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哭怎麼辦?到底哄不哄?
來自專欄 海鷗的天空
這是海鷗兒童心理與您分享的第91篇原創文章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媽媽稱自己3歲的女兒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哭,比如氣球破了,沒能及時拿到玩具,等等,然後就大哭。孩子一哭,全家人的情緒都被傳染了,最後不得不爆發一場戰爭,很是苦惱。
像這位媽媽痛訴的事例還有很多,曾經還有位媽媽求助說,兒子已經上學了,還動不動就哭,這可怎麼辦?
的確,有很多父母受不了孩子哭,或者不允許孩子哭。當孩子哭了,我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想辦法停止他的哭聲。
於是,大家通常有這樣幾種做法:訓斥孩子不許哭,讓孩子憋回去;或者乾脆把孩子撂在一邊讓孩子哭個夠;還有的家長會讓孩子產生羞愧感,比如,你看你都這麼大了還哭,丟不丟人,你還是不是男子漢!
稍微好一點的父母,會在一旁一邊安慰孩子,一邊問,你為什麼哭啊,或者說,沒事沒事,你看那有好玩的,我給你買好吃的,試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然而這些方法或許當時好用,孩子的確不哭了,或者當他以後遇到阻礙的時候,他也不哭了,但孩子卻把本應該發泄出來的情緒藏在了心底,而我們也不再是他們那麼信任的人。
有情緒是健康的,壓抑情緒對人有害。孩子可以掩飾自己的情緒,甚至可以讓自己穿上盔甲,全副武裝,不去觸碰那些情緒,但這樣做則是以傷害他們情感與社交能力為代價的。
1、不讓孩子哭出來有哪些危害?
首先,不被允許哭的孩子,他們會認為自己的感受一點都不重要,他們不相信自己的真是感受,進而認為自己不重要,會變得沒有自信。
其次,久而久之,他們習慣把情緒壓抑在心裡,但並不是沒有情緒,只是自己意識不到,便會通過其他方式去發泄,比如咬手指、注意力問題、攻擊行為等。
此外,當孩子自己的感受不被關注,他們也不願意去了解別人的感受,這便會影響他們與人交往。
長此以往,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孩子到了青春期,他們會越來越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說,他們更願意封閉自己,也更容易叛逆。
法國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莎在書中指出,表面上不再有情緒的孩子,需要有人幫助他們從那個殼中走出來,勇敢地讓自我得到重生。他越否認自己的痛苦,就越說明他內心的痛苦非常強烈。
2、你為什麼忍受不了孩子哭?
瑞士和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阿爾戴·索爾特告訴我們:哭泣是對自我修復的天然工具。
尤其是孩子,當他們還無法準確的用語言表達情緒的時候,他們只能用哭。即使是大人,有些時候也需要哭出來來表達情感。
但是我們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哭不好,不能哭,哭是懦弱的表現,哭讓人很煩。
「孩子總是哭哭啼啼,煩死了!」這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如果是小嬰兒,我們接受度還強一些(也有的父母,連小嬰兒的哭也受不了,一哭就塞上安撫奶嘴)。但是,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來說,哭,就不那麼容易被接受了。
因此,我們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接受不了孩子哭?
法國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莎告訴我們,有時,孩子的情緒波動會讓你十分生氣,這其中可能有幾個原因:
1、因為你累了,孩子的哭讓你覺得很吵。此時,並不是孩子本身讓人無法忍受,而是你很疲憊,你對混亂環境的忍耐度降低了。所以,這個時候,你最需要的是安靜一下,休息一下。
2、因為你也有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但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便很容易與孩子形成對抗的態勢。比如,你已經工作了一周,周末想要休閑一下,看個電影,但是還要做家務和照顧孩子,那麼你自己的需求便無法被滿足,你感到委屈、憤怒,這時如果孩子哭鬧,你就會完全hold不住,爆發了。所以,有時我們需要關注一下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感受,適當滿足一下自己。
3、因為你認為孩子的情緒不合理,所以會煩躁。但事實是,有時候孩子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情緒,只是一種表面的發泄,掩蓋了他的真實情緒。比如,哥哥因為一個不值錢的小玩具對弟弟發火時,你會很生氣,但他可能是因為很擔心自己的數學考試成績。因此,表面的情緒背後其實隱藏著另一種情緒、另一種傷害、另一個問題和缺失,等待著你去辨識。
4、你能允許自己哭嗎?一個從來沒有痛快地流過眼淚的父母,怎麼能夠接受自己的孩子哭泣呢?或許某種情緒是你在兒時被壓抑的情緒,是你父母不允許你發泄的,那麼你也將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發泄這種情緒。因此,允許自己流露情感,才能更好的接納孩子的情感。
5、孩子發泄的情緒喚起了你兒時的某些回憶。這些回憶大多是不太好的回憶,也許是傷害,也許是痛苦,我們兒時的恐懼和憤怒沒有被傾聽,我們因此受到的傷害沒有哭出來而依然埋藏在內心深處。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這些情緒又跑出來了。因此,我們需要想一想,真的是孩子有情緒不好,還是我們兒時的經歷觸動了自己的情緒。
3、孩子哭了,我們該怎麼辦?
面對那個小淚人,我們需要想一想,此刻對你來說什麼最重要,是別人的眼光更重要,還是讓孩子感受你的愛,培養孩子的情感和自信更重要呢?當你做出了選擇,便知道要做些什麼。
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往往是生理上的需求,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去解決問題,儘快看看他需要什麼並且滿足他的需求。如果是來自心理的需求,便要陪著他把所有的情緒都表達出來。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當孩子情緒激動時,我們可以按照「共情式傾聽」的四個步驟來陪伴孩子:
1、用眼神而不是言語來接納孩子。將自己的呼吸頻率調整得和孩子的一樣,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有必要,把孩子抱在懷裡。身體接觸和愛撫孩子等回應方式會起到神奇的作用。
2、把孩子的感受描述出來,例如:「我看你很生氣!」「哦,你很傷心!」「你被嚇到了!」。幫孩子把情緒用語言說出來,給孩子的情緒起一個名字,這一方面能幫助孩子平靜下來,另一方面也教會孩子學會理解自己的感受和如何表達情緒。
3、讓孩子把情緒完全發泄出來。如果孩子真的很傷心,我們可以鼓勵他哭出來:「哭吧,寶貝,大聲哭,握緊我的手。你覺得痛就哭吧!」。用語言表達之前,他需要發泄情緒。
4、等孩子的呼吸重新恢復之後,再開始和他對話。但要避免問「為什麼」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哭」會有一種指責和貶低的意味。可以試著問「發生什麼事情了」,或者「你感覺怎麼樣」,這些問題才能觸及孩子的內心。
4、關於孩子哭的一些其它情況
有時候,孩子會無緣無故的哭。
其實看似無緣無故,實際上孩子是把壓抑已久的緊張和過去的不滿表達出來。如果孩子因為疼痛、情感缺失、挫折而激起的情緒沒有馬上得到宣洩或沒有被理解,他就會把這些情緒累積在身體里。等他發現有機會釋放這些壓力時,比如媽媽回來的時候,他就會抓住這個機會開始哭鬧。
有的孩子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哭個不停,怎麼辦?
如果年齡大一點兒的孩子因為一些小事哭個不停,那他可能是在嘗試找到一個能讓他大哭一場的機會,因為有些情緒被壓抑了,他需要找個機會把它們釋放出來。孩子在試探父母的態度,在尋找借口,好讓那些淚水和怒氣找到出口。
不管是能用語言表達情緒的年齡大一點兒的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有哭泣、喊叫和顫抖的需求,這樣他們才能把一些強烈的情緒釋放出來。
當我們意識到,並不是孩子的情緒有問題,也許是我們對情緒的看法出了偏差後,便更容易心平氣和的面對孩子的情緒。
想要理解孩子的情緒,我們首先要理解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哭,就先要允許自己哭。當你能夠在遭遇不公時表明自己很生氣,當你能夠為童年時期的自己留下同情的眼淚時,你就能夠真正地理解自己的孩子了。
END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記得點贊並分享給更多需要的朋友哦。本文為海鷗兒童心理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
我是海嬌,5歲男孩的媽媽,發展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資深兒童情商訓練師。每天堅持閱讀和寫作,與您分享兒童心理學知識、父母成長支持及親子閱讀推廣。做父母是一場修行,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
http://weixin.qq.com/r/Sy8qMrTE3emirfBR93pZ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是一個有愛又有料的公眾號,歡迎關注,一路同行~
推薦閱讀:
※是孩子壞脾氣,還是你不懂他?
※孩子在青春期為什麼會叛逆?
※小孩輸不起,這種心理父母如何教?
※選擇性障礙
※來自星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