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搞清楚:假我和真我

真正搞清楚:假我和真我

來自專欄 依戀心理學院

簡單心理發了篇文章,名為《明明一切都好,我卻體會不到幸福與意義|什麼是「假自體」》。

該文提取了溫尼科特對於假自體的解釋,寫的挺好的。

假性自體這個詞從榮格時期就開始提,但是很多人並沒有闡述清楚。什麼叫假我、什麼叫真我,假我與真我之間什麼關係?我們就來看看這篇文章:


明明一切都好,我卻體會不到幸福與意義|什麼是「假自體」

文 | 劉改 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

編輯 | 山兔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生命策略是這樣的——對內在意義的追尋化作了對外在「標籤」的追求,沒有了「好大學」、「好公司」、「高學歷」的外在「標籤」,生命也就失去意義了。可能在他們的成長曆程中,只有獲得這些「標籤」才是是被認可的,自己的存在才是有價值的。

於是他們的生命陷入了這樣的折騰——通過努力學習工作獲得認可,體會了一時成績帶來的滿足感,又迅速找尋下一個任務,不能讓自己停下來。

他們也會遇到這樣的困境——一旦某次沒有成功,就全盤否定自己,陷入了抑鬱狀態;或者因為期待過高,長期挫敗,不斷加強自己「我不好」,「我一點價值都沒有」的信念。

或者還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表現,他們總是用「錢」來體現自我價值,希望掙更多的錢,控制不住地花錢,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填補不了內心的空洞感……

溫尼克特: 「假自體」 的任務是保護真自體

溫尼科特給了這樣的行為模式一個名稱——假自體

假自體的概念對應著一個概念是——真自體, 只有真自體才具有創造性和真實性,因此假自體的背後也就是一種虛無感,以及對真實情感連接的渴望。真自體如果在每一個剛出現的階段沒有被嚴重打斷,那麼其結果就是真實存在感被加強,嬰兒應對現實困境的能力也隨之增強。

假自體的本質,是在真自體的發展被打斷時,隱藏和保護真自體,使其有機會再發展。當假自體與真自體的連接感增強到一定程度,就是一個健康的自體了。

所以假自體有一個連續譜,一端靠近健康的自體,另一端是假自體與真自體完全分裂,並且在感受中假自體就是一個真實的存在,也帶給觀察者一種真實感,但是當在鮮活的關係中,假自體缺乏真實的本質就會逐漸暴露出來。

假自體向健康自體的發展過程中,是一段「破繭成蝶」的痛苦過程,雖然不適應的假自體走向「滅亡」,但它的終極任務——保護真自體卻未改變,它懷疑一切新的防禦方式對真自體的保護,因此最嚴重的臨床結果是出現自殺行為,以防止真自體的湮沒。

假自體的由來:嬰兒被母親否認的情緒

假自體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早年的養育環境,他們的情緒發展過程是不順利的,即沒有一個能夠對嬰兒保持高度敏感的母親,對他們的情緒情感進行回應(通常這個過程是嬰兒6個月以前,嬰兒6個月之後的過度關注也會造成其他發展性問題)。

這個母親可能是高焦慮的,讓嬰兒馬上擺脫掉他的不良情緒,為了不讓她更焦慮;這個母親也可能是抑鬱的,在自己的內在世界中無視嬰兒的情緒表達。

例如,如果一個母親無法接受女兒的憤怒,並威脅「要拋棄她」、「不再愛她」,為了保持與母親的連結,這個女兒逐漸就可能否認了她的憤怒情緒

長期的否認或拒絕情感狀態,會使一個人與他的內在活力與主觀能動性失去連接,甚至是喪失自我統整感與自我存在感。最常見的,他們無法獲得身份認同感(「我是誰」),沒有明確的生活和工作目標,也沒有明確的親密關係對象及性對象,往往是「模仿別人在做什麼」,「父母讓我做什麼」,「到了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卻無法體會到發自心底的幸福感與意義感

心理諮詢:尋找真自體之路

在心理諮詢中,與這樣的來訪者的工作就是一條尋找真自體之路。諮詢首要任務是修復無效卻深刻的內在經驗——通過識別、闡釋、肯定那些曾被否認的情感狀態。在很多案例中,來訪者否認某些情感狀態與內在需要,因為這些會威脅破壞他們要維持的關係。

通過細膩的諮詢工作,諮詢師對來訪者否認的情感狀態進行識別和闡釋,會使來訪者確定自己的主觀現實,並促進其進入意識,增強其內外在連接感,提高了個人整體、真實和鮮活的存在感。

這類經驗被Stolorow稱為是「自我界定」(self-delineating)自體客體功能,治療關係中的「自我界定」自體客體功能,表達和鞏固了來訪者的主觀現實,促使新經驗的形成,將人格提升至更高層次的組織水平,增強了自信心,也逐漸清晰了「我是誰」,獲得了更明確的人生目標感與意義感,最重要的,是活出屬於每個人的真正的人生。

參考文獻

溫尼科特 .(2017). 《成熟過程與促進性環境——情緒發展理論的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P. Buirski and P. Haglund.(2001) . Making Sense Together : The Intersubjective Approach to Psychotherapy. Northvale, NJ: Jason Aronson


不知道讀完之後,你是否理解了假自體的意思了呢?

在缺愛心理中,假自體是經常出現的,表現的癥狀主要是:

  • 不管年齡多大,看起來都像孩子——因為真自體一直沒有發展
  • 在意外在評價,尤其在意父母感受——內在父母如果不喜歡自己長大,真自我就一直不會長大,不長大的標誌就是「做個別人眼裡的好孩子」
  • 在咨訪關係中積極治療之後,成長很快——因為真自體成長的動力很旺盛

【拓展閱讀】

缺愛和抑鬱心理系列文章匯總

【推薦閱讀】

缺愛心理的表現、危害和治療綜述 - 知乎專欄

研究14年,終於發現心理健康的大秘密,竟是心理循環系統……

系統治療效果

公眾號:源泉心理

個人號:ilufugong

知乎專欄:依戀心理學院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新約·哥林多前書》第13章)

推薦閱讀:

性格敏感而自卑,怎麼辦?
談戀愛之後覺得自己丑 不自信怎麼辦?
2017巴黎時裝周高馬尾髮辮編髮教程
窮讓你自卑到什麼程度?
自卑是否可以從根本上克服

TAG:缺愛 | 自卑 | 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