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同步:秩序如何從混沌中湧現》(1)同步的第一因:渾沌中找到規律化因子

449|《同步:秩序如何從混沌中湧現》(1)同步的第一因:渾沌中找到規律化因子

449|《同步:秩序如何從混沌中湧現》(1)同步的第一因:渾沌中找到規律化因子

共計 2,351 字 | 建議閱讀時間 2 分

2018亞馬遜股東致詞上,執行長貝佐斯分享了這一路走來,亞馬遜的經營心法,其中就講到「高標準」。是亞馬遜的核心文化,組織中,一但樹立了這樣的文化,起初會覺得難以達到,但卻是保持優勢,並持續生存下去的唯一心法。

因為你一但你的要求,只有到「標準」,那麼最高成果,也就只有標準的程度,要想突破現有的情況,「高標準」就成為必然的條件。

這種文化上驅動行為的過程,是一種「可教導」的行為範本。相對於,一般人對於企業文化的理解,文化,不只是用於講到行為一致,它更包含了萬物演進的過程。

這種過程就是無指揮下,仍保持著同樣的行為標準,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即便當領導者不在時,組織仍可以創造高績效,或是比領導者在時更好。但這並不是說無領導會創造高績效,而是行為驅動的過程中,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

這種現象,是一群人,對於共同信念的「同步」,當一個組織中,如何讓每個人行為同步、對於同一件事情的反應,與想法上在「時間」上擁有共同的共識,也就是「同步」性質基礎。

01初始的同步效應

一群鴿子聽到槍聲那瞬間,你會看到所有鴿子同步起飛。一群人聽到下課鐘聲,不自覺地想起下課時的下一步;當號誌燈亮起綠燈時,所有駕駛開始催進油門。從螢火蟲到人類細胞中,都有著某種同步的規律,這種規律是讓協作,更加效率化。

同步,是在短時間內,達到相同的共識,而持續性的同步,又會是另一種驅動因子。

當理解同步的型態,對於個人,乃至組織議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在前緣學科的領域中,除了研究混沌狀態下的複雜性變因,還有另一個研究角度,那就是「同步」效應。

這種同步效益,更是一種萬物間的一種規律,萬物複雜化的過程,在走向同步時,會把周遭的連結給消弭,最終形成一種穩定狀態。

例如,當一群人圍繞著圓圈跑步時,起初每個人會因為各自的速度,產生些微的差異,這個時候,你看不到同步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拉長,你會逐步看出整的規律,也就是在混亂中,有它一定恆穩的速度,每個人都案各自速度跑,最終達成一種相互影響的同步效應。

02規律下的同步

當同步效應放到大組織,就會是另一種規模加成的效應。換言之,組織型態的多樣性,會增加組織的多元,同時,一但越過某個關卡,這種多樣性就會趨向複雜化,即便組織內部已有一定的認同圈,還是無法感染到整個群體之中。

在《規模的規律和秘密》書中就提到一個核心概念,當群體中的規模,隨著數量上的不同,其特性與性質也。

舉例來說,生物體積愈龐大,支撐他的力量也就相對放大,但這种放大不是線性化的成長,而是指數化的增幅。

也就是當一頭大象等比例放大十倍,這時大象的腳,不會是成比例關係,而是高於比例的放大,才有辦法負荷重量。可以說,當你看到酷斯拉出現時,你應該想的這生物能存在本身就是疑問,因為他的腳無法支撐起這樣的負荷。

呼應到同步這件事情,同步這件事情,它包含了基本因素,也就是「振子」,當兩個振子產生耦合效應時,就逐步達到一種同步效果。

如同兩個人走在一起,你會注意到自己的步伐,與此同時,對方也會依據你的速度來做相互調整,最後達到同步下走在一起。

03線性化組織的同步效應

走向同步的研究,在極小單位里,他能夠產生「線性化」同步規律,也就是你所傳遞的訊息,都能夠有效的達到對方身上,但這種現象只符合「線性化」。

換言之,及少量的模型中,才能夠達到同步化的效果。從個人關係的角度來看,這種線性化的極限數字,也就是所謂「鄧巴數」(Dunbars number),也被稱150定律。

他所指的是每一個人與其他人維持緊密關係的人數上限,就是150人,超過這個數字你所認識的人,就逐步的脫離你的同步效應圈,這也是影響力的局限就在於此。

如果同步化,對於線性數字有所局限,那麼當數量上出現非線性化的發展時,又該如何達成同步效應。

這就牽涉到微分方程組,在線性化微分方程中,你可以拆分成一個又一個的模塊,從最小單位來檢視每一個問題,在單一問題的解答後,每一小塊的解,最終會成為整個線性化微分方程的解。

而這個基礎,是在單一,或是複雜度不高的情況下可以。一但牽涉到複雜化的非線性微分方程,就會出現部分之和,不等於整體之和。

換言之,在同步化中,數量上的多樣性愈高,同步化的可能性也就愈低。

這也意味著,創新組織中,在找尋不一樣的人才時,往往會專註於不一樣的特點,但容易忽略一件事實,當所有的不一樣聚在一起,這時的多樣性就會讓同步難以展開。

04非線性化的難題

這也就可以理解,上世紀追求單一、穩定的職涯路徑可以成功,因為那時你能夠認知到的世界資訊,就來自於那幾家傳播媒體。

所以,只要按著規律走,就能夠達成個人的想要。此時接受同步,就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隨著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的時代,多樣化的訊息,早已超過原有線性化的同步效果。

這也就代表,組織找人以及團隊運營上,都不再能用過往的線性化思維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時的問題就如同「非線性化微分方程組」你解決的個體問題,未必就能夠解決總體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更進一步探討,究竟是什麼,讓人們走向同步,以及不同步的關鍵。

撇除掉各種生物個體的差異來看,其實都包含了兩個共同功能;

接收

釋放

同步的基礎假設也就在於此,當一個人能夠有效的接受訊息時,他會知道現在哪裡,同時,做出行為來達到該達成的目標。

05同步效應的源頭

在150人以下的團隊,你所認識到的管理工具,都還能解決個體化差異下的偏差。這時你要讓同步產生,產生共同的文化價值,都還是有一定的力度在。

然而,一但超過成為非線性化的多元時,基礎的工具就必然要再從新升級。因為管理複雜,本質上就是在渾沌中找尋到規律,而這種規律就來自於我們是否認識到多樣性來源。

這包含了組織文化的多樣,個人差異的多樣、創造價值的多樣,各種複雜最終都會回歸於穩定狀態,但如果這過程中,看不到那同步的關鍵因子,你就只會看到混亂的局面。

要找到其中的穩定性規律,也就是發揮同步效應的開始。

推薦閱讀:

網路遊戲中子彈與單位的命中判定問題
講得了好課,對抗得了霧霾,你還問我為什麼選擇同步提分?
如何同步一份日程給公司所有人?
作為一個睡霸,sleep和asleep都搞不清!
同步提分|老師給家長出了這幾道題,家長看後,沉默了……

TAG:科技 | 秩序 | 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