迴避型人格」的人,卻如魚得水。

所以,你要先學會審視自己,才知道什麼情況應該堅持,什麼情況應該放棄。

三、如何學會合理放棄?

其實有些事,我們明明知道要放棄,可就是放不了。比如離開不喜歡的城市、改變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方式、離開天天吵架的男朋友,離開不喜歡的公司。

其實放棄應該循續漸進,我們簡稱「四步目標脫離法」:

1、代替

越不讓你想的東西其實你越會想,所以我們不要粗暴的強制自己不要想。要放棄一件事情時,不妨先換一個新念頭,比如用另一件事來代替。

2、情感脫離

比如放棄了一件很不舍的事情,放棄的那個階段肯定很痛苦,那麼首先接納自己的痛苦,感受當下的痛苦,然後再調節情緒,而非壓抑這種痛苦。所以不要假裝沒事,該找朋友傾訴就找朋友傾訴,該痛快地哭出來就痛快的哭出來。

3、設定新目標

把原來不能實現、無法滿足內心需要的目標脫離,然後樹立新目標,嘗試為新目標做計劃,把注意力集中轉移到新目標。

4、行動

設定好新目標之後,馬上去行動,如果做不到,可以故意請家人或朋友對你進行督促。

四、總結:

放棄其實是為了給自己更好的選擇。放棄促進了成長和學習,提升了我們構建新目標的能力。

缺乏放棄的能力,會讓我們陷入令人沮喪的死循環而不能自拔。

最成功和最幸福的人知道何時應該堅持,何時應該放棄。

當目標無法達成時,放棄是一種健康、睿智和有效的行為。

佛說: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所以該堅持時堅持 ,該放棄時放棄,而不是一味的盲目堅持!

這就是放棄的藝術!

希望大家從今以後能找到困惑的原因,放棄生活中錯誤的堅持,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

-END-

作者:正太叔,可能是金融投資界最能把每篇文章都寫成乾貨的自媒體人了,關注我不會讓你成為有錢人,但能讓你更有錢。公眾號:正太叔(zhengtaishu2016)

歷史文章:

《我又在一家新平台上賺了一筆錢》

《買社保到底劃不划算?》

《值得每位備孕、已孕媽媽收藏的文章》

《99%的人給孩子買錯了保險》

推薦閱讀:

起飛前,先得準備好一雙翅膀
2018,堅持,看得見的自由
我把一件小事持續了500天,有點感想告訴你。
做下去,不要停!
舉幾個用理化定理類比生活現象的例子

TAG:堅持 | 經濟學常識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