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萬國之津梁(一)

萬國之津梁(一)

琉球作為一個地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書中,大約是在十四世紀後期,此時中國處於元末明初,日本為室町幕府時代的足利義滿期。

中國古代,琉球諸島和台灣島,被稱為「流求」、「琉求」,在古代中國的傳統觀念里,這一片是化外之地,而在中世日本,琉球諸島則被稱之為「異界」。

在十四世紀中後期,琉球諸島中最大的沖繩島上,各地被稱為的「按司」、「世主」的割據首領,正在進行著大規模的要塞營造,互相征伐,割據地方。「按司」或者說「世主」,如果按古代中國的行政規劃,按大致的人口及面積,行政上略相當於一個村。琉球的「村長」們,就這樣進行著相對於其面積人口而言,規模龐大的戰爭。從現存琉球諸島上,有大大小小的二百至三百個工事/要塞遺址來看,相對於其人口和環境而言,當年的戰爭強度堪稱慘烈。

具志川城

隨著戰爭的擴大化,按司們開始互相聯合,琉球意義上的「國家」開始出現。然而這並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國家,三山時代得北山、中山、南山王國,實際上是作為按司聯合體出現,所謂的國主,其實就是這種按司聯合體「國家」的最強按司來擔任的。所謂的三山王國各個國王,在性質上僅是各自按司群體內部推舉出來實力最強的盟主,或者簡單點說,琉球「村長」爭霸戰中,各地「村長」所聯合起來的名為北山、中山、南山的三個鄉級單位的「鄉長」。

中山「王國」的「鄉長」是浦添「村」的「世主」,鋪添城在石構的城郭外圍,還有一圈作為外圍警戒線的柵城,並開挖了灌水的壕溝,四萬平方米的城塞或者說村莊面積,對北山「王國」的今歸仁和南山「王國」的島添大里構成了壓倒性優勢。浦添城周邊的「王陵」、寺廟(極樂寺)、人工池,也從側面彰顯了中山「鄉長」相對於南、北,在文化、宗教、財力上的絕對優勢。

?十四世紀中期,蒙元在中國的統治開始瓦解,東亞大陸開始陷入大規模戰亂,中國東南沿海的治安,在這種情況下變得極度惡化。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傳統常用的中日航線,即明州(寧波)——博多的「大洋路」一度中斷。替代傳統「大洋路」航線的,是經由福建省——琉球群島——奄美大島——南九州肥後菊池川流域的新興安全航路 「南島路」。

?「南島路」上的琉球諸島各遺迹,中國陶瓷器製作年代自14世紀開始大規模增加,代表著琉球諸島,作為大型中國商船來往中日航線上的中轉站,在這個時期開始成熟。這也是琉球各按司(村長)們開始大規模築壘的開始,中國商船在給當地帶來高額利潤的同時,這些財富也刺激著村長們的野心。

那霸港內的國場川,帶來了大量的優質淡水,港外珊瑚礁圍成的內海,阻擋了東海上的風濤。而港灣內的珊瑚礁浮島, 在給船隻提供停泊場地的同時,又給渡航者提供了相對安全的場所。這種有利條件下,那霸港成為中國、朝鮮、日本海商們永久或半永久的聚集地。隨之而來的,是各國宗教、文化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大陸和朝鮮海商帶來的先進技術和國際形勢變化,也給沖繩島本地的「霸主」們,帶來了新的契機。????

推薦閱讀:

曾經向中國朝貢的這個小國,後來怎麼歸屬了日本?地球知識局
日本、朝鮮、越南的古代漢文史書相比中國史書而言寫作水平如何?能否舉例說明?
中國古代朝貢體系中除了朝鮮國王以外,其他的藩屬國王薨後中國給賜予謚號嗎?如果有的話,哪裡能查到嗎?
萬國之津梁(二)

TAG:琉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