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日本】影響世界的日本電影

【走進日本】影響世界的日本電影

來自專欄 日本風情

世界第八大藝術——電影,1895年在法國誕生,爾後在歐美國家興盛與發展,時至今日,電影藝術的主導權、話語權、權威性,同樣把握在西方人手中。把這百二十年電影歷史編著成書,總有那麼十多頁是屬於日本民族電影的,而這是中國電影、韓國電影甚至印度電影所沒有的禮遇,日本電影在東亞甚至整個亞洲,擁有絕對無可撼動的崇高地位。

我們先通過兩個最權威的電影獎項,最直觀地看看日本電影的國際地位。

美國奧斯卡獎不管是對日本電影還是日本電影人從不吝惜自己的小金人。相比較中國大陸的電影在奧斯卡上仍未實現零的突破,日本電影走的更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黑澤明與宮崎駿被授予的終生成就獎,這是對電影人一生職業生涯的肯定,是非常了不起的獎項。

世界A類電影節之首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日本電影同樣表現不俗,今村昌平導演更是二獲金棕櫚,這在國際上都是難得例子。

還有河瀨直美、是枝裕和這樣的戛納嫡系,日本電影人在戛納有很紮實的人緣基礎。


我們再換一個維度看看日本導演的地位。毋庸置疑地,電影是導演的藝術,電影的第一作者是導演,對導演的認可程度也是相當重要的。

《視與聽》是英國權威的電影期刊。由英國電影學院學者與社會電影人士共同投票產生影史二十五大導演排名中,在茫茫的西方人名中,我們能輕易地發現亞洲導演的名字,他們都是日本電影人——小津安二郎,黑澤明與溝口健二導演。

在TSPDT(美國權威的資料庫)綜合了大量的榜單後得出導演排名,同樣也是這三位日本導演位列前茅。


日本電影大師過世以後,每年都有大量的影迷到他們的墓前朝拜。其中不乏國際知名的導演人物。

「希臘電影之父」安哲羅普洛斯

法國電影新浪潮扛把子戈達爾

例如這位拍片到頭禿的「希臘電影之父」安哲羅普洛斯,還有法國電影新浪潮扛把子戈達爾,他們在溝口健二墓前虔誠的鞠躬,悼念他們尊重的前輩,他們心目中的電影之神。

小津安二郎先生的墓碑

說到電影大師之墓,小津安二郎先生的墓碑上沒有生卒年月,一生的功績也隻字未提,只一個「無」字,這是他的藝術態度也是人生態度,浸透的是東方哲學,他的墓前總是擺滿酒瓶,因為他生前是個酒鬼,他的電影,也適合就著一杯溫清酒觀賞。

所以,日本電影為什麼具有這樣大的魔力呢?

我們從次到主談談幾個原因。


①東方世界的神秘引起西方人的好奇與嚮往

由於歷史上長時間的隔絕以及文化上的差異,東方之美勾著西方人的魂魄。

電影《銀翼殺手》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這部拍攝於1982年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在這部賽博朋克風開山鼻祖的偉大作品中,西方人幻想未來的2019年,神秘、光怪陸離、曖昧、迷幻,他們選擇用日本文化把這些形容詞具象化。當紐約街頭閃爍著日本假名的霓虹燈,巨幅廣告上是身著和服的日本女人,氤氳一股獨特的未來感。


②歷史原因

我們談到日本電影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是從1952年的《羅生門》開始。不過,在二戰期間,日本電影在國內就有一定的發展,不過當時政府有嚴格的電影審查,題材也很受限。二戰後,日本投降,美軍佔領當局取代了政府審查。美軍的審查憑藉不同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民主開放一些,藝術家們不用再迫於形勢拍一些歌功頌德的片子,再加上戰敗和被佔領,社會問題凸顯、百廢待興,可表達的多了,電影言之有物,質量自然提升。

當時日本的幾大電影製片廠的正在流行大罷工,大導演們能跑的都跑了,脫離製片廠制度自己拍片。所以1949年後,日本電影最明顯的傾向是文藝片的復興和描寫社會問題的作品的獨立電影的增多,引起國際關注。

③獨特的日本民族美學體現

這其實是最本質的原因。我們通過兩個導演來具體談談。

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

代表作品:《我出生了,但…》、《彼岸花》、《晚春》、《麥秋》、《浮草》、《秋刀魚之味》、《東京物語》。

小津安二郎出生於東京深川區龜住町七番地的一戶名門,幼時喜歡繪畫。小津從小不喜制度化生活,對學校教育尤其反叛。他不守紀律,還染上了飲酒的癖好。因為迷戀美國電影,他常常欺騙母親,借口與朋友登山,實際上跑到附近的城鎮去看電影。1923年,他在母親的託人引薦下(他的父親反對他進入電影公司),辭去代課教員的工作,進入了松竹映畫公司的蒲田攝影廠擔任攝影助手工作,與清水宏、五所平之助等同事。小津安二郎終身未娶,一生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小津安二郎因癌症病逝,與前一年去世的母親一起葬在北鎌倉圓覺寺中。

自傳:《我是開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這位傳奇電影人在60歲生日時去世,一生一個甲子。小津早年的繪畫經歷,對他電影中的畫面構圖與色彩的運用有很大的幫助。小津終身未娶,卻在作品中執著於嫁娶與家庭題材。

電影《秋刀魚之味》

從小津電影中能最直接得出的民族性特點,就是低攝影角度。小津獨創了「榻榻米攝影」,把攝影機架在榻榻米上15公分,這種機位下的人物顯得恭敬、平和,充滿了秩序感。因為低機位,總能拍進一部分的天花板,人物被框在畫內,是秩序也是情感壓抑的外化。比利時女導演香特爾·阿克曼的作品《讓娜·迪爾曼》的攝影機位就直接來自小津。

電影《讓娜·迪爾曼》


小津營造電影氛圍的又一絕活是空鏡的運用,紅白相間的大煙囪、冒著水蒸氣的水壺,這不僅是劇情上的間歇也是單純空間上的呼吸感,正如日式建築一樣給人一種靜謐感。

回到電影本身「小津電影的高貴品格在於他不誇張和扭曲人物的處境,始終保持一種克制的觀察,而非簡單的情緒性批判。剋制,在形式上的自我限定是大多數東方人的生活態度。」賈樟柯導演如是說。如何拍攝電影的省略和空白,把東西藏起來拍,小津給了世界很大的啟發。


如果說小津安二郎代表的是日本平和、恭順的一面,那麼黑澤明則是代表武士道文化。

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 くろさわ あきら)(1910年——1998年9月6日)

代表作品:《姿三四郎》、《羅生門》、《七武士》、《用心棒》、《德蘇烏扎啦》、《影子武士》等。

1990年在第6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黑澤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武士家庭,從小家教很嚴,父親讓他學劍道,他不僅對書法而且對繪畫也非常感興趣,曾經立志當一名畫家。他經歷了日本從一個半封建王朝轉變成了一個工業大國的時期。在黑澤明26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選擇讓他進入影壇,開始了自己的電影人生。

黑澤明80多歲高齡時仍堅持拍片,1998年9月,黑澤明與世長辭,享年88歲。共有35000多人參加了他的追悼會。

自傳:《蛤蟆的油》


黑澤明武士家庭出生對他後來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黑澤明對世界的影響則更為直觀。他的作品是西方電影的樣板,個人就像電影學校。就單單一部《羅生門》,其中的「攝影機初入森立」,以及開拓性的長焦追蹤攝影,直接推動了電影的進步。

電影《蜘蛛巢城》

電影《教父》

再比如翻拍自莎士比亞《麥克白》的《蜘蛛巢城》,最後一幕,麥克白在城樓上被亂箭射死,死前面容痛苦身體抽搐著倒下,這一幕被原版複製在科波拉的《教父》之中,還有《七武士》那場雨中打鬥的戲份,給了無數導演以靈感。

電影《七武士》


人們總說,日本是一個善於模仿的名族,但它的所有文化不僅僅是簡單的舶來品。它的創造力,以及脫胎於東亞文化圈的獨特師承美學,令全世界折服。那些日本電影黃金時代的老電影,也是逝去的日本滋味,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找兩部觀摩觀摩。

主筆 | 予安

編輯 | Jo先生

瀏覽更多資訊,體驗日本風情,了解日語學習方法。

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扶桑櫻語】ID:fusangyingyu。

您的關注與轉發,是對我們努力的最大肯定!

推薦閱讀:

2018年度日本爆紅小鮮肉排行榜出爐,奪冠的竟然是出生於美國的他
如何評價日劇兩個人的獨角戲?
和她比,你怎好意思說自己是佛系
愛從取名字那天開始,生命不可任人買賣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非主流,竟然強佔豆瓣高分!

TAG:日本電影 | 影視 | 日本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