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中的物理學 第二篇.穩者為王

羽毛球中的物理學 第二篇.穩者為王

來自專欄 羽毛球物理學

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內。羽毛球運動也有這一特點,即在擊球瞬間,需要保持自身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下,不穩定的身體會影響回球質量,讓自身陷入被動。

什麼是穩定呢?人體的靜態穩定可以簡述為重心穩,即人體重心低,支撐面積大(兩腳構的腳尖和腳跟四點構成的多邊形面積要大)。但實際比賽中,由於大多數時間選手都處於快速移動中,這時要保證擊球質量,只能退而求其次,也就是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下完成擊球。簡而言之,就是避免在高速移動/變速過程中擊球——因為此時擊球難以控制力道和方向,會造成回球質量低。

下面我們將用幾個技術細節來講解羽毛球中的身體穩定性:

一.落地擊球

很多羽毛球的步法教程中都會提及,最佳擊球時刻是在完成最後一步移動的落地瞬間,那麼這麼做好在哪裡呢?

落地前單腳支撐,身體穩定性差,回球質量低;落地之後擊球,無法藉助落地時的反彈力,而且因為擊球時刻延後,導致擊球點變差。所以,一般認為在落地瞬間擊球,效果最佳。

二.鹹魚左(右)手

很多人打羽毛球時,非持拍手始終處於自然下垂的狀態,那麼專業的運動員打球時是怎麼做的呢?

如果你細緻觀看頂尖選手的比賽視頻,你會發現選手的非持拍手一般會抬起,而非緊貼身體或是自然下垂。抬手動作會消耗更多的體力,所以這麼做一定是有目的——即保持身體的平衡和穩定,正如走鋼絲的雜技演員往往手裡要橫拿一根長桿,通過增大轉動慣量提升身體穩定性一樣。如果你足夠仔細,你甚至會觀察到,移動速度快時,非持拍手往往抬得更高一些。

三.高點擊球

很多人都知道,羽毛球運動中,跳殺擊球要選在最高點,一是因為在高點,下壓角度更大,球的重力勢能向動能的轉換最快,球速也最快;二是因為在高點人體處於相對靜止,此時擊球,穩定性更好。

四.貼地飛行

李寧有一個系列的羽毛球鞋叫做「貼地飛行」,我認為這個名字道出了羽毛球步法的關鍵。所謂飛行,自然說的是移動速度快;那麼為什麼要貼地呢,還是為了穩定性。

除了下壓進攻/被動後仰/假動作,羽毛球的移動步法中是沒有跳躍動作的。現代格鬥中,除非是殺招,不然也不會高高躍起,因為在空中難以進行二次機動,高手對決中,放棄機動性無異於作死。而且,從體力上考慮,跳躍移動較貼地移動也消耗更大。

五.對手的穩定性

《普通力學》中提及,一個剛體有六個自由度,即三平動三轉動。羽毛球中,調動對手是很重要的。所謂的調動,就是要消耗對手體力,讓對手感覺不適應。調動對手,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平動,即在球場的平面內調動對手的位置,比如四方球;

第二重,是轉動,即打轉身:以右手持拍的對手為例,輕吊反手網前再壓反手後場,可以讓其難以側身後退,再接正手後場,對手就難以轉體到位,易造成回球質量低,給己方創造進攻機會;

第三重,是打動態,即意識到對手的位置並非當前位置,而是你回球之後的位置。典型的應用是利用對手的回中,打重複落點(這就要求前一球能壓到位,對手回球質量較差必須快速回中);或者利用假動作,讓對手誤判擊球時間,造成過度回中,進而產生可供利用的空當。

六.反手高遠

李在福是很佩服的羽毛球教練。他在《李在福追球》系列中,提到了關於反手高遠球的十四個細節,其中一個就是,非持拍手在擊球瞬間應向身體後方揮動,目的就是保持身體平衡。從物理的角度看,就是一個角動量守恆,擊球瞬間,身體必然受到反作用力,反向轉動,雖然這一轉動很小,但仍然是對身體平衡性的破壞,此時向後揮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這一不穩定。

七.後退步法

這一部分內容其實可以放入《步法篇》,這裡簡單提一下,注意看比賽視頻的話會發現,運動員在後退時,最後一步落地時,落地點是在身體的後方,而且腳尖方向垂直於後退方向。這是為了提供更大的動態支撐面積,提升擊球的穩定性;同時方便擊球後的回動(若落地點在身體最下方,身體會在慣性作用下後倒,無法回動)。

道理都是死的,活學活用最重要。一個例子是,當擊球高度略高於站立時的最高擊球點時,可採用踮腳的方式解決而不是盲目跳起。


推薦閱讀:

羽毛球殺球動作中的代償——講講胸椎靈活性和網球肘的關係
業餘羽毛球提高之揮拍練習

TAG:體育 | 力學 | 羽毛球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