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同的賺錢途徑對應不同的邏輯

不同的賺錢途徑對應不同的邏輯

來自專欄 VC+

在面臨巨大誘惑時,可以在心底問自己到底想通過什麼途徑賺錢,賺什麼性質的錢。這樣可以快速把自己從各種情緒和慾望中拉出來,回歸到自己的思考和決策框架。

在資本市場上主要有四種賺錢的途徑,把它們區分開來可以防止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

第一種,利用人們的情緒。在一個公開透明,而具有高度流動性的市場,資產不容易出現錯誤的定價,其價格約等於其價值。比如說茅台、萬科,很多投資人會持有它們的股票,它們的市值和市場地位也非常匹配。市場的有效性體現在它能快速整合信息,並將信息的意義反映在價格上。

但是人不是純理性的,也存在情況不明的時候。價格不僅受到企業內在價值的影響,還會受到心理和技術方面的影響。

當人們持有的股票,價格上漲的時候,很容易愛上自己的股票。它證明自己的決策是對的,可能內心還會責備自己為什麼當時不買多一些;當價格下跌時,心情就很糟糕,開始懷疑自己的決策是不是對的。如果一個人能控制股票的漲跌,等於間接控制人們的心理和行為。

前幾年在股市裡很流行做莊,他們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通過打壓、吸盤、拉升等手段吸引散戶的關注,去操控一支小盤股的漲跌從中獲利。

價值投資學派以企業的內在價值為基礎,即尋找那些在短期之內價值變化不大的企業,獲得一種確定性,然後利用大眾的非理性行為造成的價格波動,在企業價值被低估的時候買進,在高估的時候賣出。這種做法又稱「吸煙蒂」。格雷厄姆說,「從短期看市場是一台投票機;但是從長期看市場是一台稱重機。」

企業IPO之後,股市的交易行為對它的基本面影響不大,但是早期投資不一樣。後者大部分資金都會注入企業,幫助它發展,不斷塑造企業的基本面,所以很難評估企業的內在價值,嚴格地區分哪部分是企業的內在價值,哪部分是泡沫。再說未來的能見度比較低,資本方也擔心錯過下一個獨角獸,所以在決策當中本來就有「賭」的成份。那真的是泡沫嗎?不見得,我們不講市盈率,講市夢率。

第二種方式指是選擇有特質的企業;第三種方式指是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兩者都把自己看成是企業的股東,更加關心企業的基本面,因此可以放在一起討論。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前者是配置資產,後者提升企業價值;前者是關於投什麼對象,而後者是關於怎麼管理。

有些剛進入職場年輕的投資人,特別有危機感,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價值;有些有過失敗創業經歷的投資人,為了圓自己心中的夢,花大量的時間教創業者怎麼創業,或者在過去的創業經歷中發現自己有很多短板,一有機會就拚命補短板。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些策略都是對的,但是對VC來說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

投資機構是幫助別人管錢的,本身有就價值。最重要的事情是學會做選擇,將投資資金和篩選出來的優質資產結合,而不是提升自己和企業的價值。「投」什麼是思考做不做這件事情;「管」是思考怎麼把這件事情做好。如果在資本之外,還能提供一些增值服務,那當然更好。但是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提升自己上,而忽略了VC行業最根本的價值。

同時對管理的作用也不要有過高的期待。有些因素如創始人、團隊基因、市場規模和壁壘非常難改變;而且當競爭非常激烈時,投資人要客觀評估自己的實力,不要輕易把賭注壓在排在前三名之外的企業。外力太小,扭轉不了整個戰局。

第四種,使用槓桿。我們不展開討論,因為它在風險投資中很少見。而且在二級市場使用槓桿不會使投資變得更好,也不會提高獲利概率。它只是把可能實現的收益或損失擴大化。這個方法還引入了全盤覆滅的風險:多年以來,槓桿一直和高收益相關,但它同樣與最引人注目的暴跌與崩盤緊密聯繫在一起[1]。

前面三種不同賺錢的途徑都行得通,但是第一種極具迷惑性。比較可怕的是自以為是投資,但事實上是投機——如果把自己決策的依據建立在道聽途說,一廂情願的期待上,那麼情緒很容易被股價短期的波動干擾,變得躁動不安,甚至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投資需要審慎而詳盡的分析,問自己是基於什麼決策的。是基於價值,還是基於價格;是基於基於事實,還是別人的意見;是基於邏輯,還是基於感覺。而不用關心短期內價格的波動,努力把大眾的情緒從自己的決策當中剔除,去考察那些和自己賺錢的方式有因果關係的因素。

Fisher說,「當別人都把目光聚集於一大堆不利因素時,他往往會重新審視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的基本面,並據此決定是否繼續持有這隻股票」[2]。

「在心理層面,要有勇氣相信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如果你根據事實得出了結論,而且你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可靠的,那麼就照此行事,即使其他人會遲疑和反對」[3]。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致人而不致於人」。

[1][美]霍華德·馬克斯著;李莉,石繼志譯.《投資最重要得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041.

[2][美]菲利普 A. 費舍著;呂可嘉譯.《怎麼選擇成長股》[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7:11.

[3][美]格雷厄姆著;王中華,黃一義譯.《聰明的投資者》[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448.


推薦閱讀:

用數據幫公司省1000萬!看看你會不會錯過機會
05.03交易日記
利用馬科維茨投資組合模型建立Alpha策略
小恙中,只寫了一篇小隨筆
越南歷史篇(4)---第三次北屬時期

TAG:投資 |