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 為什麼說 UX, UI, CX, IA, IxD 這些設計分類很蠢

譯文 | 為什麼說 UX, UI, CX, IA, IxD 這些設計分類很蠢

來自專欄 極光日報

請設計師們按捺住打人的衝動。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標題中的詞:

UX (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

用戶與你的產品交互過程中的體驗。

UI (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

這是用戶在一個產品中實實在在看到的東西,包含用戶與一個程序交流所需要的指令和菜單。

CX (Customer Experience):客戶體驗

相比 UX 範圍更廣,包含用戶與整個品牌交互的全面體驗。例如從引起用戶注意、讓用戶了解、發現、培養、擁護,到最後選擇購買和使用你的服務的全部流程。

IA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信息架構

信息和環境的結構設計,通過組織和標記的方式支持信息的可用性和可發現性。

IxD (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

在設備,界面和用戶之間建立聯繫,讓用戶的操作更加便利。

以下是譯文


為什麼說 UX, UI, CX, IA, IxD 這些設計分類很蠢

作者:Slava Shestopalov

你是做什麼的?你在簡歷和作品集中給自己設定頭銜是什麼?為什麼是這些詞?我想帶你感受一下這些頭銜和設計分類是如何與真實的世界相關聯(割??裂)的。相信你已經看過不少關於 UX 和 UI,UX 和 CX 的職責區分圖表,也了解過對應的設計角色,例如 UX 設計師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這些圖表已經變得相當複雜。

以上是我對這個現象一個非常真實的反應,體會一下。如果你曾經有過搜索過類似的搜索,通常會注意到他們即沒有給出答案,也沒怎麼解釋我們最根本的角色——設計師。

在所有這些角色的差異中,有一些關鍵的東西總是被遺漏:設計的價值在哪裡?回報呢?社會或商業目標呢?如果沒有考慮到任何可衡量的價值,這些圖表只能作為設計師上午 10 點在咖啡機附近喋喋不休的一個談資。而對於大多數人,那些沒有生活在像素、字體和畫布的世界裡的人,這毫無意義,在我們客戶看來更是廢話。

曾經我試圖「啟發」客戶,並在他們搞不清設計術語時翻白眼。現如今我終於的明白是誰培養了坑爹的客戶,正是我們設計師自己。大部分人對設計角色之間的差異並不感冒,實際上他們也的確不必關心,因為角色的差別主要是理論上的。

我有一個假設,就是如今設計頭銜的爆發是一種對固有印象的抵抗。也許我們添加描述性的詞語,例如將「設計師」替換為「策略師」「架構師」「分析師」「開發者」,是想要擺脫「設計師就是讓東西看起來酷炫」的固有印象。最新的趨勢是將「用戶體驗」替換為「產品」,例如稱自己為產品設計師。這不是一個惡性循環嗎?那些企業家和CEO,他們的頭銜名稱已經存在了數十年,在嘲笑我們不斷變化的工作頭銜。

如果工作的結果缺乏有形的價值,那麼無論你怎樣稱呼你自己和你的設計方法都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一個設計師能夠繪製線框,準備原型,舉辦研討會,卻不能為問題提供設計解決方案,他根本不是一個設計師。

只有當你關心客戶的生意時,客戶才關心你是做什麼的

那麼,設計師到底應該做什麼?專註於部分設計和負責所有設計活動的平衡點在哪裡?繪製原型圖和影響界面背後的世界之間的邊緣在哪裡?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T 形」技能對於設計師來說是最好的。這意味著設計師在某些設計領域有著很強的競爭力,在其他設計領域也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

但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怪異的時代。有一群「小丁丁」型技能的設計師自滿於了解一個狹窄的設計領域和一些瑣碎的相關知識。這樣的技能結構讓人無法從戰略角度進行思考。

我常常聽到有人說「哦不好意思,我不畫圖標的。我是 UX 設計師。我一般是把線框圖交給做 UI 的那小夥伴。」或者「我是負責定主題色的。商業模型的問題你最好問白板旁邊那個妹子」。接下來是什麼?會有「藍色按鈕設計師」嗎?(還請不要跟「紅色按鈕設計師」混淆)扁平圖標架構師?用戶地圖策略師?為了體會這個怪誕感,你可以試試同理改造一些非設計職位:鋼鐵鎚木匠,機動遊艇水手,亞洲風味的廚師,貝瑞塔手槍士兵……

「UX/UI 設計師」聽起來就跟「蔬菜/胡蘿蔔沙拉」或「機動車/大巴車司機」一樣。

由於現在的設計思維是一種炒作,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我稱之為「破折號型」設計師。這些設計師參加一堆設計研討會和課程,在不同的領域上淺嘗輒止,卻無法產出任何有價值或複雜的東西。他們喜歡提到所有似乎了解的領域。例如 UI/UX/網頁/移動端/桌面端 設計師,服務型/數字型/產品設計師/經理。

你也許不同意:「理論上來說是。但這些流行的頭銜也的確是 HR 和獵頭想要尋找的」。好吧,這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對的。這時候考慮一下你的職業尊嚴。如果「像素移動者」或「Photoshop 操作工」成為一種趨勢,我們會把這些頭銜放到簡歷上嗎?當然,我們還沒有到那一步,但我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我認為大公司在讓設計師忘卻自己作為設計師的意義上有一定的責任。這些混亂的設計角色和設計類型是大公司進行細粒度工作分配的結果。設計師做著小部分的工作,然後逐漸忘記用最終目標去測試他們的方案。儘管拿石頭扔我吧,但對任何設計師來說端到端的設計過程都是必須的,儘管他們可以專精於某些東西。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存在一個通用的設計工作流程。

不同行業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有一個核心是不變的:調研,構思,驗證,執行。

如果我們稱自己為設計師,相信即使只做很小的一部分,我們也應該為產品的命運負責。如果線框圖,原型圖,圖標或原型看起來很優雅,但在用戶看來就是災難,那麼設計師就沒有盡責。此處澄清一下,我不是在提倡做一個設計多面手或是設計專家之中作出選擇。只是指出當今存在的的職業失衡和一些模稜兩可的地方。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一開始我提出的問題。我們是誰?為什麼是這些詞?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設計師對自己的稱呼取決於他們做了什麼。今天的這些頭銜更多的在反應我們如何進行設計工作,因為設計移動端界面和設計微波爐方法上並沒有多大區別。Massimo Vignelli(譯者註:義大利的一位跨領域設計師) 曾說「如果你能設計一件東西,你就能設計任何東西」。方法非常重要。引導我們獲得好的解決方案的步驟是什麼?我們如何衡量他們的好處?從商業的角度來說,什麼設計能夠幫助企業掙到更多的錢?

我們應該有能力展現設計背後可以量化的價值。有時設計師提出的解決方案不會立即帶來收入,但能吸引忠誠的顧客。而忠誠和聲譽將在未來帶來資金。設計師的任務是闡述這將如何成為可能。就像下棋,預想的步驟越多,你獲得的信譽和信任就越多。

設計的投資回報率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基本問題之一,但實際上我覺得這種意識越來越缺乏。造就了我們設計師的身份的不是 Sketch 應用,像素完美,用戶地圖,視覺語言等等。當我們解決問題和貢獻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才是設計師。

總有一些人或狀況會打破我們職業的聲譽。 一則流行的梗說,總有設計師更便宜,也做得更糟糕。 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做很多簡單的事情來支撐設計師的正面形象。

1.清楚簡明地稱呼你的職業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只有「設計師」這個詞保持不變。 如果你要在此之前加任何前綴,考慮一下它們是否能在十年內保持與時俱進。謹防提及某個特定的工具,因為這會讓你受限。成熟的客戶都不會尋找線框藝術家和按鈕創作者。他們需要市場征服者,解決問題的人和讓收入翻倍的人。如果你是他們中的一員,你就掌握了變化。專精於某些東西是件好事,除非它阻礙了你理解整個業務。

2.不展示具體工作,而是展示附加價值

到頭來你可能會發現許多工作缺乏可以量化的價值。這是從我自己的經驗中得出的。那麼與其說「為一款金融類應用設計外觀和感覺」,嘗試說「將一個金融類應用的註冊速度提高2倍」。 對於「物流 VR 概念設計」的項目,考慮說「估計可節省高達40%的運輸成本的 VR 概念」。 價值既可以是財務收入——掙錢或是省錢,也可以是社會性的——改善人們的生活。

3.收集和創建設計證明

客戶永遠會挑戰我們的設計和質疑我們的提案。 一個項目越大,其負責人採用未經證實的設計所面臨的風險也就更大。 所以我們應該收集和學習設計對商業和人產生影響的證據。例如最近的一個案例是 Forrester 關於設計思維如何影響 IBM 經濟績效的研究(The Business Value of Design Thinking - THINK Blog)。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廣泛傳播的神話,比如「每 1 美元設計上的投資可以帶來 100 美元的收入」。譴責這些說法就是就是設計師群體的責任。

最後附圖一張:

(譯者註:Alan Cooper,交互設計的提倡者,著有經典交互書籍《About Face》系列)

歡迎通過各種渠道聯繫作者:Dribbble,Behance,SlideShare,Instagram。


原文地址:medium.muz.li/design-ty

喜歡的話去原文地址點個贊吧~


推薦閱讀:

【極客灣推薦】平面設計優選——明基設計專業顯示器PD2500Q
2018春夏巴黎時裝周 | Christian Dior 2018春夏女裝秀
建築之外 凹凸無限 | 別現代藝術家陳展輝作品欣賞
他摯愛赫本一生卻終身未娶,為她做300件美衣,獨留百年傳說
如果沒有優秀的設計師,你家的裝修可能會浪費半年以上的時間!

TAG:用戶體驗設計 | 設計師 | 設計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