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土入羅:帕加馬王國簡史

獻土入羅:帕加馬王國簡史

來自專欄 古典世界筆談

本文共9964字,閱讀時間約15分鐘

我們常說的帕加馬王國,一般是指在利西馬科斯(Λυσ?μαχο?)死後統治帕加馬城(Π?ργαμο?)及西小亞細亞周邊地區的阿塔利德王朝(Δυναστε?α των Ατταλιδ?ν,也稱阿塔羅斯王朝),其存續時間為前282年至前133年,合計149年。

帕加馬王國的起源還要追溯到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之一,利西馬科斯。亞歷山大死後,利西馬科斯在分割龐大的帝國時得到了馬其頓一部、色雷斯與西小亞細亞,他下轄的這片地區依時代與上下文不同有時被稱作馬其頓王國、色雷斯王國或利西馬科斯帝國。

亞歷山大死後興起的一系列繼業者政權,約前300年;圖中橙色部分為利西馬科斯統轄地區

(圖源:維基用戶Maksim創作並上傳至維基共享,維基用戶Kentronhayastan添加了修改;Creative Commons)

利西馬科斯在前281年的庫魯佩迪安戰役(Battle of Corupedium)中敗給了塞琉古帝國的開創者,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繼業者塞琉古一世(Σ?λευκο? Α? Νικ?τωρ),利西馬科斯自己也戰死;他死後,他的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此時的帕加馬城名義上歸屬於利西馬科斯政權,但事實上從前301年開始利西馬科斯就將帕加馬的行政統治交給了一位名叫菲萊泰羅斯(Φιλ?ταιρο?)的副將;菲萊泰羅斯在前282年(可能)因為一次宮廷陰謀敗露而與利西馬科斯發生矛盾,於是主動投靠了塞琉古一世。此後他表面上臣服於塞琉古,實則在帕加馬城擁兵自重,成為有實力的地方軍閥,此即為阿塔利德王朝之開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菲萊泰羅斯從未正式稱王,正式稱「王」(βασιλ?ω?)則要一直等到帕加馬第三代統治者阿塔羅斯一世(?τταλο? Α? ο Σωτ?ρ)在位的第四年(前238年),我們現在使用的阿塔利德/阿塔羅斯王朝之名稱也是從此公而來。

菲萊泰羅斯的肖像,此件為羅馬時代的複製品,現存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

(圖源:維基用戶Saddhiyama拍攝並上傳至維基共享;Creative Commons)

回到前282年這個歷史節點,剛剛掛牌成立的帕加馬王國理論上屬於塞琉古帝國的附庸領地,但是塞琉古一世在解決了利西馬科斯後沒多久自己也被謀殺,這對菲萊泰羅斯而言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為它意味著小亞細亞短期內陷入了無權威狀態,自己可以無所顧慮地經營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菲萊泰羅斯在長達三十八年的統治期間(包括前301年到前282年的代理統治)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一、大量建造與捐贈神廟,不僅在帕加馬城內,而且將捐贈對象擴展到周邊所有希臘化城市;這位他贏得了慷慨虔誠的名聲,為他穩固強化其統治提供了相當重要的外部基礎。

二、對帕加馬城進行大規模翻新與擴建,不僅重修了衛城,還新建了規模巨大的宮殿與城防系統。

三、在條件允許時積極派兵支援周邊的希臘化城市,比如他曾派兵前往基齊庫斯(Κ?ζικο?)幫助該城居民對抗來犯的加拉太高盧人。

四、與周邊城邦建立良好關係,緩慢而有效地擴張自身在小亞細亞與愛琴海世界的影響力。

經過以上這些舉措,到菲萊泰羅斯逝世時,帕加馬已然成為一股不可小視的地方力量,雖然與龐然大物的塞琉古帝國和托勒密王朝無法相比,但在西小亞細亞這個舞台上已然成為主角。

菲萊泰羅斯死於前263年,他本人是個閹人,沒有子嗣,因為據說他還是個嬰兒時,有一次被護士抱著擠入人群,因為抱得太緊結果捏爆了那裡(好疼啊);斯特拉波在《地理學》(Γεωγραφικ?)中這樣記載:

......φιλ?ταιρο?, ?ν?ρ Τιαν??, θλιβ?α? ?κ παιδ??: συν?βη γ?ρ ?ν τινι ταφ?θ?α? ο?ση? κα? πολλ?ν παρ?ντων ?ποληφθε?σαν ?ν τ? ?χλ? τ?ν κομ?ζουσαν τροφ?ντ?ν Φιλ?ταιρον ?τι ν?πιον συνθλιβ?ναι μ?χρι τοσο?δε ?στε πηρωθ?ναι τ?ν πα?δα.

因此他只能收養了哥哥的兒子,自己的侄子,後來的歐邁尼斯一世(Ευμ?νη? Α?)為繼承人。

歐邁尼斯一世在位22年,帕加馬在這一階段持續保持擴張與發展的態勢。前261年,帕加馬在托勒密王朝的支持下起兵反叛塞琉古的名義統治,並且成功擊敗了當時的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一世(?ντ?οχο? Α?),結束了帕加馬作為塞琉古附庸的歷史,正式實現了獨立。此後十幾年裡歐邁尼斯基本採取了日拱一卒徐徐擴張的對外戰略,一點點將西小亞細亞的許多城鎮納入統治。這一階段的擴張也清一色地以和平手段為主,在前261年後塞琉古也與帕加馬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和平,這為帕加馬的崛起提供了更大可能。與此同時,盤踞在加拉太的高盧人始終是讓小亞細亞諸希臘城邦的頭疼的麻煩之一;按照李維《羅馬史》中的記載,帕加馬向高盧人支付了高昂的貢金後才暫時免於遭到高盧人的劫掠,而類似的命運還落在幾乎所有小亞細亞居民頭上:

......Trocmis Hellesponti ora data; Tolostobogii Aeolida atque Ioniam, Tectosages mediterranea Asiae sortiti sunt. et stipendium tota cis Taurum Asia exigebant, sedem autem ipsi sibi circa Halyn flumen cepere.

這樣的被動局面被歐邁尼斯一世的繼任者,阿塔羅斯一世(?τταλο? Α? ο Σωτ?ρ)打破;阿塔羅斯一世也不是歐邁尼斯一世的親身兒子,而是被收養的堂侄。這位阿塔羅斯一世是整個帕加馬王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位統治者,在長達44年的統治期間通過一系列頗具雄才大略的戰略騷操作,成功將帕加馬從一個不起眼的城邦發展成為東地中海世界的強國之一。

阿塔羅斯一世

(圖源:維基用戶Lourdes Cardenal拍攝、處理並上傳至維基共享;Creative Commons)

阿塔羅斯一世上位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拒絕加拉太高盧人(凱爾特人的一支,高盧人是當時人對他們的統稱)提出的納貢要求,毫不畏懼地擺出一幅要與高盧人死磕到底的架勢。高盧人果然發兵前來報復,雙方交戰於卡伊枯斯河(Battle of the Caecus River)源頭,高盧人大敗而歸,阿塔羅斯一世也一戰成名,不僅給自己頭上加了一個「救世主」(Σωτ?ρ)的稱號,還在不久後正式稱王,標誌著帕加馬作為一個「王國」的正式開端。這場勝利還給後世留下了一件有名的藝術品——《垂死的高盧人》,描繪被阿塔羅斯擊敗的高盧人/加拉太人的形象。

《垂死的高盧人》,此件為羅馬時代的仿製品;現存於羅馬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圖源:維基用戶Jean-Pol GRANDMONT拍攝並上傳至維基共享;Creative Commons)

擊敗加拉太人後沒過幾年,阿塔羅斯就遇到了一個更為強大的對手:塞琉古帝國。當時的塞琉古國王塞琉古二世(Σ?λευκο? Β?)的弟弟安條克·伊厄拉斯(Αντ?οχο? Ι?ραξ,Ι?ραξ意為「獵鷹」)與加拉太人結盟,一起進犯帕加馬,結果連連遭遇失敗。阿塔羅斯先是在阿芙羅狄西亞(Αφροδισ?ου)首戰勝出,又緊隨後撤的聯軍在弗里吉亞(Φρυγ?α)二次大勝,這導致加拉太人退出了這場沒有勝算的戰鬥,阿塔羅斯面對的敵人只剩下了安條克·伊厄拉斯。隨後安條克轉戰比提尼亞(Βιθυν?α),希望從他的岳父,當時的比提尼亞國王基阿埃拉斯(Ζια?λα?)那裡尋求援助,然而這並不能扭轉戰局。到了前228年,阿塔羅斯與安條克的軍隊在哈帕索斯河戰役(Battle of the Harpasus / ?ρπασου)中決出了最終的勝負,帕加馬大勝,將塞琉古勢力徹底逐出了西小亞細亞,並在不久後從塞琉古帝國手中奪取了托魯斯山脈以北所有土地的控制權。

塞琉古帝國逢此大敗,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塞琉古三世(Σ?λευκο? Γ?)就多次嘗試收復失地,他甚至親自率軍翻越托魯斯山脈希望以此激勵士氣,卻反而中招被部下在前223年謀殺。塞琉古三世死後,跟隨其出征的部將阿凱夫斯(?χαι??)扶持安條克三世(Αντ?οχο? Γ?)登上塞琉古王位,自己則繼續率軍攻打帕加馬在小亞細亞新征服的領地;事實證明阿凱夫斯是一個極其出色的將領,他僅用兩年不到的時間就一路打到了帕加馬城下,並收回了塞琉古在小亞細亞的所有失地。波利比烏斯《歷史》(?στορ?αι)一書對此有如下的記載:

τ?ν δ? πραγμ?των α?τ? παραδ?ξω? ε?ροο?ντων, ?πε? τ?ν μ?ν ?τταλον ε?? α?τ? τ? Π?ργαμον συν?κλεισε, τ?ν δ? λοιπ?ν π?ντων ?ν ?γκρατ??, ?παρθε?? το?? ε?τυχ?μασι παρ? π?δα? ?ξ?κειλε.

阿塔羅斯算是吃了一個大癟,此前面對加拉太人和安條克·伊厄拉斯的所有勝利彷彿瞬間都煙消雲散,一戰打回解放前。好在阿凱夫斯並不打算對帕加馬趕盡殺絕——他顯然是懂得功高震主的邏輯的,在成功收復失地與打壓了阿塔羅斯後,阿凱夫斯在小亞細亞自立為王,脫離了塞琉古的控制,並與帕加馬停戰。

此後幾年間帕加馬與阿凱夫斯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微妙和平,直到前218年,阿凱夫斯親自帶兵跨過托魯斯山脈進攻位於皮西迪亞(Πισιδ?α)的塞爾蓋(Σελγη),阿塔羅斯感到反抗時機已到,於是在一些色雷斯高盧人聯軍的協助下重新奪回了此前丟失的領土。阿凱夫斯在前217年成功攻克塞爾蓋後迅速回師對付阿塔羅斯,然而阿塔羅斯這次是有備而來,他與塞琉古國王安條克三世結成了同盟一起對付阿凱夫斯,這使得阿凱夫斯腹背受敵,被迫退守其首都薩第斯(Σ?ρδει?)。安條克三世在前216年率軍跨過托魯斯山脈並圍困薩第斯兩年,終於在前214年攻破城池;阿凱夫斯繼續固守城中要塞,但很快便被喬裝打扮成救援部隊的塞琉古軍騙出要塞並處死。此後安條克三世經過一輪不費力的征服,很快收回了塞琉古在小亞細亞的所有失地;阿塔羅斯雖然得以保存自身實力,但向東擴張的希望也隨之破滅。

在此之後,阿塔羅斯將目光轉向了西方;此時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Φ?λιππο? Ε?)是個頗具雄才大略的人,想趁著羅馬共和國與迦太基人死磕無力東顧而趁機壯大自身勢力,這與帕加馬的國家利益顯然有所衝突,雙方矛盾不可避免。帕加馬在前219年與馬其頓的對手,位於希臘中部的埃托利亞同盟(Aetolian League)結成戰略同盟,並出資幫助埃托利亞人修築各類防禦性堡壘與前哨站,這讓馬其頓相當不爽。腓力五世在前215年與剛剛在坎尼會戰中把羅馬人揍得滿地找牙的迦太基人結盟,這又使得羅馬人感到壓力驟增,他們也需要在東地中海尋找可靠的同盟以制衡野心不斷膨脹的馬其頓。前214年,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爆發,亞得里亞海東岸的伊利里亞是主要戰場。前211年,羅馬正式與埃托利亞同盟結成戰略同盟,而與埃托利亞同盟已是盟友的帕加馬也順理成章地加入了羅馬人的陣營,成為羅馬在東方的重要盟國;阿塔羅斯本人還通過選舉成為了埃托利亞同盟的兩位執政統帥之一,進一步強化多方同盟。

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

(圖源:維基用戶World Imaging拍攝並上傳至維基共享;公共領域)

前209年春,腓力五世帶兵進攻希臘本土,作為聯盟領袖之一的阿塔羅斯自然前往應戰,然而他卻選錯了指揮官,最開始被派往前線的皮耳里阿斯(Πυρρ?α?)接連戰敗,士氣低落。到了這年夏天,羅馬人的援軍在代理執政官蘇爾基皮烏斯·加爾巴(Publius Sulpicius Galba Maximus)的帶領下抵達了希臘,並隨即加入戰鬥。前208年,羅馬人與他們的希臘盟友數次嘗試打破僵局,但都以失敗告終,他們嘗試與帕加馬海軍合力進攻利姆諾斯島(Λ?μνο?)的計劃也遭到挫敗。埃托利亞同盟這時候想打退堂鼓了,但是被羅馬人堅定地拒絕。

之後的兩三年里,雙方在北愛琴海持續展開拉鋸戰,各有勝負。阿塔羅斯的帕加馬軍成功洗劫了馬其頓控制下的俄浦斯城(?πο??),卻在返程時遭到馬其頓軍突襲,阿塔羅斯差點死在當場,所帶部隊也損失慘重。此戰後阿塔羅斯被迫回到帕加馬,但是很快發現鄰居比提尼亞通過聯姻已經加入了馬其頓一方,此時正和馬其頓密謀一起進攻帕加馬;更糟糕的消息還在後面——羅馬人認為牽制腓力五世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急於抽身退出馬其頓戰爭以便專心對付迦太基,於是招呼也沒打一聲就獨自溜了。被扔下的埃托利亞同盟沒有能力獨自對抗馬其頓,於是在前206年主動求和;雙方在前205年正式簽訂合約結束了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作為羅馬同盟成員的帕加馬除了保留對愛琴海中幾個島嶼的控制權外,基本沒有收穫多少實際戰果,唯一可觀的外交成果是與正在不斷崛起的羅馬共和國結成了緊密同盟,羅馬人對帕加馬也確實照顧有加,在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後的幾年裡雙方關係持續升溫。

在第一次馬其頓戰爭中沒有嘗到甜頭的腓力五世,很快將目光轉向東方,希望在小亞細亞碰碰運氣。於是在前201年,他對東愛琴海發動突襲,迅速攻克薩摩斯島(Σ?μο?)並控制了停泊在此的一支托勒密埃及艦隊,實力大增;緊接著他又發兵進攻希俄斯島(Χ?ο?),這讓阿塔羅斯大為緊張:一旦馬其頓人控制了希俄斯島,就可以不費力氣的封死帕加馬的出海口。阿塔羅斯於是和也與馬其頓處於敵對狀態的羅得島、拜占庭和基齊庫斯結盟,雙方隨即在希俄斯島外海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海戰。這場戰役中,馬其頓派出了大約200艘大小戰艦對陣聯盟軍一方的不到100艘,但是羅得島的特俄菲利克斯(θε?φιλο?)英勇指揮,擊退了馬其頓人的進攻,最終成果以少勝多,令馬其頓艦隊損失慘重。而阿塔羅斯在這場戰役中則相當狼狽;他先是在亂軍中陷入孤立,遭到腓力五世的親自追殺,他於是棄船上岸,卻依舊無法甩掉追兵,倉皇中只得將隨船攜帶的王室財寶全部四散在甲板上以分散馬其頓人的注意力。果然,追兵紛紛停下腳步去搜刮戰利品,阿塔羅斯才得以逃出生天。波利比烏斯《歷史》中對此也有著很細緻的記載:

το?του δ? συμβ?ντο? α?τ?? μ?ν ? βασιλε?? μετ? τ?ν πληρωμ?των ε?? τ?? ?ρυθρ?? ?πεχ?ρησε, τ?ν δ? πλο?ων κα? τ?? βασιλικ?? κατασκευ?? ?γκρατ?? ? Φ?λιππο? ?γ?νετο. κα? γ?ρ ?πο?ησ?ν τι τεχνικ?ν ?ν το?τοι? το?? καιρο?? ο? περ? τ?ν ?τταλον: τ? γ?ρ ?πιφαν?στατα τ?? βασιλικ?? κατασκευ?? ?π? τ? κατ?στρωμα τ?? νε?? ?ξ?βαλον. ?θεν ο? πρ?τοι τ?ν Μακεδ?νων, συν?ψαντε? ?ν το?? λ?μβοι?, συνθεασ?μενοι ποτηρ?ων πλ?θο? κα? πορφυρ?ν ?ματ?ων κα? τ?ν το?τοι? παρεπομ?νων σκευ?ν, ?φ?μενοι το? δι?κειν ?π?νευσαν ?π? τ?ν το?των ?ρπαγ?ν. δι? συν?βη τ?ν ?τταλον ?σφαλ? ποι?σασθαι τ?ν ?ποχ?ρησιν ε?? τ?? ?ρυθρ??.

在希俄斯海戰中失利後,腓力五世決定直接帶兵進攻帕加馬,雖然無法攻克主城,卻仍然給城池周邊的鄉村與神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此戰後阿塔羅斯決定尋找外援報仇,於是和羅得島人一起向剛剛打贏第二次布匿戰爭不久的羅馬人提出了對馬其頓的控訴,但羅馬元老院此時並沒有加入另一場戰爭的意願。

公元前200年的愛琴海形勢;淺綠色者為帕加馬,淺紫色者為埃托利亞同盟,橙色者為馬其頓,亮黃色者為塞琉古帝國,深綠色者為羅馬共和國

(圖源:維基用戶Raymond Palmer製作並上傳至維基共享;公共領域)

到了前200年,腓力五世決定公開搞大新聞,直接帶兵進攻阿提卡(Αττικ?),威脅雅典,挑起了第二次馬其頓戰爭。雅典立刻向帕加馬求助,阿塔羅斯也馬不停蹄地帶著艦隊前往雅典,但他心裡很清楚,如果不設法把羅馬人拖入這場戰爭中,那麼結果很可能仍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好在前文提到的蘇爾基皮烏斯·加爾巴,此時又再次升任羅馬執政官并力主羅馬向馬其頓宣戰,成功說服了元老院,東西方的大戰即將再次爆發。

前199年,羅馬與帕加馬聯軍從海陸兩個方向進攻馬其頓,雖然在海戰中頗有收穫,但卻在陸戰中吃了大虧,在卡山德里亞(Κασσ?νδρεια)損失慘重;帕加馬還因為互相不遵守同盟契約而與埃托利亞人產生了矛盾,阿塔羅斯在這年冬天回到帕加馬。到了第二年春天,戰端再開,這一年聯軍的進攻異常順利,不僅很快控制了整個優卑亞島(Ε?βοια),還成功說服了馬其頓在希臘的盟友亞該亞同盟(Κοιν?ν τ?ν ?χαι?ν)跳反加入了羅馬一方,使得原本焦灼的陸上戰局迅速開始出現轉機。

阿塔羅斯本人在前197年對維奧蒂亞(Βοιωτ?α)人的一次動員演講中突然昏倒並被送回帕加馬治療,不久逝世。而就在他逝世前後,羅馬聯軍在庫諾斯克法萊戰役(Battle of Cynoscephalae)中取得了一場關鍵性陸戰勝利,重創馬其頓陸軍主力,腓力五世也倉皇北逃,並在不久後與聯盟軍重新簽訂了和平條約;「救世主」阿塔羅斯傳奇的一生與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也就此同時畫上句號。

阿塔羅斯一世死後,他的兒子歐邁尼斯二世(Ε?μ?νη? Β?)繼位為王。歐邁尼斯二世又是一位統治周期很長的君主,在位長達38年;他的施政方針基本延續了他父親的風格,一方面與國力不斷增強的羅馬保持合作,另一方面堅決扼制馬其頓、比提尼亞和塞琉古帝國的擴張。

歐邁尼斯二世時期的帕加馬城人口超過20萬,一舉成為整個東地中海世界都屈指可數的重要城市之一;而他在位時期最大的一點貢獻無疑是主持修築了龐大的帕加馬圖書館,該圖書館一度成為古典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堪與亞歷山大圖書館媲美。

今日帕加馬衛城之遺迹,帕加馬圖書館即位於衛城北側

(圖源:Flickr用戶QuartierLatin1968拍攝上傳;Creative Commons)

羅馬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勝利後,與安條克三世統治下的塞琉古帝國儼然成為有能力決定地中海世界命運的最後兩個大國,因此從前196年到前192年雙方一直處於冷戰狀態;而在這期間包括埃托利亞同盟在內的許多希臘人開始對羅馬人賴在希臘不走感到擔憂與不滿,這一情緒則被一直蓄勢待發的安條克三世敏銳地捕捉到,加上此時他手下還多了一員與羅馬人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漢尼拔,塞琉古與羅馬的戰爭已然不可避免,終於在前192年爆發。(前195年還爆發了一場反對斯巴達國王納比斯的戰爭,帕加馬也有參與,在這裡不多做敘述)

這場戰爭的過程本身十分複雜,為了節省篇幅我只說與帕加馬有關的內容——戰爭前期爆發的幾場大型戰役基本都是由羅馬人獨自與塞琉古軍隊交戰,帕加馬除了提供物資支援外並未直接參戰,直到前190年在呂底亞爆發的馬可尼西亞戰役(Battle of Magnesia)帕加馬才正式派兵參戰,結果一出站便逢大捷,將塞琉古軍隊打得大敗,一路後撤。這場戰役後,塞琉古在小亞細亞的戰線全面崩潰,餘下的基本就是些掃蕩殘敵的工作,直到前188年,羅馬與塞琉古訂立了阿帕米亞和約(Treaty of Apamea),正式為這場決定地中海世界歸屬的戰爭畫上終止符。這場戰爭的勝利固然對羅馬意義重大,但對於帕加馬而言卻有著更直接可得的利益——條約規定,塞琉古帝國位於托魯斯山脈以北的領土全部劃歸帕加馬所有,兩國間爭奪了幾十年的弗里吉亞、呂底亞、皮西迪亞和潘菲利亞等地區的歸屬權就此一錘定音;前188年的帕加馬也因此達到領土之極盛。

阿帕米亞和約簽署前後的帕加馬(深、淺藍色)與羅得島(深、淺綠色),公元前188年

(圖源:維基用戶Kryston製作並上傳至維基共享;公共領域)

羅馬-塞琉古戰爭結束後,帕加馬又在其後的幾次戰爭後堅定地站在了羅馬一側,包括發生在前171年到前168年的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在這場戰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終結了馬其頓王國的統治並將其領土分割為四個受羅馬控制的附庸共和國;戰後,羅馬共和國對希臘的支配地位基本已無動搖可能,羅馬人的目光也將緩緩移向更遙遠的東方。

第三次馬其頓戰爭後,歐邁尼斯二世逐漸失去了羅馬人的信任,因為羅馬人開始懷疑他其實與馬其頓末代國王珀爾修斯(Περσε??)同謀欺騙羅馬;羅馬人一度希望歐邁尼斯二世的弟弟,後來的阿塔羅斯二世(?τταλο? Β? ? Φιλ?δελφο?)發動政變推翻他哥哥,但這事兒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實現——他與歐邁尼斯二世的關係始終和睦,他名字里的Φιλ?δελφο?直譯過來便是「愛兄長者」,因此他拒絕了羅馬人給出的好處。直到歐邁尼斯二世在前159年逝世,其子年幼無法主政,阿塔羅斯二世才以攝政身份登台掌管帕加馬。

阿塔羅斯二世的塑像,位於今土耳其安塔利亞

(圖源:維基用戶Cobija拍攝並上傳至維基共享;公共領域)

雖然羅馬與帕加馬的關係在歐邁尼斯二世統治後期出現了裂痕,但阿塔羅斯二世得以通過其外交智慧進行修復,很快兩國又恢復了緊密的戰略同盟。前156年,帕加馬與比提尼亞爆發戰爭,羅馬人果斷提供了援助,幫助阿塔羅斯在兩年後取得勝利;前152年,帕加馬又參與了由羅馬、托勒密王朝和卡帕多西亞共同支持的推翻塞琉古國王德米特里一世(Δημ?τριο? Α?)的政治陰謀,使塞琉古帝國進一步走向衰亡;前149年,阿塔羅斯二世乾脆支持比提尼亞國王普魯西阿斯二世(Προυσ?α? Β?)的兒子尼科美德二世(Νικομ?δη? Β?)推翻並處死了自己的父親,從此化解了與比提尼亞的長期矛盾。阿塔羅斯利用他的外交手腕,極大地改善了帕加馬所處的國際環境,比如他成功在雅典結交了年幼的卡帕多西亞國王阿里阿拉特五世(Αριαρ?θη? Ε?)並和後者成為了好友,後來帕加馬得以在阿里阿拉特五世的幫助下擴張領土並在皮西迪亞建立了一座直到今天也十分有名的城市——安塔利亞(?ττ?λεια)。

阿塔羅斯二世在位21年,於前138年逝世;繼承他王位的是他的侄子,他兄長的兒子阿塔羅斯三世(?τταλο? Γ?)。阿塔羅斯三世上台時的地中海世界已然是羅馬共和國控制下的一盤棋;八年前的前146年,羅馬人同時完成了兩件創舉:一、徹底消滅迦太基;二、完全控制希臘。識時務者皆可看出,此時的羅馬已經毋庸置疑地是地中海世界的唯一霸權。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阿塔羅斯三世對執政與管理國家卻毫無興趣,按照李維《羅馬史》的記載,他將大把時間都放在了鑽研植物學與醫學上,對政事幾乎從不過問。不過與他的幾位前輩相比,他的統治時間也十分短促,僅僅五年後的前133年他就因病逝世;在他的遺囑里,他表示希望將整個帕加馬王國都作為禮物贈送給羅馬共和國,這個消息傳到羅馬,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熟悉歷史的人想必知道,前133年正是大格拉古(Tiberius Gracchus)被選舉為保民官並開始著手實施改革的年份,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立刻督促元老院接受安排並將帕加馬的國庫財產分給全體羅馬公民,並從財產中抽出一部分來為他剛剛推出的塞姆普羅尼亞土地法(Lex Sempronia Agraria)提供資金支持,這一提議自然被元老院毫不猶豫地拒絕。這一事件進一步加劇了大格拉古與元老院的矛盾,並且使得元老院中的一些議員開始懷疑大格拉古的真實意圖是要藉機稱王顛覆共和制度,這也為後來雙方正式撕破臉埋下了伏筆。

回到帕加馬,阿塔羅斯三世的決定並沒有得到全體帕加馬人的支持,相當一部分居民害怕加入羅馬後將受到羅馬人的剝削與壓榨。這時出現了一個身份不明的名叫阿里斯東尼克(?ριστ?νικο?)的人,在羅馬人尚未正式接管帕加馬之前對外宣布自己為歐邁尼斯二世的私生子,並自立為帕加馬國王,取王號歐邁尼斯三世(Ε?μ?νη? Γ?),要與羅馬人對抗到底。但他很快發現他幾乎找不到任何外部的支持者,無論是卡帕多西亞還是比提尼亞都不願意與羅馬作對,而希臘人也根本不相信他有能力解放希臘,因此他只好從內部想辦法,解放了城內所有奴隸以獲得最大程度的民意支持。

羅馬人在前131年派出一支軍隊前往帕加馬平叛,但阿里斯東尼克成功擊敗了羅馬人並殺死了出征的執政官克拉蘇·狄維斯·穆齊阿努斯(Publius Licinius Crassus Dives Mucianus)。羅馬人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在前129年第二次派兵平叛,在當年執政官馬爾庫斯·佩爾佩爾納(Marcus Perperna)的率領下成功擊敗並俘虜了阿里斯東尼克;後者被帶回羅馬並在凱旋式後被絞死。至此,帕加馬作為獨立王國的歷史告一段落。


推薦閱讀:

古希臘哲學探討(一)
刀槍不入的古希臘重裝戰士是吹噓?邁錫尼與殷商盔甲防具大比拼
歐亞世界簡史(7) 古希臘之光
【讀者投書】溯源阿芙洛狄忒(上)|城與邦

TAG:古希臘 | 歷史 | 古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